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科技

News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日期: 2021-07-23
浏览次数: 44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21-07-23   青野云麓


神舟九号,简称“神九”,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九艘飞船,是中国的第四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于2012年6月29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完成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运行历程


2012年2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并经批准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4月9日,神舟九号飞船通过出厂测试工作,运抵酒泉航天发射场。


2012年5月9日,发射神舟九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通过出厂评审工作,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的测试准备工作。


2012年6月9日,神舟九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架,脐带塔和移动个平台关闭。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2012年6月17日,神舟九号完成远距离导引变轨。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2012年6月19日,神舟九号完成与天宫一号完成组合体交会对接后的第一次轨道维持。


2012年6月21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在太空中完成了第一次姿态调整,从交会对接的倒飞状态进入正常飞行姿态,形成天宫在后正飞,飞船在前倒飞的组合体标准飞行模式。


2012年6月22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在空间实施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完成手动姿态控制试验,同时完成轨道数据更新、飞行程序注入等工作。


2012年6月27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完成各项飞行控制工作,并进行天地通话工作。


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完成了转倒飞、与天宫一号组合体分离等各项飞行控制工作。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完成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7月1日,神舟九号返回舱开舱仪式在北京举行,并进行搭载物品移交工作。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任务计划


神舟九号在预定轨道飞行十余天后,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飞船发射前约20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为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载人环境,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


飞船发射入轨后,按预定程序完成与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此过程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基本一致;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在地面指挥与支持下,完成组合体状态设置与检查,依次打开各舱段舱门,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组合体飞行期间,由目标飞行器负责飞行控制,飞船处于停靠状态。3名航天员在飞船轨道舱内就餐,在天宫一号内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神舟九号返回前,3名航天员返回飞船返回舱。两飞行器分离,航天员手动控制飞船撤离至140米处,飞船转为自主控制,继续撤离至5千米外安全距离;之后,飞船返回着陆场,地面人员及时完成航天员搜救和返回舱回收;目标飞行器变轨至370千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


任务目的


1、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全面验证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与补给,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及有关关键技术试验。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技术状态


对接目标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入轨,截至2012年6月,已在轨运行约260天,目标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满足执行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飞船组成


神舟九号与神舟八号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飞船全长9米,舱段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不大于8130千克。


发射神舟九号的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与遥八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全长约58米,起飞质量约496820千克,运载能力不小于8130千克。


测控通信


测控通信网由2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4个中国国内外地面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东风航天发射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中继卫星控制管理中心等组成。


着陆场地


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草原,副着陆场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南地区,上升段和运行段分别设置了陆上应急返回着陆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飞行乘组


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共计3人,于2012年3月入选任务飞行乘组,分别为景海鹏,刘旺,刘洋。


景海鹏


景海鹏,男,汉族,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运城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2018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18年1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景海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三巡苍穹的英雄航天员。31677部队副部队长。


刘旺


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2012年6月16日,乘神舟九号飞船和景海鹏、刘洋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8年1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7月27日,刘旺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刘洋,女,汉族,1978年10月生,河南林州人,1997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工程师。


2013年2月1日,当选为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9年9月23日,刘洋与“蓝天娃娃”一同迎国庆。2020年4月,被国家航天局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兼),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运载物品


神舟九号返回舱开舱仪式于2012年7月1日在京举行,其移交搭载物品主要有: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启天宫的梦想”青少年科普活动搭载科学实验种子。


2、中国邮政太空邮局“来自太空的祝福”邮政物品。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天辰公司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菌种。


4、中国航天报社“我给神九航天员写封信”公众活动的信件和航天文化艺术芯片等。


5、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原新华社)播发的首张照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底片。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技术突破


针对载人飞行的特点,神舟九号在方案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神舟八号任务相比,主要有十大不同与突破:


1、由无人参与到有人参与。由神舟八号不载人到神舟九号载三名航天员的全乘员组飞行,神舟九号为了实现载人的需要,飞船舱内取消了与载人无关的设备。


2、组合体飞行方案不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将载3名航天员,进行组合体停靠30人∕天(3人×10天)的最长飞行任务验证;飞船独立飞行时间与神八相同,正常情况下独立飞行3天,在应急情况下可以独立飞行5天;神九组合体停靠时间由神八的14天变为10天,目的是验证组合体最长飞行支持能力。


3、交会对接进入方向不同。神九进行前向对接,其飞船在前,由天宫一号追赶神舟九号进行对接,在第二次对接中,采用飞船自动撤离、撤退至400米的地方进行前向对接的方案。


4、交会对接方法不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同时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方法进行,以验证航天员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


5、交会对接环境不同。由于神舟八号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为减小空间各种光波对交会对接设备造成的干扰,根据技术上的考虑和设计上的安排,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设计上采用的是在阳照区开始自动交会对接,待对接完成的时候,已经处在阴影区,而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则在全阳照区间进行;由于太空各种光波对交会对接测量设备会造成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交会对接,其难度要远比神舟八号大得多,交会对接设备将接受一次严峻异常的考验。


6、由自成一体到联成一体。由于神舟九号的航天员要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进行工作、生活和组合体载人环境的全面验证,因此,神舟九号的航天员将打开两个航天器的舱门,此时,神舟九号首次实现与天宫一号的空间连通,成为运行在太空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大房间,航天员穿过神九舱门,进入天宫一号,进行相关物品转移、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下,天宫一号内的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微生物控制装置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设备将开机,为航天员创造一个与地面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7、飞船内搭载设备不同。在神八飞行任务中已完成了在轨力学环境参数的测量,因此在神舟九号上,取消了相应传感器和设备;还取消了神舟八号专用于图像记录和下传的辅助CCD光学成像敏感器相机存储单元;返回舱配备了乘坐3人的座椅。


8、紧急故障情况下处置预案不同。在神九研制期间,研制团队设计了300多种故障模式与对策,进一步完善了其中与航天员操作相关的100多种故障模式。特别是针对载人航天情况下,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增加了手控交会对接故障模式与对策、手动控制禁止指令无法正常发出等故障预案等,进一步确保航天员安全。


9、控制方案进行了局部改进和优化。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制导导航控制系统在总结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经验的同时,针对任务,对自动交会对接与撤离、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与撤离、返回控制等进行了局部改进和优化,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


10、返回方案变化。与神舟八号相比,神舟九号返回的控制方案中,对打开回收主开关关键指令相应增加了手动控制指令作为备份,返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


 

航天时代•中国空间站•神州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任务意义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评)


神舟九号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航天局 评)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