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十号再次载人交会对接
2021-07-24 青野云麓
神舟十号,简称“神十”,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艘飞船,也是中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于2013年6月23日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两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于2013年6月26日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完成飞行任务。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运行历程
2013年1月2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二次工作会暨神舟十号任务动员会在京召开。
2013年2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发言,计划该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2013年3月2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京组织召开评审会,同意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出厂执行飞行任务。
2013年3月31日,神舟十号通过出厂评审,并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2013年5月2日,用于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2013年5月6日,神舟十号完成发射场电测工作,转入加注工作阶段。
2013年5月18日,神舟十号加注前质量评审会召开。
2013年5月19日,神舟十号转入加注厂房。
2013年6月3日,神舟十号完成垂直转运,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2013年6月10日,神舟十号发射装置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加注推进剂。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入驻天宫一号。
2013年6月14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在轨维护,完成内装饰材料更换试验。
2013年6月2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两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2013年6月25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成功分离,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2013年6月28日,神舟十号返回舱开舱仪式在北京举行,进行搭载物品移交工作。
2020年12月20日,神舟十号返回舱运抵湖南韶山。

技术状态
对接目标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入轨,截至发射2013年6月,已在轨运行610多天,运行稳定,所有设备状态良好,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满足执行后续任务要求。
飞船组成
神舟十号飞船主要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与神舟九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飞船全长9米,舱段最大直径2.8米;飞行速度约每秒7.9千米,每小时飞行2.8万千米。
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与遥九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全长约58米,起飞质量约496820千克。
测控通信
测控通信网(运行段)由3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中继卫星控制管理中心)、12个中国内外地面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东风航天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组成。
着陆场地
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草原﹐副着陆场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南地区,并设置了陆上应急返回着陆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

飞行乘组
神舟十号飞行乘组共计3人,于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分别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聂海胜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从左往右依次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张晓光
张晓光,男,满族,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5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8年8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英雄航天员”张晓光晋升少将军衔。
王亚平
王亚平,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共党员,军事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上校军衔,全国青联副主席。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王亚平为备份航天员。

运载物品
神舟十号移交的搭载物中,既有任务中搭乘神十飞船飞行15天的物品,也有跟随天宫一号飞行630多天、由神舟十号航天员带回的物品,包括安徽、江苏、云南等省搭载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子、医学生物样本等科学实验物品,北京市中小学生写给神十航天员的信件以及部分美术书法作品等;其中有一枚体积微小的芯片,上面储存着从中国征集来的各类航天主题艺术作品,航天员还同时带回天宫一号内饰物“中国结”。
技术突破
1、首次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应用性飞行。神舟十号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其任务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首次增加了绕飞。神舟十号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绕飞;该实验的成功对建造空间站同样非常重要,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要从多个方向与它对接。
3、神舟十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将天地连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12天,该期间航天员把天宫一号作为太空讲堂,给地面的青少年做太空讲座,还会做一些富有趣味的太空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太空知识,感受到太空的奇妙,激发对航天的兴趣。
4、'太空空调'和'太空厨房'使用升级版。针对神十任务神舟十号对太空空调和太空厨房作进一步的升级,力求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多,舒适度更好。

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飞行期间,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聂海胜配合,张晓光担任摄像师,向地面课堂演示了几项物理实验,展示了在物体在太空失重环境状态下的现象,共计6000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转播同步收看,分享宇宙知识,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并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任务意义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航天局 评)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