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西方科学之父
2019-3-20 青野云麓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许多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没过几日,雅典城中便随处可见来不及掩埋的尸首。对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但此时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御医,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这位御医就是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
(约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出生于小亚细亚科斯岛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母亲是接生婆。在古希腊,医生的职业是父子相传的,所以希波克拉底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医。父母去世后,他在希腊,小亚细亚,里海沿岸,北非等地一面游历,一面行医,从而增长了知识,接触了民间医学。

那时,古希腊医学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进行祈祷的办法为人治病。这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病人不仅被骗去大量钱财,而且往往因耽误病情而死去。
一天,希波克拉底在街上看到一个人突然神志不清,全身抽动,面色青紫、口吐白沫。周围的人都惊惶失措,纷纷说:“他中邪了,赶快请巫师来吧。”这时,恰好有位僧侣经过,他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病人就说:“他得了神病,只有神才能宽恕他,快把他抬到神庙里去吧。”
“不对!”希波克拉底走上前说:“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神病,他得的是癫痫病,把他抬到神庙是治不好病的”。
那僧侣根本不把希波克拉底放在眼里,他高傲地说:“什么癫痫不癫痫的,他的病是山神给的,只有祈祷山神才能治好。你不懂就别瞎说,惹恼了山神,也让你患上神病!”希波克拉底理直气壮地说:“癫痫症并不比其他疾病神秘,而是和其他疾病一样,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相似的起因。只有魔术师,江湖术士和骗子手,才会把它当作神病!”

“你胆敢当众咒骂山神,好大的胆!那么你说这病是什么引起的?”
“脑,是他的脑子出了问题,才会变成这样子,”希波克拉底毫不示弱。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科学解释是不可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那个病人最后被抬到神庙里去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希波克拉底指出的癫痫病的病因被现代医学认为是正确的,他提出的这个病名,也一直沿用至今。还有一次,希波克拉底碰到一个巫医给骨折病人治病。病人右腿被车轮辗断,鲜血淋淋,已昏死了过去。但巫医还硬叫家属扶着病人用左腿跪在神像前,他自己则念念有词,不知在说些什么。
希波克拉底气愤地走上前说道:“靠念咒语怎能治好他的伤呢?这简直是在折磨病人,简直太荒唐了!”
巫医不屑一顾地说:“看来你会治伤啊,那好,你说他的伤怎样治?”
“清洗创口,进行牵引,使断骨复位!”希波克拉底对骨折病人提出的治疗方法,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为纪念他,后人将用于牵引和其他矫形操作的臼床称为“希波克拉底臼床”。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病人下腹部绞痛,小便不畅。希波克拉底为其诊断后对病人家属说:病人出现这种症状,是由于饮用不洁的水引起的。不洁的水在尿道中逐渐凝结起来,不断增大变硬,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堵塞尿道,引起小便不畅。很显然,希波克拉底所说的病,就是尿道结石。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纯的抑郁质。人所以会得病,就是由于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而液体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他认为一个医生进入某个城市首先要注意这个城市的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

现在看来,希波克拉底对人的气质的成因的解释并不正确,但他提出的气质类型的名称及划分,却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尸体解剖为宗教与习俗所禁止,希波克拉底勇敢地冲破禁令,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在他最著名的外科著作《头颅创伤》中,详细描绘了头颅损伤和裂缝等病例,提出了施行手术的方法。其中关于手术的记载非常精细,所用语言也非常确切,足以证明这是他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在他的题为《箴言》的论文集中,辑录了许多关于医学和人生方面的至理名言,如“人生矩促,技艺长存”;“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暴食伤身”:“无故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口的饮食更有益”;“寄希望于自然”等,这些经验之谈脍炙人口,至今仍给人以启示。
据说,希波克拉底与古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交情颇深。德漠克利特致力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不善理家业。他的族人便以疯癫和败家的罪名起诉他,目的是霸占他的财产。希波克拉底在为德谟克利特治病时,发现眼前所谓的“病人”根本不是疯,而是一个智慧出众的思想家。于是,他出庭据理力争,终于使德谟克利特无罪释放了。
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
这个医道规范的制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会又据此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希波克拉底誓言
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与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尚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共殛。

希波克拉底文集收录了250多年间众多的个人作品。书中论文各抒己见,触点丰富。包括诊治疾病、治疗断骨和脱臼、应对时疫、医疗保健、合理膳食,以及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等。这些文章不但有助于行医治病,而且有助于协调医患、同行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它在当时是包罗万象的医学百科。
这些文集题材广博,引人注目,它的写作年代更是令人感叹。要知道,希波克拉底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前辈,生活在偏僻的科斯岛上。那时候没有印刷术,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笔一笔写在羊皮纸上、兽皮上、黏土上,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上,然后再手手相传。但是,岁月使墨迹褪色,加上战争和气候的破坏,还有昆虫的无孔不入,我们现在只能读到由后代的爱好者抄写的版本。这些抄本越多,幸存于世的数量就会越大。

