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演讲: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18-1-27 青野云麓 2018年1月20日,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金融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百度金融、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在京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以“智能金融——引领新时代金融大变革”为主题,会议围绕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广泛交流,同时展示了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创新创业成果。金融科技创新联盟顾问、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作了题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 科技用在金融产业当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很多年以来,金融产业它就运用各种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来帮它处理各种工作,为什么过去的这几年,金融科技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众人所瞩目的现象?我是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在我们院里面也有一个教授的队伍,现在在从事关于金融科技的工作。所以我今天特别想对于这个问题从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这跟以前到底变化在什么地方?在开始讲以前,我想先把答案讲出来,就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信息技术用在金融产业里面,基本上它就像是一个很笨的工作的人,他能做大量的工作,但是不太有什么智慧。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想刚才潘院长已经提到过,就是计算机科学,包括人工智能,在过去的四五十...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7
浏览次数:49
祖冲之——圆周率之父 2018-1-26 青野云麓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此外历史记载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作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最著名的事是计算出圆周率(最接近)。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一、祖冲之简介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字文远。祖籍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先世迁居江南。父祖皆谙熟天算,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敬重。冲之少传家业,青年时代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研究。此后,历仕刘宋、南齐,官至长水校尉。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不足近似值(朒数)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盈数)3.1415927,指出π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并用以校算新莽嘉量斛的容积。这个圆周率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l-kāshī)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祖冲之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值,约率π=22/7(≈3.14),密率π=355/113(≈3.141592...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6
浏览次数:173
探究:科技类节目热播的背后 2018-1-22 青野云麓 一、湖南卫视《我是未来》《我是未来》是湖南卫视、唯众传媒联合出品,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特别支持的中国首档顶尖原创科技秀节目。节目每期邀请两位全球顶级科学家来到节目现场,由主持人带领4位未来体验官和现场500位观众通过三轮卡牌对决,体验两位科学家的酷炫科技成果,最后由两位科学家分别进行与科技有关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人类美好的未来。节目于2017年7月30日起每周日晚20:30在湖南卫视首播,于2017年10月15日收官。当今,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但中国的娱乐节目往往缺少好莱坞式的创意与包装,看到外国科技大咖占领中国荧屏,让观众深感扎心。而此次湖南卫视将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与能力,在《我是未来》节目中率先推出中国“科技天团”,让中国科学家成为“全民喊嫁”的新晋男神!正值暑期,《我是未来》的推出,无疑对于青少年群体极具价值意义和引领作用。科技在节目中呈现出的“新鲜、有趣、时尚、好玩”的特点,更有助于在青少年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带动年轻人热爱科学,为实现“科技兴国”而不懈奋斗。《我是未来》作为一档科技类的节目,体现着制作方巨大的诚意,节目采用了当今全世界最流行最先进的科技,在舞台上探索创新人和机器的关系,探求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观众描绘出未来的面貌,...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2
浏览次数:42
墨子——“中国科学家始祖” 2018-01-11 青野云麓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比起孔子、孟子,被称为“科圣”、“中国科学家始祖”的墨子,尚不算广为人知。距今2000多年的先秦时代,墨子及其所创立的学派墨家,与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然而经过秦火一炬及汉武帝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子学说一朝而斩,再无余续,在其后的历时流转朝代更迭之中,仅留存录于正统《道藏》本的《墨子》53篇。《墨子》包含神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军事学、逻辑学、物理学、数学等跨门类多学科知识,堪称“百科全书”,在彼时当世乃至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墨子》散佚已多,今人通过仅存篇章,仍可一窥代表古代中国科学最高水平的墨家科技成就及其科学思想。 1.提出宇宙论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1
浏览次数:26
三大军事黑科技 2018-1-11 青野云麓 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美国防部正计划研发以“激光充能”为动力的“蝙蝠”无人机。当提到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时,人们会先和防空、反导及致盲等硬杀伤系统和效能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激光技术在雷达探测、能量传输等其他方面也有发挥作用。这样的军事黑科技在历史上众多,今天就为您盘点史上最惊奇的三大军事黑科技!第一份档案:冰航母二战期间,英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德国潜艇的攻击。仅1942年11月一个月, 盟军就有上百艘共86万吨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英国这个靠海上补给的国家几乎被封锁。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的指挥舰,甚至两次被德国人击沉,他本人也差点送命。伦敦的生活用品甚至只能维持一个月,急得丘吉尔首相不知所措。但战争期间,英国国内钢材奇缺,无法建造很多的反潜驱逐舰与护航航母。用什么对付德国人的水下“狼群”呢?这成了战争的关键问题。哈巴库克”(Habbakuk)号 在舰船史上确属空前绝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困境激发了英国人的想象力,他们完成了“冰航母”(Iceberg-Ship)的图纸,制作了模型,并把这个怪物命名为“哈巴库克”(Habbakuk)号。1943年5月,这些专家小组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下的帕特里夏湖(Patricia Lake)开始建造冰制试验品,又被称为Boathouse。一个月后,一艘长20米,外面贴着木板,内舱...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1
浏览次数:28
评书:能确保我们不被AI淘汰的能力是什么? 2018-1-11 青野云麓 《人机共生》朗伯·鲁亚科斯(Lambèr Royakkers)、瑞尼·凡·伊斯特看点:首部广泛深入探讨各种机器人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机遇与风险;当机器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其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只有先冷静思考清楚,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才能有一个平衡的未来。作者简介:朗伯·鲁亚科斯,理工大学工程管理和创新科学学院技术和伦理学副教授。他具有数学、哲学和法律专业背景,曾在多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并发表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军事伦理、机器人伦理、符号逻辑以及网络的道德责任。他参与过多个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写作并出版了十余本书,包括《伦理、工程和科技》(Ethic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多人的道德责任和问题》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roblem of Many Hands)等。瑞尼·凡·伊斯特,荷兰拉特瑙研究所研究协调员和“发展趋势捕手”,同时也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创新科学学院“技术评估和预测课程”的讲师。他拥有应用物理和政治学背景。在拉特瑙研究所,他主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新兴技术领域的项目,如纳米技术、认知科学、劝导技术、机器人学和合成生...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1
浏览次数:24
2017十大“科学”流言榜 2018-1-9 青野云麓 坐月子不能吹风?2017十大"科学"流言榜出炉 你中谣了吗?紫菜粉丝大米都可以用塑料制作?坐月子绝不能吹风?一滴血能“测癌”?……近日,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揭晓,诸多流言被专家一一戳穿。 据了解,“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按照百度搜索数据量排名,从2017年流传的94条“科学”流言中由专家评委根据其传播广度和危害性投票选出,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解读:十大“科学”流言1. 左右脑年龄测试风靡朋友圈,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 解读专家:沈政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真相:人的大脑功能测试很复杂,并不像称一个物体的重量那么简单。它需要对人脑进行全面的测试,比如脑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诸多心理功能,包括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直觉思维、推论能力等等。因此,绝不可能通过几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测出结果。 2. 人类谋划再次登...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9
浏览次数:27
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2018-01-05 青野云麓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提出蜓科鉴定方法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5
浏览次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