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日期: 2018-12-13
浏览次数: 324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2018-12-13 青野鸿蒙

 

 她曾是少年天才,是台湾的骄傲。十四岁跳级读高中,十六岁跳级台大物理系,二十五岁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台湾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博士,她毕业时的博士论文,还获得了美国学术奖;


她是一个从真正意义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她出身名门,是国民党高层的第二代,但从小到大,从台湾到美国;从高级经理人到公司创始人;从自然科学家到数十亿金融交易飞来飞去……她不靠祖荫,自力更生,不断地重新『发现』自己,又不断毫不畏惧地重新『实现』自己,一切都是顺从内心,不动摇,不停息,更不放弃;


在她的人生里,好像没有顺其自然这个词;在她不让自己『顺其自然』的奋斗里,也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自己办不到的事;她的追求和奋斗里程,总是精彩纷呈,而且趣味无比。


她还很年轻,她已很成功。她在金融界,才有不到十年的旅程,她在1年前创办的资本管理公司,已是市场中的新劲旅…她是粟耀莹。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从理工天才成为金融精英的粟耀莹博士,是这极少数人之一。投身社会前,她像很多天才学生一样,在象牙塔里不问世事,青云直上;投身社会时,她像很多天才学生一样,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值什么钱。


与绝大多数一生生活在“天上”的天才不一样的是,她很快认清现实,并发现新自我,而且勇敢地从“天上”下凡到“人间”……


台湾天才,挺进加州理工


“人们不会怀疑10年之后的科学家名单中有粟耀莹的名字,可是到那时候,除了她爸爸粟教授外,很少人会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名叫‘粟胖比’的女孩”!这是粟耀莹的母亲洪冬桂博士在她所撰写的《我家胖比》一书中,对刚刚大学毕业的粟耀莹的未来预期。


得出要做科学家的结论的确是有据可依。粟耀莹14岁跳级读高中,16岁跳级台大物理系,大四时就已修完所有物理系学分,而且到台湾大学研究所选修了公认为最难的量子物理学和相对性天文学,并在满分 1 0 0分的情况下,把量子物理学考了9 9分,相对性天文学更得到美国NASA丘宏毅访问教授亲自给出98分的好成绩。


“那时我非常自信,认为此生应可拿到一项诺贝尔奖。”粟耀莹自己也如此回忆。即使见识过不少天才学生的台大物理系教授们,也都认为粟耀莹必将成为科学家中的重要一分子。不少老师都将她作为榜样,用来教训那些和她同班,但比她年长一大截的学长们,这常常让她既高兴又难为情。为自己被树立为教育别人的榜样而难为情,是成功又谦虚的人,被树立起来时,都会有的心情。毕竟是有了自己作为参照物,才让人家挨了批,道义上应该负点责任。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在台大,粟耀莹连续4年获得朱经武奖学金,同时获得7届书卷奖,而且展现出很多其他埋头念书的天才学生所不具备的才能,比如,获得台湾省及台北市中英文演讲比赛冠军等。大四时,她开始申请到美国留学,考完托福又以全台第三高分考完GRE后,加州理工、哈佛、哥伦比亚、柏克莱、康奈尔、芝加哥等美国名校纷纷给她发了入学邀请。


“加州理工物理系历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哥伦家比亚给我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奖学金。柏克莱给我全额奖学金……”和父亲将所有学校考察一遍后,粟耀莹选择加州理工作为攀登科学高峰的圣地。但又不完全是为了攀登科学高峰。“我去加州理工,这个在世界上诺贝尔奖得主密度最大的地方,是为了接受其熏陶,以悟出如何得到诺贝尔奖的道理,并对我当年的偶象费因曼(Feynman,著名的物理诺贝尔奖得主)生前待过最久的地方,进行模拜。”粟耀莹回忆。


很多人不明白,如今作为金融家的粟耀莹,为何能在成天顶着亿万金融交易压力的同时,将人生经营得那么灿烂多彩?看了她去加州理工的后一个理由或会稍有明白。原来人家的浪漫和趣味因子,就像歌中所唱的999朵玫瑰:是“我早已为你种下”。为了膜拜偶像去选择一所学校,那么神圣,但又那么浪漫,那么潇洒。在如此关键的选择里都能保持如此状态,人生岂能不灿烂。


1992年6月,粟耀莹进入加州理工直接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天生不本分的她,很快对物理有了新认识:“本来怀着雄心壮志,结果发现学物理的找不到工作。拜见物理系教授,不是不收学生,就是研究经费减少,还有许多10年研究生,不是没毕业,就是一直在实验室作同一个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她还从商业角度来得出结论:“怪不得读博士学校付奖学金,读MBA则要交学费。”好像读了物理博士是吃亏。