希波克拉底文集奠定了西方医学的基础,他自己也是独树一帜的人物。几百年来,行医一直遵循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现代医学的根基:坚信病因是“自然”因素,必须做出理性的解释。在他之前,希腊人和附近的岛民都认为疾病是超自然的原因所致。如果人们冒犯了神灵,或者是有魔法的人念了咒语都会招来疾病。要是由巫师、魔法和圣灵带来的疾病,那么最好求助牧师或仙术来找到病因和最佳治疗方案。即使是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神学疗法,信仰治疗仍有一席之地。
希波克拉底的追随者可不是信仰治疗师,他们是真正的医生,相信疾病的普遍性和自然属性。这个观点在论文《神圣的疾病》(On the Sacred Disease)中表述得一清二楚。这篇短文论述的是癫痫,现在很常见的一种失常表现: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和恺撒大帝都有这种病。癫痫患者会突然发作,失去意识、肌肉抽搐、身体扭曲,有时可能失禁。慢慢地,发作结束,他们恢复意识,重新控制自己的身体。现在人们把癫痫发作看作平常事,甚至只当作一个插曲。但是,眼睁睁看着病人发作还是太触目惊心,所以古希腊人认为是神灵制造了这种疯狂的无厘头的发作,并称之为“神圣的疾病”。

文集的作者对此不置可否,那句著名的语句开宗明义地表明了他的态度:“我不相信‘神圣的疾病’比其他的疾病更神圣、更有神意。相反,我相信它有明显的症状和明确的病因。但是,因为它和其他的病症完全不同,一直被那些大惊小怪又愚昧无知的人当作神仙附体。”作者认为癫痫是大脑淤堵的结果。像医学和科学界的多数理论一样,它也在发展中被更准确的结论所取代。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不能因为某种疾病的独特性、神秘性,或者仅仅因为难以解释,就断言它是超自然的杰作——这是科学与时俱进的指导原则。我们现在可能不理解,但通过耐心艰苦的工作,我们迟早会明白的。希波克拉底遗留给我们许多永无休止的争论,这不过是其中之一。
希波克拉底的第二个理论是健康和疾病都与“体液”有关。(曾经有一种解释说携带好体液的人是健康的,携带坏体液的则是不健康的。)希波克拉底的女婿写的《人的本质》(On the Nature of Man)一文入木三分地表达了这个观点。希波克拉底的其他文章也提到过两种体液——黏液和黄胆汁——是病因。《人的本质》补充了另外两种:血液和黑胆汁。作者认为,这四种体液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体液失调(某一种或几种过多或过少的状态)则必然招致疾病。你生病的时候一定见过自己的体液:发烧的时候出汗;感冒或胸部感染的时候,流鼻涕生痰;胃不舒服的时候,反胃呕吐;向下走的腹泻;还有擦伤和割伤引起的出血。曾经在古希腊流行的黄疸病就是由包括疟疾在内的多种疾病侵犯多个产生体液的器官造成的,症状是皮肤变黄,不过现在已经不常见了。

希波克拉底把器官和体液进行了一一对应:血液对应心脏;黄胆汁对应肝脏;黑胆汁对应脾脏;黏液对应大脑。《神圣的疾病》的作者认为癫痫是脑部的黏液堵塞的反应。若是患上类似于感冒或者腹泻一类的疾病,体液的变化显而易见。每一种体液都有自己的属性:血液湿热、黏液湿冷、黄胆汁干热、黑胆汁干冷。这些特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暴露无遗:伤口流血红肿的时候是热的;但是当我们感冒的时候就会感觉冷,甚至打寒战。(盖伦在600多年后发展了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同样用冷、热、干、湿四种元素对我们的饮食和药物做出分类。)
对所有病人最好的疗法就是恢复体液的平衡。说易行难,希波克拉底重建病人“自然”状态的实践过程远比循规蹈矩地治病复杂得多。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体液平衡点,所以医生只有全面了解病人,包括病人的居住环境、饮食结构、谋生手段,才能判断病情,开出处方。我们生病的时候,最想知道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方法,而希波克拉底的追随者们对此谙熟于心,这使得他们声名远扬,求医者不断。
希波克拉底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临床经验传授给他的学生们(大部分是他的儿子和女婿)。学生又把这些经历以格言的形式言简意赅地记录下来编成《箴言集》(Aphorisms),它成为了后世医生最为熟知的希波克拉底著作之一。
希波克拉底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第三个重要理论被拉丁文“vis medicatrix naturae”定义,意思是“自然治愈能力”。希波克拉底和他的信奉者认为,生病时体液的运动是身体努力自愈的过程。所以,出汗、咳痰、呕吐和流脓都被看作身体的抗争,或者叫作体液的“料理”(他们借喻了很多厨艺)。身体借助这些方式来清除、协调、净化那些引起疾病的过盛体液。医生的任务就是为这个自然的过程助一臂之力。医生不是自然的奴仆,相反,他们在对病情发展细致入微地观察后,成为疾病的控制者。很多年以后,有位医生创造了“自限性疾病”一词对此进行描述。现在我们都知道,很多疾病是可以自行痊愈的。医生有时自嘲地说,如果他们参与,病可能一周会好,如果没有他们,病人过7天也能康复。希波克拉底对这个说法一定投赞同票。

希波克拉底留给我们的除了有关医药、外科、保健和流行病学的著作以外,还有激励了世代医者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年轻学生和导师之间有激励了世代医者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年轻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还有医生间的相处之道,而大部分是医生行医时的行为规范,如医生永远不能凌驾于患者之上、不可以泄露病人隐私、不能毒害病患。所有这些至今仍然是行医的真谛。不过,流传千古最著名的那条是:“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我将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不伤害患者”应该是每个医生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