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科技

News

袁天罡:善“风鉴”预大事

日期: 2019-02-23
浏览次数: 38

 袁天罡:善“风鉴”预大事

2019-2-23 青野云麓

 

袁天纲(俗写为“罡”,547一635),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隋时为资官令,唐武德年间为蜀郡火井县县令。贞观六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诏入朝收纳为智囊。贞观八年(634年),在其请求下,唐太宗复任他为火井县县令,以让他返回家乡,同年袁天罡卒亡。





据《隋纲赟拓》记载袁天罡为隋朝雅士巴地津琨(江津)人袁守懿次子,袁守懿曾事奉于王世充,王世充兵败后袁守懿于公元622年归隐故里津琨秦家,今重庆江津区秦家坳,现石门镇永安村青岗堡,据传现永安村青岗堡还有袁天罡57代命相堪舆传人张绍荣。袁天罡年少时孤苦贫寒,但他爱读书,好学问,精通技艺,对相术深有研究,唐时应友人张柬之邀赴洛阳任资官令。


袁天纲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此时他以相术预测已是赫赫有名,许多人都来家里找。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个人来见袁天纲,请他给看相。袁天纲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纲。袁天纲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




大业末年,天下大乱,袁天纲返回故乡,依然卖卦为生。初唐重臣窦轨曾于这段时间客游德阳,此时他还很潦倒,而袁天纲恰好也在德阳,窦轨便请托袁天纲给自己看相,袁天纲说:“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下巴右侧隆起,而且明洁光亮,必定在梁州、益州大树功业。”窦轨说:“如果真如所说,能成就功业,我定不忘您指点过我的大恩大德。”


武德初年,窦轨果然发迹,他跟随唐高祖起兵反隋,因此立有战功,任为益州行台仆射,为不忘旧恩,于是向蜀道使詹俊赤举荐了袁天纲,并且很礼待他,遂被任为蜀郡火井县县令。袁天纲又对窦轨说:“您的骨法仍旧,和以前判断的一样。然而眼睛色红连着瞳仁,一说话就因浮躁而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怕是要杀很多人啊,但愿你要时刻警戒自己。”不久,窦轨跟唐太宗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他果然开始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武德九年(626年),窦轨因此事被撤职召回,将赴京城时,又来找袁天纲,问袁天纲说:“我还能得什么官?”。袁天纲回答:“脸上依然洋溢着佳人的福气,未见有退散,下巴右侧有光泽,更有喜色,去到京城必又承恩典,回来后仍在益州任职。”之后,窦轨果然又于这一年获任益州都督。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于贞观初年授任利州都督,全家于是随任迁住蜀中,袁天纲于这时遇见了武则天母亲杨氏,其时武则天尚年幼,袁天纲见到她母亲问:“夫人应该是生了贵子了。”于是给武元爽、武元庆看了相,他说:“官可三品,保家主也。”见了韩国夫人,又说:“此女显贵,可是克夫。”武则天年龄最小,由保姆抱过来给他看,谎称是男子,袁天纲观了她的相之后感到惊叹,预测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从嶲州召回因受太子李建成牵连而被流放的杜淹、王珪、韦挺,从他们口中得知袁天纲是蜀地卜相方面的旷古奇才,于是下诏要袁天纲到长安晋见。唐太宗在九成宫显德殿召见了袁天纲,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他与你相比怎么样?”袁天纲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之后将袁天纲留居长安,以备垂询,袁天纲自此成为唐太宗的智囊。


贞观八年(635年),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叫他给岑文本看看相,袁天纲过目之后说:“印堂光滑平坦,眉毛长过眼睛,以后写文章出名。头有生骨但没有完全长成,直面来看,应该能做到三品官。可骨跟肉不对称,不是长寿的表现。”接着张行成和马周请他观相,袁天纲看了之后说:“马君伏犀贯脑,背有点驼,是显贵的表现。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可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没有隆起,寿不长也。而张君晚得官,但最后能当上宰相。他预测的,后来也都逐一应验了。房玄龄跟李审素也一同请求看相,房玄龄说:“李君恃才傲物。您先看看他会得什么官。”袁天罡回答说:“他能做上五品官,但我预测不了具体担任什么官职。”李审素因此也未再追问,又请袁天罡预测一下房玄龄的仕途,袁天纲回答说:“此人大富贵,您想要升任到五品官,即求此人。”李审素不相信,但房玄龄后为重臣宰相,而李审素位终起居舍人。到唐高宗继位,听说了袁天纲对他的预言,于是命令追赠五品官职给他,经房玄龄提议,赠为五品谏议大夫。此后,袁天纲预感继续在皇帝身边会有祸事发生,便请求允许他回到家乡,唐太宗准其奏请,委以火井县令回蜀郡赴任。高士廉曾问他:“君终作什么官呢?”袁天纲回答说:“到了今年夏四月,我寿命就耗尽了。”果然,袁天纲如期死于火井县令的任期上。袁天纲死后葬在邛崃白鹤山,坟墓虽已被盗毁,但遗迹尚存。




