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青岛海尔的智变

日期: 2019-09-17
浏览次数: 26

                                                                        青岛海尔的智变

                                                                        2019-09-17   青野鸿蒙


海尔已下神台  


2019- 09-1  砍柴网官方百家号

科技自媒体 / 倪叔


前几日,海尔靠一条辞退午休员工的新闻刷屏,很快就有一堆现员工前员工来吐槽了。海尔内部不给午休,只给半小时吃饭,排队10分钟。海尔内部管理的不人性化等被越来越多的捅出。


曾几何时,海尔是中国管理的典范,张瑞敏和他的海尔模式登上了中国所有商学院的案例库榜首,海尔的案例也曾经走进了哈佛大学,大量的企业在学习海尔模式。但是在今天看来,或许海尔的管理依然沉浸在过去的成功模式中,已经开始掉队了。


1


曾经的海尔


海尔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普通家电产品,亏损额达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张瑞敏出任该厂的厂长,1985年,张瑞敏的朋友想买一台电冰箱,在厂里挑了好久,才挑到一台没有毛病的产品。这件事对张瑞敏触动很大,在朋友走后,张瑞敏下令把厂房里的400台冰箱拉出来全面检查,发现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于是,张瑞敏抡起大锤,亲手砸掉一台价格800元的冰箱,随后又带领海尔的员工共砸掉了76台这样的冰箱。海尔的传奇故事也由此展开。


 

青岛海尔的智变



800元!相当于当时海尔一个工人三年的工资。这在中国家电发展史上乃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史上,都是非常值得铭记的一件事。因为它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开启了一个新的质量时代。据说,那把铁锤至今仍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


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发展史上的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开始,海尔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海尔通过持续的兼并整合,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扩展,海尔通过向并购企业输出海尔的管理模式,海尔把这种被兼并的企业称为“休克鱼”。比喻企业硬件很好但是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到1998年时海尔的产品已经达到几十个。1999年之后,已经占据市场第一、成为中国龙头于是开始了国际化战略。在2004年就实现了1016亿元的销售额,而与海尔同时期成立的美的、格力是在8年之后,其销售额才跻身千亿元俱乐部的行列。


2


 

青岛海尔的智变


青岛海尔的智变

 


 

青岛海尔的智变



现在的海尔


在2006年年末海尔的市值为110.31亿元,还是美的的1.5倍,格力的1倍。而如今格力与美的市值均已在3000亿元以上,但海尔智家市值刚超1000亿元,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


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的营收是989.79亿元,同比增长将近10个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51亿元,同比增长7.58%。


 

青岛海尔的智变



格力电器半年营收是983.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9%,规模和海尔差不多,增速没海尔快,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差不多的营收,净利润却相差将近2.7倍。


而美的集团,上半年营收1537.70亿元,一骑绝尘,同比增长率也不低,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151.8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7.39%。


对于海尔来说,一方面在规模上,和美的的差距在扩大,另一方面在净利润上,也追不上相同体量的格力。也就是说,海尔在如此压榨员工的情况下,但效益和市值却比不过同行。

3

变革中的海尔

白岩松曾经说过: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可能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个被管理学举烂了的例子。


一次一个教授让学员评估3家公司前景:


A. 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游和比赛。

B. 9点上班,不考勤;办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时间可以理发和游泳。

C. 想来就来,上班可带狗和孩子,上班时间度假不扣工资。90%的学员选了。

结果:


A是倒闭的金正公司,

B是微软,

C是谷歌。


可见,考勤严的公司并不一定就效益好。


从当年的龙头大哥走到今天老三的地位,真的是靠压榨员工就可以追上的吗?压榨员工的吃饭休息时间,绝不会换来更高的效应,只会让公司更差,离心离德,这样的公司不是应该开除午休的员工,而是让该好好反思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张瑞敏从2005年,就开始探索各种管理哲学。如 “三生体系”、“创客所有制”、“共赢增值表”等,堪称眼花缭乱。但最有名的一条管理模式,叫“人单合一”。


据官方介绍人单合一,“人”,指员工;“单”,指用户;“合一”,就是每个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价值。通过组织变革,海尔形成扁平的公司管理架构……


在张瑞敏的计划中,未来的海尔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传统企业先生产,再寻找顾客推销;“小微”恰恰相反——先有用户、与用户充分交互后,再定制生产产品。传统企业的员工,被雇佣,由企业付薪;“小微主”与海尔的关系是动态合伙人,海尔将经营权、用人权和分配权交由小微,海尔占有一定股份,实行“用户付薪”。


 

青岛海尔的智变




何为用户付薪?就是说企业不再付工资给你,你创造了用户价值,超出部分那就是你的。如果你没有创造出业绩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解散这个团队,要么你觉得他下个月还能够上来,你就自己掏钱给他开工资。据说掏钱最多的一个平台主,自己掏了二十多万。

 

