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自信、坚持与感恩筑就华尔街传奇
2018-11-10 青野鸿蒙
面试57次才找到工作、跟着电视学炒股竟然被投行看中、23岁成为华尔街上中国大陆的“独苗”、在华尔街职位最高的亚洲人、“业余爱好”是推动中美关系......贝尔斯登副董事长兼国际控股公司董事长唐伟无疑是个非常有故事的人。
“不管老天给你的环境是什么,条件如何,你都要尽量去利用。”作为华尔街鲜有的华人全球高管,唐伟看上去很普通。他传奇式的成功,是一个关于热情和勇气的故事。

2005年10月18日,在米塔尔钢铁公司以3.38亿美元现金对价收购湖南华菱管线36.67%股份的交易中,贝尔斯登担任中国华菱集团独家财务顾问。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上市公司与国际战略投资者之间所进行过的一宗最大的并购交易,也是外国钢铁公司对中国国有钢铁企业所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投资。美国《投资交易商文摘》(IDD)将其评选为2005年“年度突破性并购交易”。
2006年3月30日,深圳国人通信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125亿美元,同样是由贝尔斯登独家承销,且国人通信每股发行价为18美元,超过了承销商此前确定的指导价14美元到16美元。
为了这些交易,贝尔斯登公司副董事长、贝尔斯登国际控股公司董事长唐伟总是异常忙碌。在他看来,要实现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容易的目标,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

56次面试后的邂逅
在进入投资银行叱咤风云前,唐伟被面试官拒绝了56次。
这并没有令他垂头丧气,因为刚到美国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会“不管老天给你的周围环境是什么,条件如何,都要尽量去利用。”
那时的唐伟英文不好,每天坐3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去语言学校,来回就是五六个小时。但让他兴奋的是,每天同车的都是去海滩上游玩的美国退休老人,他们对身边这个年轻的中国男孩很稀奇,喜欢和他聊天。唐伟和老人们聊自己身边的一切事情,巴士上学的英语竟然比学校的更好用。
唐伟就以这种方式快速地融入了美国社会,随后进入加州科技大学学习化学工程。
“到今天为止,我在投资银行应该说哪一项业务都做过,但却没有好好念过经济”,唐伟说,“我没有念过投资银行、企业上市这些专业,也没有MBA学位,进入投资银行纯粹是偶然事件。”
这个偶然,是在他经受了56次面试被拒之后。毕业后的唐伟不能继续在餐厅工作,他开始寻找一份稳定的职业。然而,命运就像是故意在捉弄他似的,56次面试,唐伟56次被拒绝。
“我在家里呆了两个月,变成了家庭主男,唯一的事情就是看电视。太太每两个礼拜拿到工资以后就由我到银行去存。我没事在家看电视,有一个频道专门讲金融、股票。刚开始的时候不懂,但是看多了以后知道股票这个东西是可以买卖的,甚至还可以赚钱,于是,我到美林公司开了一个账户,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还赚了点钱,很高兴。”
“家庭主男”的业余活动带给了唐伟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2个月,我的经纪人打电话给我,说我做这一行挺有天赋的,有没有兴趣去美林公司面试。”第一次面试,唐伟便被美林公司招入麾下。那56次的拒绝,似乎就是让唐伟等待投资银行的召唤。
刚到美林的唐伟,是公司里唯一的中国大陆员工。公司看中他会中文,希望能够将中国业务开展起来,这让唐伟暗自努力: “中国人会说中文有什么稀奇,这是老天爷给我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从美林公司的最低层职员到贝尔斯登公司的高级常务董事,唐伟做了6年。离开美林公司的时候,唐伟是美林公司西海岸最大的销售员。随后加盟雷曼兄弟,离开雷曼兄弟时,唐伟做到雷曼兄弟公司全球最大的销售员。
唐伟的成功令很多华尔街同行感到惊讶: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中国人,怎么可能做得这么好?唐伟对这个疑问有自己的解答:“进入投资银行前的所有经历让我明白,人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从黄金、汇率、债券交易,再到衍生工具产品,到股票,虽然产品和客户完全不一样,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有能力,能适应,能吃苦,重新开始根本就不用怕。”他对自己的结论是,“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一定要把幸运的机会充分运用,要充分地相信自己。”
1992年,唐伟加入贝尔斯登公司,此时正好是国内公司海外上市开始发展的时候,证监会批准了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业名单。“那时候做投资银行家很好,而且基本上很少有中国大陆去的人干这一行。所以,我想这是另一个好机会,中国市场这么大,兼并也好、资本市场融资也好,会有一辈子也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就跑到香港来了,在香港从1992 年做到1999年。”
1999年,唐伟被调任贝尔斯登公司美国总部,后升任副董事长。“在投资银行这一行里,我的理解是,首先是你给人家的感觉要绝对的诚实和忠诚;第二是你这个人要有独到的见解。”
唐伟说,“用人家给你的好处去报答更需要的人,如果可以这样,那我们的将来一定无限的美好。如果你每天都是这样生活的话,那就是一生幸福的定义。”