玄学成就


袁天纲著有相书、天文书、风水书多本,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罡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但大多已亡佚不可见。而他受唐太宗诏命,与弟子合著的探究历史动向的《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或许就是《推背图》最初的书名。


文学成就


《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行志》由袁天纲与弟子李淳风合作完成。





后世纪念

天宫院


白鹤山天宫院是袁天纲未出仕前及大业末年避乱时修隐的地方,为其故居,袁天纲逝世后即下葬在天宫院附近。此后朝廷下令将天宫院修缮扩建了一遍,但随着战乱和时间的流逝,天宫院随之荒废。慢慢地,人们已经不知道它具体的位置了。


明朝天顺年间,有人上白鹤山游山,意外发现了袁天纲墓的墓碑,确定了墓葬的位置。此时这里已经杂草丛生,而天宫院也早已毁坏,于是上表明英宗请求修缮袁天纲的墓地和重修天宫院用以祭祀,并得到明英宗同意,新的天宫院便开始在袁天罡墓附近破土修建,最终于天顺三年完工,建有正殿、观音殿、万年台、牛王亭等建筑,明英宗更驾临于此为天宫院亲笔提匾。天宫院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现两殿保存完好,占地六亩,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天宫乡也是因为此而得名。



袁天纲墓


袁天纲墓因时过境迁,最先已经显得破败,墓的前方曾立有长约一米的石碑,提笔为“袁天纲之墓”。文革时旁边修起了蓄水的池塘,因为地势低,石碑被池塘淹没,袁天纲墓就只剩下墓上那几乎快消失的坟包土,守墓人因此怀疑此墓可能不是袁天纲的墓地,于是挖开坟包土查看。发现墓中有一口“石棺”,“石棺”棺体已经遭毁,被挖开一个洞,棺底又发现一口石洞,伸出六米长的竹竿试探,居然触不见底,而将竹竿整个投入,直接就掉进去不见了,由此推断可能是墓室。有这样的规模,应该为袁天纲墓不假,才填埋了回去,放心为袁天纲守墓。因袁天纲富有盛名,当地经常有人上坟祭拜,守墓人靠香火钱和捐助,修缮了袁天纲墓,重新完整好墓上的坟包土,并修建了墓碑和其他附属设施,在之旁又修了一座小祠堂,袁天纲墓这才有了模样。此外,除了阆中市天宫乡,其他地方也有几处袁天纲墓,但应该都不是真墓。





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是怎样的人?

Via:山人的生活感悟


《唐书》记载,袁天罡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时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纲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


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孩儿,“若为女,当作天子!”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我们这些普通人对袁天罡的认识,恐怕都是通过《推背图》这部古代的预言书才略知一二的。我最早听说推背图三个字是在八几年,那时候自己刚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小受到的是无神论教育,对什么预言、神仙妖魔鬼怪一概嗤之以鼻。


所以那个时候就错过了认识了解袁天罡的机会。后来过了20年,看到柯云路的一本《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一书,让我对古代的一些神秘现象和文化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大量的阅读有关道教、佛教、神仙等方面的书籍。


也就在那个时候,拜读了由袁天罡、李淳风两位大师合著的《推背图》一书,并且反复研究了几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袁天罡和李淳风都属于开了天眼的有很高道行的神仙级人物。他留给后人的几本书,还有《五行相书》,《易镜玄要》,《袁天罡称骨算命法》。




袁天罡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们也一定会认为他是得道高人,这些人其实都是通神的人。从后人对袁袁天罡的一些记载来看,上知天文星象,下懂风水预测,对人事、国事、自然变化,无不通晓。普通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佛道中的高僧大德,基本上都具备袁天罡身上的这些功夫,只是有的隐,有的显而已。像陈抟老祖、王阳明、张三丰,还有佛教中的各位禅宗大师,比如我所知道的云谷禅师、虚云和尚等等。


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无神论教育,如果不是通过学校之外的自学好学,一般人很难进入到古代文化的这种所谓神秘现象中去,更不可能正确的理解、评价中国古代那么多像袁天罡这样的神仙级的人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其实一直就是唯物和唯心相结合的,像《黄帝内经》《道德经》《周易》等文学经典,都是通神之书,如果用唯物论、无神论者的成见,对待古代的文化和文明,以及像袁天罡这样的人,我的观点一定会招来大家的骂声。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