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人生》正式发布!12位隐姓埋名的导弹功勋名字首度公开
2022-04-25 青野云麓

12位隐姓埋名的导弹功勋名字首度公开
2022-04-25 来源:新京报
在祖国空天防御事业的发展中,型号两总是我国国防战线上无名英雄的代表,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却永远是中国航天事业银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明星。
12位隐姓埋名的导弹功勋名字首度公开,他们是↓↓
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总设计师钱文极(1916.6.10-2006.6.15),1960年5月任“543”总设计师,1962年2月任红旗一号总设计师,1964年4月任红旗二号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通信机研制技术领导工作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领导工作 ,对我国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红旗一号总设计师徐馨伯(1917.7.9-1989.5.3),1960年12月任红旗一号总设计师。他历任“543”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工作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等职,为我国地空导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1929.12.16-2017.8.6),1964年11月任红旗二号总设计师。他曾参与创建我国第一支雷达部队,调任国防部五院后长期从事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是仿真技术的带头人,著名的导弹雷达专家。他在飞行器制导、自动控制与仿真领域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技术上开创了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工作,指导第二代防空导弹的研制。

巨浪一号、红旗七号总指挥柴志(1922.12.17-2003.9.10),1980年2月任巨浪一号总指挥,1982年2月任红旗七号总指挥。他曾参与领导“1059”控制系统和地面设备仿制工作、东风二号控制系统自行设计工作、“543”仿制工作、红旗二号研制、巨浪一号、东风二十一号的研制。并任型号总指挥。组织领导红旗七号的研制,担任行政总指挥。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突出贡献。
红旗七号总指挥耿锐(1920.8.13-1987.12.12),1979年5月任红旗七号总指挥,为我国研制第二代防空武器作出了积极贡献。
红旗七号总指挥谈凤奎(1944.2.6-2008.2.27),1994年1月任红旗七号总指挥。他负责的《防空导弹关键零部件柔性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研究》在航天领域首次建立了基于并行工程,支持导弹结构件设计、制造、管理的一体化系统,实现在多个型号上的全面应用,对于防空型号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海红旗七号总指挥徐乃明(1929.7.22-2016.9.20),1989年10月任海红旗七号总指挥。他主持完成新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等多项航天型号的研制任务,主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北京仿真中心,解决了仿真计算机应用研制中的诸多难题。

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陈国新(1944.7.30一),1997年1月任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2000年10月任新型野战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他开创了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史上舰载超低空领域的先河;圆满完成新型野战防空导弹研制任务,他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产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树立了以设计为中心,以试验、验证为重点的思想,为型号研制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1929.8.14一),1988年2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1993年1月任B610总设计师1996年10月任B611总设计师。他曾负责我国地空导弹系统研制的技术抓总工作,先后任红旗三号、红旗七号副总设计师,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技术负责人,B610、B611、B6 系列总设计师,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1934.8.24一),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1993年1月任B610总指挥,1996年10月任B611总指挥。他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 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1939.11.25—),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他在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设计中,历经三年攻关突破五大关键技术,主持制定武器系统总体方案,带出了一支技术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并为型号的系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我国防空导弹武器跨越式发展,为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王国祥(1940.8.26-2010.5.27),2000年8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长期从事导弹武器装备研制工作,是导弹系统工程和型号研制管理的杰出专家,参与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定型作出突出贡献。
《导弹人生》一书中首度公开的12位型号“两总‘’,是二院研制的导弹武器型号的基本型中,已退休且过脱密期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他们曾经隐姓埋名,潜心科研,使中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为祖国打造了强大的空天防御盾牌!

《导弹人生》正式发布!袁洁出席并讲话
2022-04-24 来源:中国航天科工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组织开展“传承•梦想”主题活动,正式发布《导弹人生》一书。
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集团公司有关部门领导,航天系统离退休工作部领导,二院院士,老领导、老专家,二院领导等参加活动。同时设立15个分会场,5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今年是二院成立65周年,在航天工程的研制和实践中,航天系统探索形成了以总指挥系统和总设计师系统为代表的“两总”系统。为铭记型号两总的突出贡献,二院党委编印出版《导弹人生》一书,共收录12位型号两总的故事。
参加活动人员集中观看了《导弹人生》宣传片。
活动现场展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96岁高龄的张履谦为此次活动书写的“导弹人生”,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活动现场进行了赠书仪式。袁洁向吴北生、陈国新总师赠书,并赠送鲜花。二院领导分别向编委会委员单位、青年代表赠书。
袁洁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二院党委在传承航天精神、推进航天文化建设上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每年结合庆祝“中国航天日”都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袁洁充分肯定了型号两总为我国空天防御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指出他们是航天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是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是人才培养的优秀导师,也是弘扬航天精神的时代先锋。

袁洁提出4点工作要求:
一是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各方面全过程。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突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巩固拓展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精神落实成效,实施强根、铸魂、深融、育才、固本、正气“六大工程”。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强军首责,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集团公司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国家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要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强军首责,打造更多的国之重器。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必须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着力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持续提升集团公司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四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为建设航天强国凝聚磅礴力量。新时代航天人要将航天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理念,推动航天精神与航天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难愁盼问题。加强航天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抓紧抓实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在接续奋斗、永久奋斗中创造佳绩。

吴北生、陈国新两位总师深情回顾一生从事导弹事业的感人故事,两位现任两总回顾了与老一辈型号总师并肩作战的故事,表达了对老一辈航天人的深深敬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回顾了与书中两总在航天事业初创时期的共同努力,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老一代航天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新一代航天人的祝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结合当前形势,对型号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原二院党委书记张连成畅谈了自己读《导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二院团委向全院青年发出《做“跟党奋斗、强国有我”的新时代航天青年》的倡议,号召青年争做“爱国奋斗 创新创效 协同奉献 崇德守信”的新时代二院青年。
此次活动,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航天精神的传承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