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科技

News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日期: 2022-05-21
浏览次数: 27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2022-05-21   青野云麓


什么是半导体?


半导体是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中间的一类物质。与导体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半导体主要由四个组成部分组成: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由于集成电路又占了器件80%以上的份额,因此通常将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价。集成电路按照产品种类又主要分为四大类:微处理器,存储器,逻辑器件,模拟器件。通常我们统称他们为芯片。


提起芯片,很多人可能见过,就是一块黑色类似于小盒子的东西,它是由晶体管组成的。什么是晶体管呢?严格意义上讲,晶体管泛指一切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单一元件,包括各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等。晶体管有时多指晶体三极管。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由半导体材料制造出了晶体管,由晶体管组成了芯片。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晶体管的诞生


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晶体管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其无法制造出来。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因发明晶体管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肖克利也被誉为晶体管之父。芯片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为什么晶体管可以胜任呢?我们知道,对于数字电路来讲,逻辑是其精髓所在,所有的功能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逻辑功能。而逻辑的基本构成元素是逻辑0和逻辑1。而晶体管恰好具备这种功能--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自身开合,以开关的断开和闭合来代表0和1。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被誉为“晶体管之父”的肖克利,出生于伦敦,三岁时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加州。受父母对他科学思想的灌输,考入MIT,随后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留校任教。后来,被位于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副主任凯利来麻省“挖墙角”,将肖克利挖走了。当晶体管发明成功后,肖克利并不满足,他依然进行着不断地尝试,希望发明性能更好的晶体管,并将其商品化。与此同时,高纯硅的工业提炼技术已成熟,用硅晶片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问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肖克利坐不住了,他看到了未来的商机,而现在只能看着贝尔实验室拿他的发明赚钱,并且晶体管的性能不稳定,有损个人声誉。最后,矛盾爆发了!当然最终还是因为利益。硅谷诞生1955年,肖克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圣克拉拉(Santa Clara)谷,并得到了贝克曼的支持,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圣克拉拉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与圣何塞(San Jose)、森尼韦尔(Sunnyvale)。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清新宜人;交通便利。从此,这一片狭长的山谷举世闻名。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肖克利在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后,依靠自身的威望,很快招到了一批学识渊博,技术过硬的人才。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家半导体商业巨头正要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但是,总有意外发生。硅谷八叛将肖克利虽然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天才,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几乎由他一人掌控,专横独裁,而且他不知道自身的缺陷,也不接受同事的合理化建议,最终导致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产品做出来。在同事关系上,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两点--尊重与信任,肖克利通过各种办法,牢牢的将技术专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种自私自利的管理方式,终将会让公司走向没落。1957年9月18日,以诺伊斯为首的八位年轻人愤然提出离职,肖克利得知后勃然大怒,骂其曰“八叛逆”(Traitorous Eig)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传奇的仙童


很快,这八个人就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投资人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谢尔曼•菲尔柴尔德,成立了仙童半导体(Fairchild),公司便是以投资人命名。公司由谢尔曼•菲尔柴尔德控股,管理人为诺伊斯。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下,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开始盈利。与此同时,仙童的两项发名专利,更使其立于世界的半导体之巅。其一是平面工艺--一种制造半导体电路的工艺方法,发明人为约翰•霍尔尼(Jean Hoerni)。另一个发明专利便是集成电路。顾名思义,集成电路就是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1958-1959年,来自仙童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发明了硅集成电路。事实上,在早些时候,来自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了锗集成电路。由于两人在同一年独立且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所以两人共享集成电路发明者的荣誉。现在,在我们眼里看来,把多个电路集成到一起而减少面积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然后这个简单的想法,却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很多伟大的发明,往往源自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也许,即使没有这两位,依然有人会想到这个点子,但是历史只会记住最先吃螃蟹的人。此时的仙童半导体公司风光无限,而半导体行业在那时宛若一个巨大的金矿,任凭仙童肆意挖掘。而仙童的股权大部分都在投资人谢尔曼 菲尔柴尔德的手里,与此同时,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利润被不断转移到东海岸,去支持Fairchild摄影器材公司,此时仙童的员工开始坐不住了,开始了新一轮的离职创业潮。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1968年,诺依斯(N. Noyce)和摩尔(R.Moore)从仙童离职后创办了我们所熟知的英特尔(Intel),这里的摩尔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摩尔定律的提出者。1969年,杰里•桑德斯(J. Sanders)当时在仙童担任销售部的主任,带着7位仙童员工创办AMD。还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公司,比如美国国家半导体(现已被TI收购),Altera(现已被英特尔收购)等的创始人都出自仙童半导体公司。正如江湖流传的苹果公司乔布斯形象比喻的那样:“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随后,英特尔, TI,三星等巨头开始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异彩。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日、韩、台湾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


集成电路产品,从发展至今六十余年,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


日本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不断从美国引进技术;日本政府还要求日本电气公司(NEC)将取得的技术和国内其它厂商分享。随后,NEC、三菱、京都电气都积极投入半导体行业发展。


由于日本在引进阶段特别注意消化吸收国外的精华,其产业紧随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半导体产业生产大国。东芝、日立公司、富士通也加入其中。1976至1979年,在政府引导下,日本开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项目(VLSI),投资720亿日元,用于进行半导体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


到80年代,日本在半导体记忆体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又加上大规模生产技术、低价促销的竞争战略,迅速取代美国成为半导体记忆体主要供应国。到1989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欧洲占12%,韩国1%,其它地区1%。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韩国


韩国是从1978年才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当时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KIET)从美国购买3英寸晶圆生产线,次年投产。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在70年代就注意到芯片产业“点石成金”的优势,并下决心投入巨资。


80年代起,韩国政府调整政策,吸收在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这方面技术的韩国学子回国,并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韩国集成电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韩国的大财团也积极加入其中,引发许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1983年,三星首个芯片工厂在京畿道器兴地区落成;仅时隔10年,三星的量产芯片市场份额直逼日本。21世纪,韩国政府仍旧不断投资此产业,培养芯片产业人才;并且将防止半导体技术的泄露、逮捕产业间谍、维护知识产权,作为韩国情报机构近年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前沿科技•芯片起源:全球半导体发展历史



台湾


1966年12月,美国通用仪器(GI)在台湾高雄设厂,从事晶体管装配,拉开了台湾电子代工业序幕。20世纪70年代,台湾电子研究院电子所成立,并在世界范围内招揽集成电路专家。


1975年,台湾政府耗资4.89亿元新台币,向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购买3英寸晶圆生产线。同时,台湾政府派出40多名留学人员到美国无线电公司进行培训。1977年10月29日,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3英寸晶圆中试生产线落成,比韩国早1年。


1980年,台湾联华电子建立4英寸晶圆厂。1987年,台积电纯晶圆代工厂成立。1989年,台湾宏碁电脑与美国德州仪器合资,在新竹园区建设6英寸晶圆厂,成为台湾第一家专业DRAM生产厂。(本文综合自温戈、百度)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