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中国首富或将易主
2018-5-3 青野云麓
有人在落魄时陪着你,
有人在最辉煌时选择离开!
小米上市,
是为理想深度发烧?
还是纵身跃入陷阱?
小米上市后,中国新首富易主。

定了!中国首富或将易主,100个亿万富翁同时诞生!
作者:电商君
作为港股市场一直都在虚位以待的重量级“房客”,小米上市的另一只靴子总算要落地了!
按计划,5月2日是小米在港股递交上市申请的日子,一切顺利的话,小米将于6月底至7月初如期在港股挂牌。
小米上市所以牵动人心,是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上市行为,而是一次疯狂的造富运动。
小米上市最直接结果:一夜之间中国首富易主,同时造就100个亿万富翁、1000个千万富翁,以及多如牛毛的百万富翁。
按照坊间最保守的估计,上市以后小米的市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和阿里的4000亿美元估值、腾讯近4万亿港元的估值相比,1000亿美元的小米的确是多乎哉不多也。
但是和马化腾及马云不是公司最大股东不同,雷军实际控制着小米公司78%的股权,也就是说,公司上市后,雷军的个人身家将达到778亿美元。
77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2017年9月18日,恒大集团的许家印以391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中国新首富——上市后雷军的身价将甩开许老板大半个身位。
难怪前不久,小米的新机特意选在母校武汉大学发布,还是老杜说得好啊: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小米员工将诞生100个亿万富翁、1000个千万富翁
4月27日,小米发布内部通告,任命CFO周受资为公司高级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和黄江吉辞去公司的职务。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在落魄时陪着你,有人在最辉煌的时候选择离开!
这件事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衡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其他的小米核心员工而言,小米上市对他们而言比开年的红包利是实际得多:多年的儿媳终于熬成婆了。
和华为,阿里等公司比,小米员工的工资水准不算很高,而且在小米,哪一个为梦想而“发烧”的员工不是顶着艰苦的环境常年都在加班?
当然,梦想只是一种情怀,情怀背后得有更实在的东西支撑:很久以前,小米就给他们画下了一张大饼:公司上市后,核心员工一夜暴富不再是神话。

想一想当年百度和阿里巴上市后的风光!
13年前,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只有750人的百度一夜之间造就了7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和240多个百万富翁,有些还是刚刚走出校门、一脸稚嫩的年轻人!
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时,更是造就了两个大国首富:日本首富孙正义和中国大陆首富马云,以及30个亿万富翁、1000多个百万及千万富豪。
前不久,只占阿里股份2.5%的蔡崇信以个人身份收购了2011年NBA总冠军球队篮网队49%的股份!
参考百度和阿里的上市先例,根据小米员工工号来判断,前100号员工在小米上市后将成为亿万富翁,前1000号员工将成为千万富翁。
百万富翁?太多了,可以忽略不计!

阿里曾经失去的,小米正在拥有
此次小米预计集资至少100亿美元(785亿港元),这将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同时也有可能是今年全球最大型的科技新股。
这么说吧,因为小米本次筹资巨大,同时因为打着科技新股的概念,预计到时会有一大批投资者申购小米股份,这笔集资将一举吸走香港5.6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场现金,5.6万亿美元啊,深圳两年半的GDP!
从上市的政策上看,阿里曾经失去的,小米正在拥有。
多年前,阿里断然拒绝港股,远赴美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顽固不化”的港股不能接受阿里的A股B股持股方案。
一周前,痛定思痛的港股做出25年来最大的变革: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
而小米则将成为首个尝试“同股不同权”的公司。
也就是说,CEO雷军等持有的特殊股权,每股特殊股份相当于10股普通股的投票权。这意味雷军在上市后只须最少持9.1%特殊股权,即可拥有小米的控股权。
港股的做法也是用心良苦:如果小米的持股方案证明是可行的,不排除阿里有朝一日也有回归港股的可能。

但是对小米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因为接下来,小米将在不同层面面临很多挑战:
其一:小米缺的不是市值,而是经典的产品。
在一众世界巨头实现千亿美元营收的案例中,华为用了21年,腾讯和阿里用了17年,Facebook用了12年,多年以来,他们留下了一批经典的产品,但是仅用7年达到1000亿美元市值的小米带给我们最大的印象还是: “饥饿营销”。
其二,行业瓶颈已至,小米的高速增长还能维持多久?
刚刚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手机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手机整体出货量下降21%,跌至9100万台,创造历史最大跌幅记录。小米的出货量虽然达到1200万台,增长37%,但也是因为小米正在从一年前的低谷爬坡,增长速度相对很高,但这样的增长速率能维持多久还很难说。