粟耀莹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到大学部去上生物课程。她认为,物理和生物学交叉的部分一定蕴藏着无限学问,而且坚信自己能找到这些交叉的关联和关键,所以她排除干扰,直奔目标。不久,粟耀莹得到芯片之父 Carver Mead(卡福米德,摩尔定律的提出人之一)的关注和指导,在 Carver Mead的帮助下,她又成为了诺贝尔奖得主Rudi Marcus的学生,步入到生物研究的坦途。到1993年,加州理工已公认粟耀莹是本校物理系与生物系合作的拓荒者。在她之前,不曾有过一个人这样做过。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1 9 9 7 年中, 粟耀莹开始为毕业后的前途打算,并联络包括美国国会议员、诺贝尔奖得主、大公司老板、名教授在内的权势人物,推荐自己以蛋白质研究成果,获得了美国绿卡。1 9 9 7年底,她的博士论文被顺利通过,虽然这是一篇完全偏向生物科技尤其是蛋白质工程方面的论文,但因是由物理系接收了她,所以她仍被列为物理学博士,并且还是台湾最历史上最年轻女博士。


从来都是跳级的粟耀莹,获得博士学位花了5年时间,这让很多人不解。她的回答是,“如果我愿意选一些无足轻重的题目,随便弄个计算机模型跑一跑,可以很早就毕业。这种博士有很多的。但我选择了硬干,从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生物实验都不懂,到做出实验室第一个基因工程的实验,我向一个重要却困难的题目挑战,而得到了好的成果。”对于虽然花了这么多时间,但依然成为了台湾历史上最年轻女博士的事,她的想法是:“一来现在大家都去念 MBA 了,二来,如果那是我入加州理工的志愿,我还可以更早毕业。”


值得一说的是,粟耀莹从物理到生物的道路,后来在加州理工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她博士毕业的那一年,加州理工生物系就特别成立了“生物物理奖学金”,开放给所有希望在物理与生物交界处作研究的博士生。“这让我感到十分地欣慰”。粟耀莹说。


壮士断腕 扔掉光环投身商界


1997年9月到1998年6月这段时间,是粟耀莹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这期间,她告别科学家道路,踏上了商业的新旅程。


从商,对加州理工的博士生来说不是易事,也并非她一开始的追求。虽然读博士时,她就已对是否最终留在科学界产生了怀疑,而且常常看《华尔街日报》,觉得其中一些内容很有意思。


让她决心投身商界的,是毕业期间向她突然扑面而来的现实。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首先是导师的一堂生动“商业课”。因为Steve和Bassil Dahiyat一开始就有商业化的思想,所以研究取得成果后,他们马上申请专利,找创投公司融资,开了家叫XENCOR的公司。令粟耀莹寒心的是,他们没在这家她也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公司,为自己给出一点股份。“Bassil还希望为我申请专利,让XENCOR买走我的专利。意思是希望买断我所做的蛋白质设计的研究成果,以免我自己融资和他们竞争。Steve也从此不在公开科学发表场合介绍我的研究成果。”父母的期待也让她感到很大压力,问她什么时候可以找工作,赚钱,买房子。


“真是废话。我那时只恨为什么没有人早告诉我这些东西,我的那些时间可以用来学如何赚钱的,但却都被浪费在实验室。”粟耀莹说。


阵痛之后,粟耀莹开始思考,“一个加州理工博士又能卖到多少钱? ”并清醒地发现:“我一个手无寸铁的博士研究生,能有什么还价余地呢? ”认识到这一点,让她下了一个决心。“从那时开始,我义无反顾的踏进商业界。”


粟耀莹决定从麦肯锡开始商业道路。准备面试期间,她还再为加州理工做了一件有开拓意义的事。“我想,加州理工可能有一群想从商的人,我一定要把这一群人找到,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分享资源,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商业工作。”为此,她建立了一个名为“Case Practice Group”的团体,而且开了网站,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到后来,就连加州理工就业辅导中心也开始关心起Case Practice Group的动向。


粟耀莹通过了麦肯锡的第一轮考试。第二轮考试时, 她得到一位麦肯锡董事的“ 嘉许” :“阿丽丝小姐,你确实很厉害,我们都知道你和你办的 Case Practice Group ,但我们希望你回去后,能把麦肯锡公司招人可能考的问题从网上拿掉。”得到“嘉许”的粟耀莹,没有得到麦肯锡的录取,虽然麦肯锡在加州理工录取的学生,都是她的Group的成员。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麦肯锡计划失败后,粟耀莹索性把目标定得更高,直接瞄上华尔街一流的金融巨头,参加了所罗门(Salomon)、长期资金(LTCM: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和 D. E. Shaw在加州理工进行的第一轮面试。这些公司都非常注重透过金融模型指导交易,是几乎所有理工科博士生进入华尔街的必经跳板,竞争因此十分激烈。粟耀莹得到3家公司的工作机会。特别是所罗门,不但把唯一的工作机会给她,而且开出了14万美金的年薪。当时加州理工的博士,一般是8万美金年薪,14万已是高薪。粟耀莹决定选所罗门。当她准备收拾行装赴任时,一个学长给她的一个消息让她改变了计划,也改变了人生。那位学长说,自己放弃了新港(Newport Beach)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一个20万美金年薪的工作。Pimco 是由被誉为“世界债券天王”的比尔•葛洛斯(Bill Gross)创办的债券基金管理公司,当时,已是世界闻名的金融明星。


