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大科技盘点•眺望未来
2020-1-1 青野云麓
5G受宠区块链发力:5G时代呼之欲出,号称万兆无线带宽的5G技术在2018年迅速推进。作为4G网络的继承者,5G网络能够以百倍于今天的下载速度改变消费者的连通性。各国政府纷将5G建设及应用发展视为国家重要目标,而高通、华为、三星等公司对于5G的终端产品亦投入大量研发。
亚马逊主导地位无法撼动:美国零售商纷纷加大科技升级力度,但仍挡不住亚马逊的领先脚步。亚马逊在2018年取得了重大的进步。2019年,亚马逊将淘汰掉平台上许多已经过时的功能,而新的更具交互性的功能将被推出。不仅如此,亚马逊还将进一步向实体店进军。一切迹象均显示,尽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亚马逊的主导地位仍无法撼动。
苹果“逆袭”:苹果在2018年走得并不顺利,该公司遇到了创新乏力的质疑以及销量低迷的困境,其与高通在全球的官司大战更是棘手不已。公司股价更是从万亿美元跌落,将全球第一拱手相让,2018年的表现在“FAANG”股票中是第二差。不过,由于苹果在保护消费者数据方面的成功尝试,以及2019年苹果预期将投资14亿美元制作原创电视内容,并在明年年底推出一项流视频服务。2019年,苹果将可能“逆袭”,成为FAANG股票中表现最好的一支。

AI更普及:人工智能(AI)仍然充满未知,但也无处不在。IDC预测,2019年超过65%的智能终端产品引入人工智能应用,包括手机、智能家居产品。更重要的是,2019年超过10%的商用终端产品也开始采用人工智能应用,商用办公助手成为新亮点。到2022年,将有40%的商用终端产品采用人工智能。
云计算“龙头”竞争延续: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的预测,2019年公共云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这三大云计算市场领导者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云计算市场控制权的竞争,这一竞争将持续到2019年。
数据伦理需求增加:福布斯报道称,数据伦理在2018年成为领先企业考虑的最重要事项之一,安全漏洞和滥用客户信息冲击公众信任。现在组织必须重建这种信任。2019年可能是各大公司加强努力以确保数据伦理合规的一年。对企业数据道德和更大数据责任的需求正在增加。
物联网使汽车更加智能:2019年,物联网或将使汽车更容易且更快、更准确地分享和接收重要数据。车辆将能有效收集有关发动机状况、轮胎压力、大气特性和道路的相关数据。
大型初创公司上市潮:2019年美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将迎来大范围的上市潮,包括打车软件Uber和Lyft、短租平台Airbnb、企业沟通协作平台Slack等公司将贡献超过2000亿美元的估值。Uber和Lyft目前都已经秘密提交了IPO招股书。
区块链落地应用更加广泛:目前,国内外各大公司都已经开始进行区块链应用的开发。IBM、微软、甲骨文、脸书、亚马逊、奔驰、宝马等跨国集团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区块链产品。2019年区块链或将在互联网金融、供应链、物联网、保险、医疗保健、版权等领域全面采用。
AR干过VR:与需要头显的VR相比,AR在移动设备的普及能力使其比VR更易于使用,目前AR的自主研发已经启动,变得更加利于携带。此外AR在广告营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机器人、幸福感、反乌托邦:2030未来世界图鉴
Via:新京报
我坐在沙发上,轻轻地摇了一下咖啡杯。机器管家马上滑行过来,给我续上了半杯黑咖啡。我疑惑地摇了摇头,说,给我来点牛奶和糖。
它说:主人,您的血糖又升高了。它把金属手指搭在了我的腕上,胸前的显示屏上几秒钟里蹦出了一串数字。
虽然有着十年的糖尿病史,我却仍看不懂那串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我相信它的精确性。
这是“2030年”的日常一幕——是我想象的2030年。
今天是2020年的第一天,21世纪10年代已经过去。过去10年,沧桑巨变。倚着历史凭栏处,眺望2030年,会感觉昨天、今天和明天能缀成螺旋形的线。
那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1.技术
我的机器管家并不那么拟人化。虽然经过了10年的进化,AI并没有发展出他们的智能来,拟人化的设置依旧十分昂贵,只有那些巨富才用得起。
但普通的中等家庭,已经普遍使用了机器管家,它在家务、健康和教育方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家用化。
当然,生产领域更加普遍地使用了智能机器人。它的效率和精确性,是任何一个熟练工人都无法接近的,它被普遍使用在商业、运输、生产等领域中。不过,由于拟人化的成本太高,它依然只是局限在无需露脸的行业里。像售货、餐饮、外卖等行业中,依然是人工的天下。
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占据差不多一半了。整个世界的车祸率也已经被消灭了一半。经过人类调教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够非常精确地计算路况以及车流量等信息。
这当然得益于大数据已成为这个年代的基础设施。大数据已经在所有的领域里运用,包括人们所未曾想象的农业领域,通过历年的气候、水文和产量数据,农业公司已经能够准确地通过各类元素的调整,以保障尽量减少不可测的自然因素对于生产的影响。
从新世纪就已经开始的技术主义和进步主义,在过去的十年里更加变本加厉地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新信仰,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相信,只有通过技术的进步,才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和10年前的2020年一样的是,商业依旧是社会成功的神话,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人类的生活,基本已经达到了人类无需动手,就可以利用技术和工具完成任何复杂的操作。
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这个趋势日益明显。消费似乎成为了获得幸福的唯一方法。但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三大技术,依然普遍得以运用,大多数的日常工作,都可以由技术来替代了。

