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2019-4-21 青野云麓
勒内•笛卡尔(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同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笛卡尔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创立了著名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596年3月31日,勒内•笛卡尔出生在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为笛卡尔)。他出身于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Joachim是雷恩的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
1岁多时母亲患肺结核去世,而他也受到传染,造成体弱多病。笛卡尔因从小多病,但是家境富裕从而使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母亲去世后,父亲移居他乡并再婚,而把笛卡尔留给了他的外祖母带大,自此父子很少见面,但是父亲一直提供金钱方面的帮助,使他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问题。也因此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1606或1607年,父亲希望笛卡尔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尔八岁时将其送入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位于拉弗莱什的耶稣会的皇家大亨利学院学习。校方为照顾他孱弱的身体,特许他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他在该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学习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他学习到了数学和物理学,包括伽利略的工作。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
这里有一段关于哲学家笛卡尔论星星的趣话。有一次笛卡尔坐在自己屋前的台阶上,正在凝视着落日后昏暗的地平线。一个过路人走近他的身旁,问道:“喂!聪明人,请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他回答道:“蠢人!谁也不能拥抱那无边无际的东西……”

1616年12月毕业后,他遵从他父亲希望他成为律师的愿望,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并获得业士学位和文凭。毕业后笛卡尔一直对职业选择不定,又决心游历欧洲各地,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
1618年,笛卡尔加入荷兰拿骚的毛里茨的军队。但是荷兰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了停战协定,于是笛卡尔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学习数学。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期间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在笛卡尔的时代,拉丁文是学者的语言。他也如当时的习惯,在他的著作上签上他的拉丁化的名字——Renatus Cartesius(瑞那图斯•卡提修斯)。正因为如此,由他首创的笛卡尔坐标系也称卡提修坐标系。
笛卡尔对结合数学与物理学的兴趣,是在荷兰当兵期间产生的。
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栏上,看到用佛莱芒语提出的数学问题征答。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并且让身旁的人,将他不懂的佛莱芒语翻译成拉丁语。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岁的以撒•贝克曼(Isaac Beeckman)。贝克曼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有很高造诣,很快成为了他的导师。4个月后,他写信给贝克曼:“你是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在数学上有了4个重大发现。

据说,笛卡尔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尔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尔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有些学者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1621年笛卡尔退伍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在1622年,时年26岁的笛卡尔变卖掉父亲留下的资产,用4年时间游历欧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于1625年迁住于巴黎。因为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庞大,不能自由讨论宗教问题。
1628年笛卡尔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致力于哲学研究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
1650年2月去世,享年54岁。终生未婚。由于教会的阻止,仅有几个友人为其送葬。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1663年他的著作在罗马和巴黎被列入梵蒂冈教皇颁布的禁书目录之中。但是,他的思想的传播并未因此而受阻,笛卡尔成为17世纪及其以后对欧洲哲学界和科学家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

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为了对当时在法国流行起来的牛顿世界体系提供一个替代的东西。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笛卡尔的骨灰和遗物被送进法国历史博物馆。
1819年,其骨灰被移入圣日耳曼德佩教堂中。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的婚姻与斯宾诺莎、牛顿、莱布尼茨一样,笛卡尔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有一私生女,但不幸夭折,为其终生憾事。
笛卡尔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笛卡尔不仅在哲学领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笛卡尔又是一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特别是在数学上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从而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在笛卡尔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尔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并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微积分又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石。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笛卡尔不仅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方法,还指明了其发展方向。在他的著作《几何》中,笛卡尔将逻辑,几何,代数方法结合起来,通过讨论作图问题,勾勒出解析几何的新方法,从此,数和形就走到了一起,数轴是数和形的第一次接触。并向世人证明,几何问题可以归结成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转换来发现、证明几何性质。笛卡尔引入了坐标系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他创新地将几何图形‘转译’代数方程式,从而将几何问题以代数方法求解,这就是今日的“解析几何”或称“坐标几何”。

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转折。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正是解析几何得以创立的基础。直角坐标系的创建,在代数和几何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几何概念可以用代数形式来表示,几何图形也可以用代数形式来表示,于是代数和几何就这样合为一家人了。
此外,现在使用的许多数学符号都是笛卡尔最先使用的,这包括了已知数a, b, c以及未知数x, y, z等,还有指数的表示方法。他还发现了凸多面体边、顶点、面之间的关系,后人称为欧拉-笛卡尔公式。还有微积分中常见的笛卡尔叶形线也是他发现的。
每个人都知道笛卡尔的短语“我想,因此我就是”,也可译为我思故我在。这个概念出现在他的许多文本中。要理解它的意义,一些背景是有帮助的:当时,许多哲学家声称真理是通过感官印象获得的。笛卡尔不同意。他认为我们的感官是不可靠的。生病的人可以产生幻觉。截肢者可以感受到幻肢痛。人们经常被自己的眼睛,梦想和想象力所欺骗。然而,笛卡尔意识到他的论点为“激进的怀疑”打开了一扇大门:也就是说,是什么阻止了人们怀疑一切的存在?他的答案是,即使你怀疑一切的存在,你也不能怀疑自己心灵的存在,因为怀疑表明思考,而思考表明存在。笛卡尔认为,像这样的不言而喻的真理,不是感官,必须成为哲学研究的基础。

笛卡尔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尔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论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的方法论对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在古代演绎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以唯理论为根据,从自明的直观公理出发,运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结合起来,经过惠更斯和牛顿等人的综合运用,成为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作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尔运用代数的方法的来解决几何问题,确立了坐标几何学即解析几何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