青岛海尔的智变


4

逝去的海尔


青岛海尔的智变


“人单合一”的最大好处就是最大化的激发员工创造性和潜能,在企业内部创造多个利润中心,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竞争力。这种模式看着美好,但是实现难度超乎想象的大。


首先是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中,中高层往往没有用武之地。过去两年间,海尔累计裁掉了高达2.6万名员工,占总人数的近一半,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再加上唯绩效主义使部门从上到下,都在为当月的指标发愁,必然无心考虑长远的发展,裁掉一些中层、唯绩效论,这些方法可能短时间内有一些效果,但小团队间没有高瞻远瞩的规划会让海尔成为一个没有后力的企业。


其次,各小微都有指标压着,以完成指标为第一位,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完成这些指标上,因此无暇顾及其它部门的需求。但公司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间少不了配合,当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提出需求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总是“顾不上”、“没时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严重阻碍了公司的整体发展。


再者繁琐的流程也损失了大批互联网人才,海尔因为转型互联网的需求,高薪招聘了大批互联网人才,一些曾经在BAT供职的准互联网人士也有入职海尔小微。但是很多人入职之后,因为不适应海尔各种繁琐的流程制度而离开。


据海尔前内部员工在知乎上反映:一个简单的人事变动或者活动安排都要好几个人签字,如果遇到签字人不在,就不知道要耽搁到什么时候。新人入职要1个月才能拿到电脑,竞标需要填的表走的流程大大小小十几个excel,整天就是做密密麻麻的PPT汇报工作。


以06年为界限,我们看到了两个海尔。


曾经的海尔,是张瑞敏的海尔。他砸掉了几十台冰箱实实在在抓质量,他在资不抵债中周旋,他收技术、打品牌,搞产品多元化,逆流而上。


现在的海尔,是张首席的海尔。以哲学王般的姿态甩开和员工的差距,云游在“小微、交互、引爆、还原、穿刺、协同、日清、人单合一、人单酬、拐点酬”等一百个概念里的海尔。


在知乎上搜索海尔张瑞敏得到下图

 

青岛海尔的智变



一些管理界人士评价海尔对于组织的思考超越了对于战略的思考,著名的管理专家陈春花也曾批评海尔“重视管理大于重视经营”。


张首席与海尔关系微妙。神在上,人在下。神是神,人是人。神在传说中,人在苦难中。



 

青岛海尔的智变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有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6年8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海尔集团公司排名第38位。


 

青岛海尔的智变


品牌介绍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实现20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实现203亿元,同比增长12.8%,利润增速是收入增速1.8倍。海尔近十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6.1%,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6%。利润复合增长是收入复合增长的5倍。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 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592.54亿元,增长33.68%;实现归母净利润69.26亿元,增长37.37%。 


2017年1月10日,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正式签署发布的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此外,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  、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03月24日,“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海尔“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全国451项管理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8月8日,第六届中国品牌节揭晓年度品牌中国总评榜,海尔荣获“2012品牌中国华谱奖”,连续六年获此殊荣。


2012年9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布2012年“亚洲上市公司50强”排行榜中国家电业海尔挺进50强,连续两年入围该榜单。2012年9月17日,第18届中国品牌价值研究结果在英国伦敦揭晓。海尔以962.8亿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2年11月,在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共同发起的“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典礼上,海尔集团荣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之战略远见奖。2012年12月,张瑞敏获得了瑞士洛桑IMD商学院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2008年海尔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四。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15年3月31日,海尔在京发布电视模块化战略,并联合阿里巴巴推出海尔阿里II代电视,这是双方首次推出可定制的模块化电视,用户更换模块即可实现电视的软硬件升级。  


2016年1月15日海尔集团宣布,海尔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当日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同时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将整合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通用电气将从海尔获得54亿美元的现金对价。据介绍,这次整合包括通用电气家电所持有位于墨西哥的家电企业Mabe的48.4%权益,Mabe已与通用电气家电保持业务关系并共同运营一家合资企业长达28年。


2016年5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务院首批双创“企业示范基地”。


2016年6月7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600690.SH)和通用电气(纽交所股票代码:GE)共同宣布,双方已就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标志着GE家电正式成为青岛海尔的一员。 


2018年9月28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与意大利Fumagalli家族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将合并青岛海尔和Candy S.p.A公司的业务,海尔将投资4.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05亿),以进一步加速其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青岛海尔的智变



品牌价值


2016年6月22日,全球顶级品牌研究与评测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以2218.6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同比提升50.4%。 


2015年11月19日,百度营销研究院发布2015年度上半年品牌数字资产榜榜单,共涉及42个行业、千余品牌,海尔以11335MB的品牌数字资产数位居家电品牌榜榜首。


2015年9月17日,2015(第21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榜单揭晓,海尔以1288.6亿元的品牌价值居榜首,这也是海尔连续14年蝉联榜首。另外,海尔集团旗下独立子品牌日日顺也榜上有名,排名第24位。海尔集团是唯一一个两个品牌进入百强的公司。


2015年6月16日,全球顶级品牌研究与评测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以1475.59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十二年蝉联家电行业榜首,品牌价值同比提升42.3%,排名同比提升6位,是榜单排名前50品牌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