2.人
2030年,互联网已经变得水银泻地了。网络已经是免费的基础设施,是如同水和空气一样的存在。任何人只要能够获得一个联网设备,都可以获取网络。
2020年开始的5G网络已经显得非常落后,由于网络传输速度的倍速提升,各种流媒体的传输已经接近于0秒延时,整个社会的信息传递效率发生了质的变化。
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几乎毫无障碍,这使得商品、研发和人才之间的交流变得极其便利。
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变得异常坚硬起来。宅成为全球年轻人共同的状态,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全球的结婚率极低,而离婚率极高,终身未婚的数量极其庞大,世界的平均生育率极低。
不是日本和欧洲有老龄化问题,老龄化是全世界的共同普遍现象,以至于人们已经不再认为它是一个现象,而是一个现实。
好在医学越来越发达了,全人类的平均寿命都已经增加,退休年龄往后拖延了许多年,50岁都成为了真正的青年。年轻人普遍推迟就业,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社交、娱乐和游戏上。他们拒绝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也不再愿意结婚生子。
但国人固有的家庭观念,却依旧根深蒂固,没有什么技术或者产品能够改变这一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年轻人普遍的推迟就业,家庭的凝固剂反而越加牢固。

3.社会
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幸福,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的普遍应用,劳工人口大规模萎缩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商品的生产能力实现了大爆发,传统产业中的失业与新兴产业带来的新就业在“拉扯”。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贫民窟反而在大规模地增加。低技能的劳动机会不断在减少,而缺乏教育的人口在就业市场中越来越边缘化。
即便在欧美,任何的福利政策都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失业人群的需求。于是,在城市之中,人群之间的对抗性越来越强烈,各个国家都已经开始在出现新的贫困人群的政党,虽然社会还没有到分崩离析的境地,但如何平衡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利益,成为各个国家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华尔街和各个金融机构都不肯做出妥协,为下层阶级提供出合适的工作机会。金融依旧倾斜向高回报率的行业中。美国的橄榄型社会已经几近于消亡。在其他国家中,中产阶级的空间也在不断被挤压,逐渐开始走向破产和贫困化。

4.世界
世界有些地方并没有变得更好,事实上,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糟糕。2019年开始的反全球化趋势,经过十年后,愈演愈烈。
特朗普的任期极大概率在2024年按照美国制度完成了,但是接任他的,仍然是共和党人。特朗普任内的振兴劳工的计划并没有奏效,但民粹化的美国却已经逐渐形成了。共和党坚持了特朗普走向下层的竞选策略,而试图重返全球化的民主党依然束手无策。
脱欧之后的英国回到了孤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变成了英国的欧洲和大陆的欧洲。失去了英国的欧洲大陆开始和英美之间渐行渐远,内部矛盾也越来越深厚,逐渐开始分崩离析。
普遍走向民粹化的欧洲,越来越收紧移民政策,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逐渐开始出现了民粹化的国家领导人,对于外界持有越来越强硬的态度,整个欧洲大陆开始板结。缺乏开放性的社会遇见了反全球化的趋势,欧洲的经济也开始萎缩,上下层矛盾逐渐激化。
有的拉美国家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全球化的日渐衰退,抽掉了它们上升的阶梯。它们在世界地图的边缘兀自挣扎。
2030年的世界看上去“世象”有些含混,不是吗?
我并不认为这些“反乌托邦”的情形完全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颓废,而更是从2018-2019年整个世界政经逻辑的推理:全球性的进步主义思维,与全球化负效应所带来的全面反弹。
但这个反乌托邦却非必然,历史决定论早就依然死亡。人们有着充分的制度基础与一体化愿望可以与之对抗。
特朗普频繁的“退群”与欧洲的让步,与整个世界经过20多年的全球分工、流动与协调之间恰成紧张。在多年的产业链分工之下,美国的制造业难以独善其身,从越南到柬埔寨到东欧,新兴市场也在不断崛起,无非分工链条重新安排。

2019年开始的衰退浪潮也许反而成为了一种惊醒。在过去几十年里,青年人第一次成为了全球性环境斗争的主角,这不啻也是一种新的全球化力量的崛起:它所通向的,是从粗放的、本能的全球化,走向更加公正、透明与优质的全球化。
冷战结束之后狂飙突进的全球化,的确已经走上了一个拐点,2020年的第一个日出,反倒像是一个新的起点:
旧的全球化依然暂未停歇,而新的人类进化已然开始。
这是对所有人的警钟:如果我们期望未来如同过去的20年那样美好,我们所需要的,是面对新时代的智慧和勇气,去构建一个新的共同体。
全球化的红利比想象的要短,然而,是否恰因如此,我们能够开启一个更加长久与稳健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