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早于网易云5年申请相关专利,到底谁抄袭了谁?
2021-02-03 青野云麓

2021-02-03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宋婉心
2月2日,网易云音乐向搜狗音乐拜了个“早年”,还要“帮酷狗‘山寨办’团队申请年终奖”。
网易云音乐在长文中写道,“酷狗山寨办成立以来,一直以将网易云音乐新功能酷狗化(简称“狗化”),为首要目标和工作方向。他们的这一举措,普及了创新、福泽了用户、提升了自我,值得为更多人知晓和称颂。”“对于酷狗对网易云音乐的肯定,我们也表示充分的肯定。”
文章字里行间都在“内涵”酷狗抄袭网易云音乐,还对酷狗“山寨办”曾经对网易云音乐进行的“抄袭”进行了汇总列举,主要围绕“一起听”和“云北推歌”两个功能展开。
以“一起听”为例,网易云于去年7月上线该功能,而酷狗于今年1月上线类似的“跟听”功能。网易指出,酷狗对其模仿已经到了像素级地步,包含邀请好友⻚面信息、头像和耳机的展示形式、 对讲等功能。
随后,酷狗副总裁谢欢发布一则朋友圈反击,“原来我 06 年做的 QQ 一起听功能,竟然有如此深远 的战略意义,找到当年的需求文档回味下,我能不能告别人山寨了我呢?”谢欢一并贴出2006年至 2007年间写的产品需求文档截图,侧面回应网易云的抄袭指控。

2日晚间,酷狗音乐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公司于2015年就申请了相关专利。
一时间,事件陷入罗生⻔。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搜狐科技查询了两家公司的专利情况,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显示,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最早于2015年12月16日申请了名为“在群组内播放音频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的发明,摘要对该发明的阐释和“跟听”功能相符,“本发明通过将第一音频播放信息发送至指定信 息群组内的第一用户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使得第一用户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能够同步播放目标音 频,从而可针对同一音频进行交流,提高了用户粘性”。
而杭州网易云音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该专利的时间为2020年7月8日,名为“多人听音乐实现方法、装 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且功能描述为“根据当前播放信息确定同步播放信息,并将所述同步播放 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使所述第二终端按照所述同步播放信息,播放所述邀请信息关联的预设音乐”。
酷狗音乐早于网易云音乐5年就申请了该功能专利,但先上线该功能的是网易云。对此, 截止发稿,暂未收到网易云音乐对置评请求的回应。
太琨律所知识产权部温雯律师告诉搜狐科技,“严格意义上来说‘抄袭’是著作权领域的说法,在专利领域内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我们要考虑的是:第一,如果提出专利申请之前该技术已经为国内外公众所知,该技术还能否授予专利。第二,如果专利授予后,确实存在他人在先使用的问题,在先使用人使用该技术会不会构成侵权的问题。”
温雯指出,我国《专利法》规定,如果提出专利申请之前该技术已经为国内外公众所知,该技术不具有新颖性,不能被授予专利权,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可以申请该专利无效。而对于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会被认定为侵犯专利权。
上海沪师(济南)律师事务所宋聪聪律师则表示,通过对两个发明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即权利要求1)进行必要技术特征的比较,发现两者基本相同,可以初步判定2020年杭州网易云音乐公司申请的名称为“多人听音乐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利侵犯了2015年广州酷狗公司申请的名称为“在群组内播放音频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的发明专利的专利权,存在被无效的可能。
“2015年酷狗的发明专利已公布并获得授权,属于现有技术。网易云音乐再次申请相同专利,且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前者基本一样,也就不具备新颖性的特征,因此不应获得专利授 权,已经获得授权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宋聪聪说。
值得注意的是,除两个专利的功能高度相似之外,从网易云音乐的⻓文来看,其对酷狗的控诉主要在于二者实现该功能的产品设计雷同。对此,宋聪聪认为,酷狗和网易云音乐的界面设计相似度很高,虽然这种设计具有实用性,但不具有独创性,不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酷狗在界面设计上并不构成侵权。
在经历腾讯音乐版权一手遮天、阿里投资网易云、虾米音乐关停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国内在线音乐市场显然已经高度集约化,基本只剩下腾讯音乐和网易云,而这两者也从版权混战走到了新阶段。比如这次衍生功能的争夺背后,即是存量时代平台对用户的争夺,相比于前期通过砸版权获取规模,更高的用户粘性成为竞争的关键。
可以预见,在“后版权时代”,类似今日酷狗网易云事件的纠纷将不在少数,用户争夺将愈发白热化。