2015年5月28日,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了2015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海尔集团品牌价值达到78.79亿元,较2014年增长8%,连续4年蝉联家电行业品牌第一。


2015年01月27日,海尔集团以19.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荣登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较去年增长34%。自2001年以来,海尔连续5次荣登该榜单,本次排名相比去年提升了7个名次。


 

青岛海尔的智变



发展观念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海尔的人才观


康德说过:“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贯穿海尔的发展历程,管理创新的重点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实现,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在海尔平台创业的小微真正握有“三权”,企业把“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完全让渡给小微,使小微可以灵活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决策,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小微的自演进过程也是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并且按单聚散。(三自)


青岛海尔的智变


人人能在海尔平台创业


海尔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所有创业者都可以成为海尔生态圈的一员,从而形成一个共同创造、共同增值、共同盈利的共创共赢生态圈。海尔员工和小微的驱动力来自用户付薪,也就是能为用户创造多大的价值,就能收获多大的增值分享,不再是传统企业的岗位薪酬。另外,小微也受来自社会化资本的驱动,通过资本社会化不断倒逼小微完善商业模式,全流程驱动小微升级。相应地,海尔文化也从“执行力文化”转型为“创业文化”。


青岛海尔的智变


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动态合伙人


海尔把传统的“选育用留”式人力资源管理颠覆为“动态合伙人”制度,给员工提供的不再是一个工作岗位,而是一个创业机会,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甚至是企业的合伙人,通过互联互通全球资源为用户共创价值,实现用户、企业和利益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青岛海尔的智变


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互联网为企业利用全球分布式的人才资源创造了条件,海尔从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不仅仅是企业,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无障碍链接全球一流资源。


 

青岛海尔的智变



创新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青岛海尔的智变



CEO


张瑞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莱州,人单合一模式创立者,全球50大思想管理家之一 ,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张瑞敏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2015年11月,张瑞敏应邀到伦敦参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颁奖典礼,张瑞敏被授予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是唯一一位且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企业家。与此同时,张瑞敏还入选了“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是唯一同时获得两个奖项的中国企业家。


2016年11月24日,在2016国是论坛上,张瑞敏做了题目为《互联网时代海尔的转型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重点阐述了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由大型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实践及体会。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张瑞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中国世界的海尔2018年实现全球营业额2661亿元!


2019年1月19日 来源:网易  小马爱说事

      

青岛海尔的智变


1月16日,海尔集团发布成绩数据显现,2018年海尔集团完结全球营业额2661亿元,同比添加10%;全球利税总额打破331亿元,同比添加10%;生态收入抵达151亿元,同比添加75%。在当日举办的海尔集团2019年立异年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2019年,海尔的方针是“为人单合一成为国际级物联网方式而尽力”。


 2018年,在品牌战略、全球化战略等的协同下,海尔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据国际品牌实验室12月18日在美国纽约揭晓的2018年度(第十五届)《国际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现,海尔在国际品牌500强中排名第41位。此前揭晓的2018(第24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中,海尔连任榜首,品牌价值抵达2092.08亿元。榜单显现,海尔集团主要业务已从传统的“家用电器”转型为“物联网生态”。 


创业进入第35个年初,海尔在贡献了一个国际级品牌后,海尔当前的方针是贡献出一个国际级物联网方式。这个方式就是人单合一。


海尔成绩报告中大幅添加的“生态收入”表现了人单合一方式在不断实践演进过程中显现出的作用,是衡量物联网年代生态圈作用和和生态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张瑞敏标明,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产品收入和互联网年代电商企业的流量收入,生态收入是生态系统各方价值增值,是物联网三生系统的完结途径。


 

青岛海尔的智变



 张瑞敏回忆人单合一13年以来不断迭代的开展进程,他标明,人单合一最早是为解决大企业病而提出;现在,国际处理学界权威期刊《哈佛商业谈论》认为海尔人单合一是“推翻科层制的最佳模范”。张瑞敏标明,海尔和传统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对人的知道,即将人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人单合一价值内核。张瑞敏认为,人单合一是物联网能否引爆的一把钥匙。人单合一下,海尔认为物联网不是简略的添加产品上的传感器,而是要添加“情感传感器”,这意味着生态系统内的各方需求与用户进行情感交互,充分捕捉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最大化的完结用户的价值。


 物联网方式也需求跟随年代的改动持续进化。张瑞敏用“要么进化、要么进博物馆”来描述海尔和人单合一需求不断自我推翻、涅槃重生的紧迫性。物联网年代,海尔人单合一的引领性不断显示,他标明,人单合一的引领性就在于在于“创造性破坏与创造性重组相得益彰”。


立异年会当天,来自全球的经济学家和处理专家对人单合一的演进作用标明了高度认可。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标明,经济添加来自企业的立异,而海尔的成功是因为海尔致力于不断推翻、不断发现新的构思,接收并尊重全部生态系统的参与者。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