说者可能无意,但听者绝对有心。“那个学长来头不小,代表俄罗斯参加全世界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试,得过第一名。天赋异秉,但对钱完全不稀罕。”粟耀莹回忆说,“我想,他不去,那我去试试看。于是我向那个学长要了 Pimco 的地址和联络人,马上写信过去。”


两天内,她接到回信,被通知前去面试。Pimco 一位年轻执行副总裁主持了粟耀莹的面试,问她是否看过《Hull and White on Derivatives》这本金融方面的书,粟耀莹老实回答:“我听过,但从来没有真正见过这本书。”答案令人失望, 但执行副总裁还是看上了粟耀莹,决定测试她的潜力,以看是否有培养前途。


“你把这本书拿回去好好念念,一星期后来跟我们讨论”。粟耀莹回忆说:“我对那些内容几乎没法领会。但是,这件事是我自己找上去的,在这个‘难’字面前,我怎么能退缩?时间还有一个礼拜,我就好好拼一下吧!”


一周之后,粟耀莹得到执行副总裁“你一个星期能读通那本书,程度还算不错!”的评语,以及这份年薪20万美金的工作。再之后,她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所罗门的给她唯一机会的主管,自己决定到 Pimco 上班。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物理博士粟耀莹就此进入到金融的殿堂。进入金融界的她,知道的第一大惊喜是,原来自己一周时间搞懂的那本书在MBA课程中要念一年,而且得有教授讲解。


牛刀初试 征服世界债券投资之王


1998年下半年,粟耀莹从加州理工搬到新港。Pimco 给她很好的加入红利,她用这些钱按新港的规矩好好地“打扮”了自己。买了一部金色的敞篷车,照着新港的衣着规矩重新添置和搭配了衣服,尽量让自己显得不“物理学博士”。后来,麦肯锡台北公司曾评价粟耀莹为衣着最优雅(The Most Elegant Dresser),很多人也夸她的打扮有高贵有气质时。她还说,这都拜新港的文化熏陶所赐。


粟耀莹原本是没有资格光临交易室的,更不用说到交易室工作。她初进公司的身份是投资组合管理部门的财务金融工程师(Financial Engineer)。按规矩,Financial Engineer不能进入交易室。但面试他进公司的那位执行副总裁却对她格外开恩,一开始就安排她到交易室实习,接触最核心。


Pimco对粟耀莹来说,是一个“偷师学艺”的好舞台,这段生活对她日后养成严谨的金融从业作风产生莫大裨益。“交易室早上4:30就有人在,还不算前一晚留在那里的,5:30每个人一定到齐,6:00进来就算晚了,每天如此。Pimco有一个非常兢兢业业的投资文化,和军队差不多,重视纪律。”那期间,粟耀莹每天凌晨摸黑开着金色敞蓬车从山上下到公司上班。“一定敞蓬,让冷风把我吹醒。”她笑着回忆说。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粟耀莹建造模型的能力超强,进入不久就被送到华尔街“卧底”。“利用华尔街资源,提升专业能力,把那些常人实在难以懂得的数理模型一个接一个地学会,然后搬到Pimco的交易室。”期间,她曾认识一位在所罗门工作的中国同胞。这位同胞写了当时十分红火的2-factor的term structure模型,并且将模型的方法发表出来被粟耀莹看到。粟耀莹看了他的文章以后,打电话和他讨论,并指出文章好像有故意用心写错的方程式,以让读者很难重复他的结果。这位同胞听后,说粟耀莹是第一个不但看得懂他在写什么,还能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写的人,并招待她和自己的团队展开了一次讨论。但是,当粟耀莹第二次登门求教时,这位同胞却故意回避,并派出了一些不懂的人应付她。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只经过一次讨论,就回Pimco模仿出一个小模型的举动吓坏了这位同胞。“他怕照我这种搞法,把他在华尔街的赚钱模型全偷走了。”粟耀莹说。