其三,资本的短期目的和小米的长期追求是同一个方向吗?
雷军最近提出了著名的净利润率不超过5%的目标,为了配合这个目标,小米在全力布局物联网及各种生态链,为了就是把小米的类型丰富化,做到可持续发展。
但是小米毕竟不是亚马逊,小米的投资人也不可能容忍小米像亚马逊那样维持低盈利的模式,上市以后,小米如何抵御资本逐利的短视,如何在融资中搭配自己的长期目标,也很考验小米的智慧。
总之,对小米和雷军而言,小米上市是福是祸其实并未可知,流水的首富也有可能是镜花水月:毕竟上市和圈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孪生兄弟,而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下,像俏江南张兰那样为了融资弄得净身出户的例子并不算少。
最后,还是要感谢小米,你们在普及智能手机方面的确是功不可没的——没有小米等国产手机在性价比上的崛起,说不准现在还有多少人捂着空荡荡的左肾漫步在人生的黄昏里!

港交所改变规则迎接小米上市!预计募资百亿美元,雷军霸气喊话,“硬件利润永不超5%”/百家号
据媒体报道,小米于今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快6月底至7月初挂牌,亦即约6月中招股。小米或将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政策生效以来首只新股,预计至少募资100亿美元(785亿港元),将成为今年港股市场上募资额最大的新股。
2010年4月,十来个人一起喝碗小米粥,这家叫“小米”的公司正式在中关村银谷大厦成立,如今,小米已经走过了创业的8个年头。
8年间,手机市场风起云涌,既见证了巨头诺基亚的倒下,也见证了国产手机的崛起,而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也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互联网手机“鼻祖”
“小米的模式非常创新,我们创办小米的初衷就是要做感动人心的产品,然后定成厚道的价钱,这是一个很完美的想法。”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喜欢在不同场合宣扬小米的创办理念。
小米诞生以来,“互联网手机”的标签如影随形,互联网营销的打法深入骨髓,小米不仅通过京东、天猫、苏宁等第三方电商销售,还自建了小米商城,在小米商城最为风光的时候,它是仅次于阿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当然,互联网的打法也有局限,雷军曾向媒体坦言,小米的销售模式存在巨大的挑战。“以电商和互联网为主的销售模式,意味着小米的消费者都是活跃的网民,他们稍微遇到一点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打客服电话,而是先在微博上骂你一顿,然后再考虑服务问题。”

在雷军看来,这一点与传统企业在产品服务上遇到的挑战是完全不同的,“也正因此,小米提出了要比同行有更严苛的品质管控体系的目标。”
小米的存在令人联想到同样标榜为互联网手机的荣耀,去年12月,荣耀总裁赵明曾在一场发布会上表示,荣耀手机登顶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第一位,他还公布了荣耀手机的全球战略新目标,未来三年进入全球手机销量排名前五的位置。
不过,在一位渠道商看来,荣耀依托于华为的研发及人力资本来开发产品,更多的还是华为体系下的运作模式。“虽然荣耀与华为之间的关系看起来越来越脱离,但荣耀还是依托于华为的供应链,实际上还是一个公司。”
“华为的目标是高毛利,但同时也面临高成本、高投入,这与低毛利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冲突。”该渠道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小米的存在,华为的策略也调整为,依靠华为品牌手机赚取利润,同时,通过互联网品牌荣耀做性价比,拼市场份额。

与小米互联网营销推动模式迥异的,是OPPO、vivo等渠道推动型品牌,它们通过一家家拓展至县城乃至乡镇的门店抢夺市场。
对小米而言,OV靠渠道堆积起来的销量,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是不管是小米还是OV,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渠道推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
小米已经进入创业的第八年,近日,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也带来不少惊喜。
今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前四的手机制造商分别是华为、OPPO、vivo、小米,这也表明,小米已经将第四的位置从苹果手中抢了过来。