勇敢的爱情男主角
虽然后来成为了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唐伟最初去美国的动机却极单纯——为了爱情。如果没有去美国,我们无法看到唐伟的美满姻缘,华尔街上或许也不会出现他的名字。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知的“奇迹”。而当时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的“一念之差”改变了唐伟。
还是懵懂无知少年时的唐伟,便已懂得为爱情义无反顾,这份执着和勇敢,与日后他对事业的态度如出一辙。
14岁的时候,唐伟获得了上海市数学竞赛的第二名,并在那里看见了一个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女孩,“我对她一见倾心,决定跳级。”
暑假里,唐伟抱回了所有教材,苦苦自学了两个月,在跳级的考试中,除了化学和英语,其他科目他都得了满分,他如愿以偿。
“这是我长期追求我女朋友的开始,现在我们成家立业已有28年了。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人要大胆、要敢想、也要敢做, 而且凡事要计划。 ”
1981年,唐伟的女朋友全家移民去了美国。“我也决定要去美国。”唐伟说,“我在母亲的办公室找到了一本黄页电话簿,里面有美国领事馆总领事的一个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打的电话号码。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紧急情况,以为女朋友不在身边就是紧急情况了,于是拨通了这个电话。”

让唐伟乐翻天的是,总领事的中文讲得非常好,并且答应帮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忙。他详细地介绍了唐伟申请去美所需要的文件和细节。拿到护照后,心急火燎的唐伟没有按照总领事的交代等待一个星期,独自前往领事馆申请签证。
签证官问了唐伟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去美国?去了以后会不会回来?” 对签证毫无经验可谈的唐伟很诚实地回答问题:“跟女朋友结婚以后再说。”签证官直接在唐伟的签证上盖了一个章,走出来之后才有人告诉他:“护照上的章是214B;这是死刑。你永远不可能去美国了,因为你有移民倾向。”
当知道自己的签证被拒绝,再也无法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年轻冲动的唐伟回到家后嚎啕大哭。但倔强的他自然不肯轻易放弃,28年后,当唐伟回忆起这段往事,仍记忆犹新:“我打电话给总领事,我说我必须去美国,但现在被拒绝了,怎么办才好?他问我为什么不听他的话,我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最后,他让我下星期一再去,九点钟开门,八点半到门口就可以了,领事馆开门以后说找他就行了。”
于是,又一个周一早晨,又一次两点钟就起床了,又一次来到了领事馆,不同的是,这次唐伟直接找到了总领事,兴奋的是“起死回生”—— 唐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一个人说真话,敢做敢说,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是坏事;但是,结果是很难预知的。但一个人就生活一次,就要说真话做真事,有了困难有了痛苦才知道成功的甜蜜。所以这后来就变成我做人的一个准则,大胆地说真话做真事,不要怕。”
或许,正是总领事的通达成就了唐伟。爱成就了唐伟的梦,也成就了他的一生。这个勇敢追寻爱情的小伙子,不仅抓住了自己的美满姻缘,也在华尔街上写下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善于发现空白地带
按照投资银行的惯例,一个刚进公司的职员要跻身高级管理层至少需要12年,还要拥有MBA学位。唐伟只用了6年时间就做到了。
他在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汇率生意,客户是中国大陆企业。他的老板说,之所以看中这个没有一点金融知识的中国人,因为他既会讲英语又会讲中文。当时华尔街有眼光的金融家已经敏锐地注意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潜在的巨大商机,他们需要会中文的雇员。
当唐伟取得出色成绩后,其他华尔街老板坐不住了。这个没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居然可以做得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去找在美国大学学习经济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呢?几乎一夜之间,唐伟周围出现了不少强劲的竞争者。“但这时我已经一点也不害怕了。”唐伟回忆说,“首先,我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个行当,因为已经有了白手起家做餐馆和汇率的经历。其次,我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和知识,可以去做没有人做的新空白地带。”

之后,他最早转为了中美债券和股票交易的从业者,接着在29岁时被派到香港创立的贝尔斯登亚洲公司,担任第一任董事长,从事第一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承销。回到芝加哥后他又负责全美中部业务,并协助大陆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到中国中部引入外资战略投资。每一次开拓空白地带的成功,如同一道道金色的台阶构筑起了唐伟的成功之路。
他一路成为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的高级经理、副总裁、董事、常务董事和副董事长。他的成绩单上,有美林公司西海岸业绩第一和雷曼兄弟公司全球业绩第一的业务员,更有在贝尔斯登协助易初摩托、中国移动、北京燕化、广深高速、兖州煤矿、中国电信、第九城市等10多家中国企业海外成功上市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