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之父”蒙代尔去世!曾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
2021-04-06 青野鸿蒙
2021-04-06 来源:证券时报
巨星陨落!
4月4日复活节当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获悉,“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于当天因病在其位于意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奠定欧元理论
富有远见地研究浮动利率
据公开信息,罗伯特•蒙代尔于1932年10月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罗伯特•蒙代尔毕业于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4年,罗伯特•蒙代尔到哥伦比亚大学,并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财政部等。
欧洲实行统一货币源自于一位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大胆设想,他正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早在上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就富有远见地预言,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汇率变动和资本高度流动对经济政策会产生极大影响。他以一篇论及“最适当货币区”的文章奠定了欧元理论,最终促使欧元顺利出台,因此被尊称为“欧元之父”。
作为欧元的理论奠基人,罗伯特•蒙代尔对欧元的诞生评价甚高。他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欧元可能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元取代英镑主导货币地位以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罗伯特•蒙代尔的研究具有独创的超前性。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当全球大多数国家仍以“布雷顿森林协议”制定固定汇率政策,即采用固定汇率之际,罗伯特•蒙代尔已进行有关浮动汇率及资金高度流动的突破性研究。他除了考虑一个国家应在何时放弃本国货币外,还阐明了不同汇率体系采取不同政策有何意义。如果推行浮动汇率,货币政策将扮演主导角色,财政政策只起辅助作用;但若采用固定汇率,情况则相反。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汇率等外在目标或稳定价格等内在目标为导向,但不能同时以上述两个目标为导向。后来,蒙代尔自己回忆说,1950年代他的家乡加拿大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则,对美元汇率有所调整,这启发他关注浮动汇率。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历史演变体现了蒙代尔的远见卓识。
1998年席卷整个亚洲并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风暴迫使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金融制度,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促进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就相应地受到了重视,而这正是罗伯特•蒙代尔的研究领域。

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罗伯特•蒙代尔与中国关系密切,晚年多次参加中国组织的会议和论坛等。市场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罗伯特•蒙代尔公开提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机制,在未来和美元、欧元一起组成一个全球性的多元化“DEY体系”,以构建更加稳定和公平的世界汇率机制。当年,罗伯特•蒙代尔还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表示,“中国的产出现在差不多是美国产出的一半,如果中国经济仍然按照现在这个发展速度的话,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GDP可能就会和美国一样了。到了2022至2025年左右,中国的GDP很可能超过美国的GDP。”
另据新华社,蒙代尔在2010年接受专访时表示,“面对金融危机,我认为中国政府做得特别好,没让人民币升值,而是让人民币值稳定。”蒙代尔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会提升人民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中国对于亚洲经济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在世界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蒙代尔看来,人民币有望成为第三大世界货币,这与国家的GDP产值有直接的关系。
蒙代尔去世的消息也牵动着中国网友的心。今日早间,#欧元之父蒙代尔去世#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对大师的离世表示深深的惋惜:欧元之父走了……这一生太多的贡献了,最优货币区、三元悖论、M-F模型……安息。

创建以美元、欧元、人民币联盟的世界货币
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这项理论推动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侧学派发展,并为欧元的诞生奠定基础,他因此被称为“欧元之父”,上世纪70年代曾担任欧洲货币委员会顾问,还曾任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1999年,他因“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除“最优货币区理论”外,蒙代尔的主要学术成就还包括“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即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
蒙代尔与中国有一定渊源,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有较多研究。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开设了一门经济学讲座,现名“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2012年,蒙代尔应邀到中国证监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创建以美元、欧元、人民币联盟的世界货币,以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效率和应对未来国际货币危机。

蒙代尔
蒙代尔是理论天才、代数(尤其是几何)的明确性、文化敏感性和不可估量的实际影响的完美结合。福布斯刊文称他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像宙斯一样,与这一领域的任何文章都完全不同。它们是他1956年麻省理工学院论文的重印章节。它们一点一滴地出现了,正如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后来所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清楚:“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主宰了国际贸易理论。”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1932年10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蒙代尔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66至1971年,出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编辑。1974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2001年升任为大学讲座教授。
截至2021年,罗伯特•蒙代尔获超过五十个大学颁授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财政部等。
具体而言,蒙代尔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主要是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国内对蒙代尔最为了解的莫过于“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
1997年,泰国、印尼、韩国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这些原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了固定汇率。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
蒙代尔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998年席卷整个亚洲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金融风暴迫使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金融制度,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促进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就相应地受到了重视,而这正是蒙代尔的研究领域。
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相当低的情况下,蒙代尔就已经预言了今天经济生活会面临的问题:比如,随着国际资本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不同的汇率政策将如何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应用?是否一定要遵循传统的国际货币安排格局,即一个国家只拥有自己的一套货币?几个国家联合适用一套共同货币是否可能?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使传统的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改造,并且他的各国可以有共同货币的研究思想最终促使了欧元的诞生。
蒙代尔与中国关系密切,晚年多次参加中国组织的会议和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