“滑铁卢”与新零售
2016年初,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超7000万台,依然保持全国第一。但是,现实的残酷总是猝不及防,回顾8年创业史,2016年是小米非常难过的一个坎。
IDC数据显示,2016年一到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2%、38.4%、42.3%、40.5%,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跌至8.9%。
与小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竞争对手OV则在2016年展现出惊人的增长率,OPPO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6.9%,vivo增长高达122.2%。
针对2016年的“滑铁卢”,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坦承,前几年冲得太快,创造了现代商业史上的成长奇迹,但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长性。“我们必须放慢脚步、认真补课,而且早补要比晚补好,文火慢补要比急火猛药好。”

2017年,小米太需要一款旗舰产品扭转局面,好在年初发布的小米6没有令市场失望,下半年发布的小米MIX 2也受到众多赞誉。从数据来看,也印证了小米的逆势回升,2017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环比大增21.6%。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米2017年的销量回升与小米新零售核心项目—小米之家的加速开店布局在时间上高度吻合。
“就算小米把线上手机份额全拿下来,也不过占手机整体出货量的20%。况且,小米也拿不下线上的全部。”雷军的想法也在发生变化,去更广阔的线下找市场已经成为小米维持出货量的当务之急。
这也促使雷军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高调地喊出了三年内小米要开出1000家小米之家自营旗舰店的目标。

背后的逻辑或许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说明,根据赛诺的统计,即使在2016年上半年,小米也维持了线上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但在线下市场,小米的销量仅仅排在第九位,排在前面的不仅有华为、OV,小米的线下销量甚至不及金立、魅族、酷派厂商。
提到小米之家,自然绕不开新零售的话题,或许你会认为新零售是马云首先提出的概念,但其实不然,小米公司方面曾表示,经考证,新零售概念最早是由雷军提出的。
不少人认为新零售是由于互联网红利消失,而抓手就在于线下开店。但实际上,传统零售的套路与玩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要求,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实体店都要升级换代,实体零售发展到新零售,互联网也在积极推动互联网+。
实际上,早在2016年2月,小米之家就已登场,只是那时候,小米之家更多扮演着品牌展示的辅助角色。对于线下市场的反思以及通过小米之家践行的新零售理念,也帮助小米逐渐恢复元气。

那么如何做到新零售呢?
上述渠道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是要线上线下同价、同品质、同服务,只有线上线下实现互动才能实现新零售;二是要将供应链、产品做到极致,供应链进步才能带来产品的进步,要有极致的供应链和产品才能实现新零售;三是新零售门店的形象、定位要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未来的小米会怎样?
与其它手机厂商具有明显区别的是,小米不仅推出了自有的小米、红米等手机品牌,还在不遗余力的构建小米生态链。虽然生态链中的企业多数并不属于小米,但这些生态链企业却凭借对小米价值观的认同而聚在一起。
生态链企业的产品销售基本上依托于小米的生态,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曾透露,智米旗下产品90%的出货量几乎都是出自小米的渠道。但是,“小米生态链”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会一直只在小米的羽翼下生长,比如打造了小米手环这一爆款的华米,也有自有品牌AMAZFIT。
回顾小米生态链的由来,源于2013年底小米开启了“生态链计划”,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截至2017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99家,距离100家的目标近在咫尺。
就在小米上市前夕,华米科技在今年2月初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中首家赴美上市企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一度认为华米上市是在为小米的上市试水,针对华米上市,雷军则通过微博表示祝贺:“华米科技赴美上市,是小米生态链模式的巨大胜利。”一句祝贺背后,小米对生态链的坚持或许不会放松。

未来的小米,存在诸多不确定,但是从硬件向软件及服务的渗透大概率是方向之一。雷军近日表示,小米董事会通过了“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 IOT 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 5%。”的决议。
在上市前的敏感时间点为自己设置红线,雷军的宣示更像是对资本市场“喊话”,强调小米不是依靠手机硬件盈利的手机厂商,以及增强行业对小米模式盈利能力的自信。
而在多位业内认识看来,应用市场以及其它软件服务都会成为小米的重要利润来源。
据媒体报道,小米正在扩大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比例,2017年,预计小米收入为176亿美元,其中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到2019年,预计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届时小米收入将达到382亿美元。
当然,硬件低利润甚至免费而通过其它方式收费的模式,小米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成为最后一个。“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特别是智能硬件行业在全世界都是充分竞争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小米的模式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上述渠道商向记者表示,小米通过低利润规模化的扩张对于产业链、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米的模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不要赚很多的钱,而是做更好品质的产品,推动产品创新,这对推动全行业发展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