网易云、酷狗互怼背后,在线音乐还会冒出下一场“狗化”事件吗?
2021-02-03 来源:钛媒体
在想象力愈显匮乏的互联网领域,抄袭、侵权等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不止个人,甚至一些知名公司也会被卷入其中,最后闹上公堂的情况绝不少见。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我们见识了海底捞与“河底捞”互怼、今日头条状告“今日油条”、滴滴打车声讨“滴滴打球”……时至今日,欢乐斗地主和途游斗地主对“残局关卡”这一玩法的争夺也会不时出现在新闻中。
如今,在线音乐赛道的实力派选手网易云音乐,也向自己的老对头酷狗音乐递去了战书——当然,那并不是侵权或是抄袭的律师函,仅仅是一封“语气温和”的信件。
“不是抄袭,只是致敬和山寨而已”
2月2日,网易云音乐官微在微博发布长文,点名酷狗音乐成立“山寨办”,死盯网易云音乐多项新功能并将其“狗化”(酷狗化)。这其中包括网易云的“一起听”功能、头像及耳机的展示形式、等待K歌伙伴加入时的动画、点击结束时的路径和文案等。
“我们可以负责的说,酷狗‘山寨办’的此次作业,胜在胆大、活儿细和不思考,一些吃不准的功能干脆囫囵吞枣,全套照搬,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功能‘酷狗化’过程中的变形和移位,值得肯定与嘉奖。”在文中,网易云如此形容酷狗的作为。
此外,网易云音乐还表示,其在2020年4月上线“云贝推歌”区块后,酷狗音乐便在三个月后上线“音乐推”区块,而后者包括推荐成功页设计样式、历史推荐页设计样式、歌曲推荐结果设计样式以及购买玩法等产品功能,均是“致敬”云贝推歌得来。
除了继续diss酷狗,称其“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首战告捷,圆满完成任务,值得好好奖励”之外,网易云还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留下了一句祝福作为结尾——“狗年快乐”。
说这封信件“语气温和”并非没有道理。在信中,网易云并未开门见山地指责酷狗音乐抄袭,而是选择用各种言辞包装了自己话中的芒刺。“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足以形容网易云的操作,怼到对手脸上的同时顺便还能为自家产品吸引一波眼球,可谓两全其美。
当然,在屏幕前观赏两家大厂互怼的用户无需操心这些情况,倒是互联网领域的观察者和投资者们可能会好奇,网易云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酷狗连续两次“狗化”其产品?

