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质量是关键
2019-10-29 青野鸿蒙
除了依靠网红自律,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也该行动起来,真正使野蛮生长的“网红带货”走上规范化之路。
目前,“网红带货”已成多家电商平台标配,电商正在进入一个“网红带货”时代。这里“网红带货”的“网红”,指的是,以在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直播卖货而出名的网红。
被称为“口红一哥”的李佳琦,就是个中典型。目前他是多个电商平台的主播,赚钱按分秒来算,他曾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但近日,李佳琦的直播就出了问题。他在带货某款不粘锅时,结果鸡蛋在该锅中处处粘锅,场面十分尴尬,也有人因此质疑其带货的质量。

事实上,此前也有不少用户质疑李佳琦推荐商品的质量与售后问题,而客服却事不关己的样子。此外,对于李佳琦网店销量最多的一款面膜,有用户表示与专柜和官网买的不一样。
这不过是“网红带货”野蛮生长问题的缩影。而这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近日,在最高检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将对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尽管此次专项行动聚焦食品领域,但也给整个“网红带货”模式敲响了警钟。
在此过程中,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电商平台,自然需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当然,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客观地说,电商的确有尺有所短之处。毕竟平台那么大,只能在手续上做到程序合规,而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店、每个产品都有人驻守检测。

但平台在与用户互动方面,作用不可小觑。比如,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平台不可偏袒,对于举报发现虚假宣传行为的网红立即关停直播,定期公布“私下交易黑名单”“虚假宣传黑名单”等。发现违法线索,也严格监管,并将线索提供给相关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执法专项行动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打击“刷单”“假评论”。
不久前,一条创业者投诉微博大V和MCN机构联合“刷量”的新闻,让“网红带货”、刷单、造假等问题再现公众视野。网红流量是假的,卖货的质量自然也难免令人怀疑。真网红,名气来之不易,有流量自然利润是细水长流;而假网红,流量是假的,行为更加不顾后果,更想赚快钱,这就有更大概率会出劣质产品。因此,如果说质量问题是整个模式的最后一环,那么,流量、评论作假,则是链条的开始。
换言之,电商平台在实体质量监督上或许尺有所短,可对“刷单”“假评论”等查处,是其天然优势所在。相比第三方机构,只有平台对用户的数据、行为最了解,所以,平台只要把控住了这个源头,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品质量问题。
总之,除了依靠网红自律,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也该行动起来,真正使野蛮生长的“网红带货”走上规范化之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红“带货”,质量是关键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有着深切体会。电视是主要媒介的时代,做广告的成本高,许多中小企业都望而却步。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广告的门槛不再高,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广告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当个人把某种产品的体验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时,无形中就为产品做了广告。
网红商品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它们是由网红的体验带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大量网红,当网红利用自己的流量来推销商品,有时会收到奇效。粉丝以及部分使用社交媒体的人都可能因为网红的体验而对商品产生兴趣并购买。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开始转向社交媒体,利用网红来帮助销售。
与电视广告一样,网红“带货”的广告模式也避免不了虚假广告。网络上经常就爆出某网红商品名不副实,并没有网红吹嘘得那么好。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这就提醒我们,网红“带货”只是广告模式,关键还是商品质量。

无论在直播、短视频或者软文中把商品吹得多么天花乱坠,但它依然是商品,只有具备了较高使用价值,其本身价值才会更高。“质量+广告”才是一件商品走向市场、实现大卖的王道。所以对网红商品来说,把好质量关才是关键。
把好质量关,商家和企业要一马当先。商品制造和销售环节是由企业和商家完成的,原材料靠不靠得住,制作工艺先不先进,制造流程管理严不严格,售后服务到不到位,都是一件商品能否占据市场的重要因素。网红商品也一样,不能因为在广告渠道上的便利性,而放松了对商品制作和销售各环节的严格把关。如果商品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望,那网红商品终会成为过眼云烟。
把好质量关,监管必不可少。在网红商品的监管上,相关部门不仅要盯住商品质量,还要承担起对传播平台的管理职责。现如今,广告法、电商法对网络广告、网上销售产品有着明确规定,政府要严格执行法律,对虚假的商品网络广告以及假货次货等重拳打击,让市场风清气正,让消费者放心。

把好质量关,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平台责任重大。网红商品的销售渠道多数都在电子商务平台,其推销渠道多在社交媒体。所以各个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对网红商品的管理,对一些坑害消费者的商家店铺重罚。而对推销网红商品的账号,平台也要有相应的管理细则,能够第一时间追责并处罚,让店铺和相关账号对商品质量有敬畏之心,增加其违法成本。
把好质量关,消费者要敢于追责。消费者往往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在被蒙骗之后觉得追责的成本高,比购买网红商品本身付出的代价要大,所以有时就选择不追究,只是提醒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不要购买。但这无意中助长了那些虚假广告、假货产品的不良居心,反而让他们认为没有追究,继续堂而皇之地推销,致使更多的消费者被蒙骗。因此,消费者要敢于追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不仅事关个人,也事关其他消费者,一个举报可能会让千万人少受骗。
成为网红商品,只是一件商品的皮囊和包装。其能不能在市场立足,关键还在商品本身。在移动互联时代,个人体验十分重要,依靠网红们体验产品来推销也是新路径。但体验一定得是真实的,不然就是泡沫,一戳就破,最终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