美团大数据杀熟!会员配送费反而更贵,沦为“韭菜”!
2020-12-18 青野鸿蒙
2020-12-18 来源:腾讯网
很多打工人往往离不开“外卖”这个词,怎么样用最少的钱,吃最丰盛的大餐?
有些人会说,'买个会员呗,非常划算!”
按道理来说,买会员一定会更省钱,但事实是……
12月17日,一位网友透露,他们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当自己在美团同一家,使用相同的地址,同时订购时,发现会员的派送费比非会员高,本以为开外卖会员会更加省钱,但没想到的是,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的配送费都比非会员高出1到5元。

在反馈客服后,客服表示,他愿意赔偿10元红包。此后,客服主管表示,这超出了他的处理范围,将反映给更高级管理人员。
一时间,众多买了美团会员的打工人们,瞬间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在微博、知乎、黑猫投诉和朋友圈里都是'抱怨':'价格歧视'、'割会员韭菜'、'吃相难看'……网友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美团。
与此同时,#美团被爆杀熟外卖会员#迅速登上微博热门搜索榜的第五名。在相关微博下,有评论提及自己类似的遭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自己的账号比室友贵1元。
对此,美团方表示,文章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定位缓存偏差有关,通过与用户的进一步确认,发现由于软件中存在位置缓存,用户先前的历史定位被错误地使用,偏离了用户的实际位置,导致配送费估计不正确。
美团表示,用户实际订单的配送费将根据真实的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会受到影响。针对缓存的定位问题,“目前,产品和技术同学已经成立专门团队,正在与用户进一步沟通解决问题,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在声明回应中,美团也向用户表达歉意,“毋庸置疑,定位缓存问题导致配送费预估不准,是我们的问题,这里向用户诚恳致歉。”
此外,据时代财经报道,美团相关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而该公司的客服人员则表示,美团不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我们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如果出现外卖产品价格及配送费等方面的差异,极有可能与彼时商家、平台优惠、骑手运力情况有关。”
不过,美团有'杀熟'前科。
同时,在同一地点,在同一间房里。四个手机,四个账户,出现了四个不同的价格……
2019年5月底,《中国质量万里行》透露,拿到了美团大数据杀熟的'实锤'。以速8酒店(安阳万达广场店)为例,同一时间选择该酒店同一房间类型,4月28日入住,4月29日离店,但不同的手机价格分别为137元和129元。而且情况并非个例。

此外,同一级别账号发行的优惠券金额和数量也有很大不同。
当时美团专员的回应是:“我们平台上显示的价格都是由酒店自身确定的,您在下单的同时也有其他消费者在下单,因此商家会根据用户的下单情况实时调整房间价格。”
随后,上述承诺给予赔偿20元。“酒店定价显示不是我们平台的工作人员可以人为操作的,这是由商家决定的。如果商家认为这个房型卖的很好,就会把价格抬高。”
“针对您提供的订单显示,我们系统检测后确认是商家修改的价格。”
因此,美团'完美'甩锅给商家。
大数据杀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网络反垄断的背景下,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公众眼中,各大互联网平台是拥有最多资金的垄断者。作为一个外卖巨头,美团也应该思考如何在收益和口碑之间找到平衡。

丁亮律师:美团“杀熟”难以得到惩罚,它的回应是在找借口
2020-12-18 来源:搜狐智库
12月17日,一位自称“漂移神父”的网友发布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引发热议。该文作者称,在其他下单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会员的配送费比非会员更高。对此,美团外卖发布声明称,预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搜狐智库就此采访了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竞争法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丁亮。
丁亮律师对搜狐智库坦言,美团方的解释肯定只是临时找的借口。
丁亮律师表示,从基本原理看,所有互联网企业都会做这样的事情。互联网在会员和非会员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锁定效应,否则行业就无法挣钱。所以经济规律导致这种情况永远挡不住,一定会发生。比如共享单车、滴滴、Uber等,他们的商业模式都是前期定价很低,以吸引新成员关注、使用并下载安装此软件。但是当你成为会员后,它的补贴就停止了。
丁亮律师认为,现阶段美团的杀熟行为,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反映了技术发展或者信息发展的优势。他表示,企业在一个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客户情况差别定价,其实能产生更大的社会福利,单位挣钱也更多。
美团是否会因其“杀熟”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遭到处罚?丁亮律师表示,美团很难会因为此事被处罚,除非官方执法机构出面调查并确定惩治措施。

丁亮律师坦言,差别待遇歧视有违公平的原则,行为上有可谴责性。但是在反垄断法中,美团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取决于美团到底有没有市场支配地位。想证明一个互联网企业有市场支配地位很难,即使有执法机构去调查,也是极难的。
丁亮律师表示,美团“杀熟”其实是一个数据不平等的问题。平台根据数据优势,针对不同客户有差异的定价。互联网企业掌握你大量数据,但是顾客并没有,导致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受到损失。
不过,丁亮律师认为,现在这个阶段不应该消灭这种大数据杀手,因为这件事情的产生是经济发展有重大新突破的表现。、
“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用现在出手,也许放任它发展一段时间,再发展个5年8年,然后国家再形成一个规则去约束反而更好。”丁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