网易云音乐的“社区属性”,所有人都想要
在这篇长文中,网易云音乐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社区氛围。“网易云音乐的‘一起听’功能,是基于自身长久以来对社区氛围的探索和延伸。”
网易云音乐的社区属性自其诞生以来就已存在,也是它得以破局的重要依仗。
回到2013年,当网易CEO丁磊抱着一腔热血打造出网易云音乐,杀进在线音乐市场时,他要面对的是百度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这些在赛道上摸爬滚打了数年之久的选手。这种背景下,网易云的获胜机会本应相当渺茫,但网易云却出乎意料地从林立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2016年,网易云音乐用户量超过2亿,歌单数量也超过1亿。
网易云音乐能够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其早年对于产品的精心打磨。
2017年之前,网易云音乐的发展路线与贴吧、知乎等小众应用类似。它的第一批用户大多为歌手、乐评人和资深乐迷,这些精英用户为未来的“云村”培育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基于此,歌单、乐评、个性化推荐……这些音乐软件基本功能被赋予了独特的吸引力,再加上网易设计产品时始终将“把音乐功能做到极致”作为信条,这才得以吸引到大批忠实用户。
在网易云看来,酷狗音乐没有长久积累起的社区底蕴,一味模仿自家社区功能难以成功。文章中,网易云还对酷狗发起了“灵魂三问”——社区的氛围和基因,贵产品有没有?成熟不成熟?合适不合适?
作为老牌音乐平台,酷狗的确没有多浓厚的社区基因,但从这次事件也能看出,它正在努力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社区化的音乐平台。除了本次被网易云音乐重点diss的“跟听”功能外,酷狗还在今年密集上线了“一键派对”、“我要唱”、斗歌等社交内容,剑锋直指网易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社交化似乎已经不是网易一家的专利,几乎所有的音乐平台都在向这个大方向狂奔。QQ音乐近来更新了“扑通”社区,此前还曾与艺术展、艺术对谈等活动展开跨界合作;早就在社区领域有所建树的酷我音乐,在去年7月上线沉浸式弹幕功能,目标是打造用户的“听觉朋友圈”。此外,虾米音乐在结束运营之前也从未停止对社区的探索,包括“趴间”、“番你街”等功能就是它发力社区化的有力证明。
然而,在线音乐平台们越来越像的地方可不仅仅是社区。
陷入盈利泥潭的在线音乐行业,会冒出下一场“狗化”事件吗?

在国外,在线音乐平台的典型商业模式主要是采购大量优质歌曲版权,然后吸引用户为其资源付费。这种模式支撑起了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它有80%的成本会花在每年的版权采购上,而国外用户密集的听歌频率和长期以来的付费习惯保障了它稳定的付费率。根据国元国际证券2020年7月的报告显示,Spotify的订阅付费率在50%左右。
但即便是如此之高的付费率,也无法让Spotify摸到盈利的门槛。去年三季度,Spotify运营亏损为4000万欧元,净亏损高达1.01亿欧元。
Spotify尚且如此,国内的一众在线音乐平台更不必多提。它们脚下没有国外得天独厚的音乐土壤,愿意为其内容付费的用户相对平台总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去年6月,交银国际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网易云音乐2020年的付费率仅为6%、8%。要想靠用户付费完善自身造血能力,对于它们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
正因如此,在线音乐平台们才试图在其他领域发力,试图打造新的变现形式。这其中,腾讯音乐是做得最为成功的一位选手。据财报显示,腾讯音乐2020年三季度总营收达75.7亿元,其中光是社交娱乐收入就占了52.5亿元,占比69.3%。
网易云这边,近年来它除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外,也在音频直播领域动作频频,这包括推出多人语音直播产品“声波”、音乐直播平台“Look直播”等。自去年开始,网易云开始大力扶持Look直播内公会的发展,除了在多个社区招揽主播外,还为Look直播开放了包括发现界面、视频、云村在内的多个流量入口,甚至打出了“看直播领黑胶会员”的大旗。

此外,网易云音乐还在去年9月官宣推出自己的长音频项目“声之剧场”,并配套上线了新的技术服务,包括弹幕以及声话同屏功能。值得注意的是,TME也在去年4月发布了长音频战略,推出长音频产品“酷我畅听”。在这一点上,两家平台开始逐渐有了交集。
可以想见,被盈利焦虑驱动的网易云音乐以及各家头部在线音乐平台,未来仍将不断逼近对方所在的领域,这意味着类似“狗化”的争议性事件依然有可能发生。下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的,是另一封“语气温和”的公开信,还是更加强硬的律师函呢?这点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