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芯片,中国亟待攻克的科技难关还有这些!
2020-12-10 青野云麓
2020-12-10 来源:投研派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十年后,小小芯片仍是第一制造大国不可承受之重。必须承认,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世界制造强国分三大阵营,美国第一,德国、日本居第二,中国处在第三阵营。世界制造业巨人,美国是头脑,日本、德国是心脏,中国是四肢,是干粗活、干力气活的。
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使我们发现,我们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世界对我们的依赖不可以替代,但我们对世界的依赖也无法替代。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中国有哪些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领域。
除了芯片,我们发现还有6个被“卡脖子”的高端制造领域。
1、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的制造难度堪比光刻机,被称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只有能够独立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工业大国。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英、法、俄等少数几个国家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
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俗称“房子”,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

2、机器人
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但高端机器人仍然依赖进口。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算法,国产工业机器人稳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关键指标远不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
触觉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精确、稳定的严苛要求,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向触觉传感器迈进的步伐。
3、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组件,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但在该领域,国货几乎没有话语权。目前能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凡涉及激光雷达者,使用的几乎都是美国Velodyne的产品,其激光雷达产品是行业标配,占8成以上市场份额。

4、高压柱塞泵
液压系统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部件之一,一切工程领域,凡是有机械设备的场合,都离不开液压系统。高压柱塞泵是高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被称作液压系统的“心脏”。中国液压工业的规模在2017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产业大而不强,基本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
5、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
目前国产医学影像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赖进口,至少要花10年、20年才能达到别人的现有水平。在传统医学成像(CT、磁共振等)上,中国最早的专利比美国平均晚20年。
在专利数量上,美国是我国的10倍。这意味着整个产业已经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了,所有的知识产权、所有的原创成果、所有的科研积累都在国外,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微球
微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1/30。少了它,你正盯着的液晶屏幕将无法生产。没有微球,芯片生产、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断、生物制药、环境检测……许多行业都会陷入窘境。仅微电子领域,中国每年就要进口价值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微球。

20年攻克三大技术难关,潘建伟团队解说“九章”量子计算机
2020-12-04 来源:新华社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中国“九章”的重大突破。
这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推动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尽管距离实际应用仍有漫漫长路,但成功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九章”优胜在何处?里程碑式跨越如何实现?“算力革命”走向何方?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潘建伟团队。

算力新高度,技术三优势
“量子优越性”——横亘在量子计算研究之路上的第一道难关。
这是一个科学术语:作为新生事物的量子计算机,一旦在某个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最强的传统计算机,就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跨过了未来多方面超越传统计算机的门槛。
多年来,国际学界一直高度关注、期待这个里程碑式转折点到来。
去年9月,美国谷歌公司宣布研制出53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悬铃木”,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计算只需200秒,而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峰”需要2天,因此他们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近期,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取名‘九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潘建伟说。
实验显示,“九章”对经典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的计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万亿倍,从而在全球第二个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高斯玻色取样是一个计算概率分布的算法,可用于编码和求解多种问题。当求解5000万个样本的高斯玻色取样问题时,“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需6亿年;当求解100亿个样本时,“九章”需10小时,“富岳”需1200亿年。
潘建伟团队表示,相比“悬铃木”,“九章”有三大优势:一是速度更快。虽然算的不是同一个数学问题,但与最快的超算等效比较,“九章”比“悬铃木”快100亿倍。二是环境适应性。“悬铃木”需要零下273.12摄氏度的运行环境,而“九章”除了探测部分需要零下269.12摄氏度的环境外,其他部分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三是弥补了技术漏洞。“悬铃木”只有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快于超算,“九章”在小样本和大样本上均快于超算。
“打个比方,就是谷歌的机器短跑可以跑赢超算,长跑跑不赢;我们的机器短跑和长跑都能跑赢。”他们说。

20年努力攻克三大技术难关
对于“九章”的突破,《科学》杂志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
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这是量子领域的重大突破,朝着研制比传统计算机更有优势的量子设备迈出一大步!我相信成果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伊格纳西奥•西拉克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克•英格伦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一个划时代的成果”。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量子研究所所长巴里•桑德斯说,毫无疑问,这个实验结果远远超出了传统机器的模拟能力。
据了解,潘建伟团队这次突破历经了20年努力,从2001年开始组建实验室,他们曾多次刷新量子纠缠数量的世界纪录。“九章”的突破,主要攻克了三大技术难关:高品质量子光源、高精度锁相技术、规模化干涉技术。
其中的高品质量子光源,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同时具备高效率、高全同性、高亮度和大规模扩展能力的量子光源。“比如说,我们每次喝下一口水很容易,但要每次喝下一个水分子非常困难。”中科大教授陆朝阳说,高品质光源要保证每次只“放出”1个光子,且每个光子要一模一样,这是巨大挑战。同时,锁相精度要控制在10的负9次方以内,相当于传输一百公里距离,偏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此外,为了核验“九章”算得“准不准”,他们用超算同步验证。“10个、20个光子的时候,结果都能对得上,到40个光子的时候超算就比较吃力了,而‘九章’一直算到了76个光子。”陆朝阳说,另一方面,超算的耗电量太大,计算40个光子时需要电费200万元,41个光子需要400万元,42个光子需要800万元,推算下去将是天文数字。

“算力革命”跃马人类未来
当前,量子计算已成为全球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比如近期,欧盟宣布拟投资80亿欧元,研究量子计算等新一代算力技术。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可望通过特定算法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天气预报、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领域,提供比传统计算机更强的算力支持。”潘建伟说。
据了解,国际主流观点认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制50个到100个量子比特的专用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第二阶段,研制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机,解决一些超级计算机无法胜任、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题,比如量子化学、新材料设计、优化算法等。
第三阶段,大幅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纵精度、集成数量和容错能力,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
目前,“九章”还处在第一阶段,但在图论、机器学习、量子化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潘建伟团队表示,“量子优越性”实验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更快的经典算法和不断提升的量子计算硬件之间的竞争,但最终量子计算机会产生传统计算机无法企及的算力。下一步,他们将在光子、超导、冷原子等多条技术线路上推进研究。
“我对量子计算的前景非常乐观,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在做这件事,包括我的中国同事们。”奥地利科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安东•塞林格预测,很有可能有朝一日量子计算机会被广泛推广,“每个人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