1999年5月,粟耀莹改变了现状。当时,比尔•葛洛斯觉得利率将会在2%宽幅度的区间上下波动,波动的区间很窄, 而市场还没据此来定价。比尔•葛洛斯是在一篇文章中隐约地表示出了这种判断,但却没有说得明白。粟耀莹看了以后,根据Black and Scholes公式,做出了一个能把比尔•葛洛斯想法定量化,并有参数让他可以调整想法强弱的模型。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她透过正式渠道将这个模型给比尔•葛洛斯,结果好到出乎意料:“比尔很快就传下话来,他早就想做一批这样的模式,但找不到人商量,而我做出来的正是他构想中的一种。”


新世纪初,伴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既具有中国背景又在西方接受了现代经济洗礼的中国留学生也因此成为各大公司的热门人选,被纷纷派往中国承担起重要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波留美中国学生回流中国的潮流来临了,聪明的粟耀莹敏锐的意识到这将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舍弃了好不容易在Pimco取得的成绩,参与到了这轮历史的洪流之中。2000年,立志在中国大展拳脚的麦肯锡在全美招了40个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回中国应试。粟耀莹成为了这波被麦肯锡叫做“Insight 2000”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40人中最后有10人被录用,并被安排到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四个大中华办公室。粟耀莹加入了麦肯锡大中华区台北公司。


游刃有余 驰骋国际金融界


在麦肯锡,辛苦也是公开的秘密。“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很快,这要查阅非常多的数据并合理消化。因此,接案之后,顾问的工作几乎是不分日夜,一天十六、十八小时都有可能,每分每秒都是挑战。”粟耀莹说,这个很有挑战的工作,对极了自己的味口。因为她的性格就是喜欢捕捉新的,并且不断地挑战。“一般人看起来艰涩无解的问题,找出别人找不出或不易找出的答案,挑战越多、越尖锐,我不但不以为苦,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但这份工作她也没做多久。理由是,“我最初放弃学术岗位而选择金融行业,就是想在‘银海’中求得发展,在赚得足够的钱之后,再凭我的所学,不管是在生物科技方面创业,闯出一片天地,或是找好的投资伙伴们,一起入股收购物美价廉的公司。”在麦肯锡公司任职只能出卖智慧,赚钱是有限的,为了实现目标,她必须飞向更高。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离开麦肯锡后,粟耀莹经过层层考核,进入到全球最大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除了不错的薪水吸引她之外,进入高盛,还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想弄清楚投资银行怎样聚合资金,又是怎样运用资金的。


从麦肯锡转到高盛,粟耀莹又向金融靠近一步。麦肯锡只出主意,高盛除了出主意,还可做交易。和麦肯锡一样,高盛也有新人培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话行销的训练。“高盛可以把它的行员训练到只要客户一开口,就知道客户的问题在哪里,并且马上在心中形成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腹案。而那笔生意八九不离十的就能做成。”她说。


长袖善舞 新时代的新型资本家


2006年3月,觉得已经可以自己做到更多环节的她,做了一件大事:发起创办中国皇后资本(香港)公司(以下简称‘皇后资本’)。从投身金融业那天开始,就希望大有作为的她,开始以更大的步伐,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此时,她在金融界的经历,才不过8年的时间。


皇后资本起家时是一间有外资背景的私有资本介绍中心,主要业务是替亚洲对冲基金、亚洲私募基金及亚洲民营企业等机构开展投融资服务及咨询。粟耀莹的期望是,凭借台湾国民党高层第二代的身份,近10年全球顶级金融投资公司的专业历练,以及全球玉山科技协会的平台, 效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并为两岸共同市场的发展, 创造和提供成功经验。


皇后资本成立以来,粟耀莹以一系列大手笔运作迅速打开局面。1年多时间里就主理了多宗大交易,包括:和方风雷家族合作发展,让英国前三大博彩公司成功入股中国体彩行业;让中国前三大石油公司成功入股中国核能钢管制造行业;联手自己的老东家太平洋投资合伙人(PIMCO)入股中国地产业, 而且已经取得了成功退出的获利经验;协助中信资本参与竞标由华尔街公认的收购兼并王布鲁思•瓦瑟思丁(Bruce Wasserstein)领导的运动器材公司;并协助香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浙商领袖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香港资本市场伙伴贺学初,全资收购了一家中文软件公司。



粟耀莹:命运在自己手中


一个后起小公司,一年内将业务触角伸展到这么广阔,而且次次出手不凡,粟耀莹想不被关注都难。


粟耀莹还积极参与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为台湾、香港及大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2004年,粟耀莹曾受邀到北京出席首届国际金融服务大会和展览会,发表了“绝对回报投资策略在中国保险业境外资产投资组合的应用”及“高层圆桌对话——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演讲。同年,还出席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04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就“宏观调控下的金融创新与高成长企业发展”这个重要议题,与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先生、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阎焱先生等, 展开高层圆桌对话。2005年,粟耀莹又受邀出席现任国民党主席,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先生主持的第18 次台北市经发会, 为“让台北成为一个更富裕的城市”积极建言献策。


“我的公司也可以做得更大。”她说。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