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日期: 2018-05-13
浏览次数: 22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2018-05-13 青野丰隆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忍者神龟》源自幻影工作室(Mirage Studio)在1984年发行的美国漫画, 由凯文·伊斯曼(Kevin Eastman)及彼德·拉特(Peter Laird)创作,幻影工作室出版。后推出1987年电视动画版、2003年电视动画版以及电影版等。主要讲述:在纽约市一条大街的地下管道里住着四只功夫高强的忍者神龟和他们的老师斯普林特(就是滨户良),为了保卫城市家园而与邪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四只乌龟,因沾染伪装在地球的外星人公司的药物基因变异,跟随他们的老师,一个叫滨户良的忍者大师,因为沾染了同样的变药物基因而变异成的老鼠居住在下水道。以此同邪恶的忍者斯雷德和外星人朗格进行战斗。因为忍者龟的老师非常喜欢艺术,所以用了四名知名艺术家的名字来给他们命名,分别是使用双刀的达芬奇、擅长双叉的拉斐尔、用长棍的爱因斯坦和最爱搞笑的双截棍高手多纳泰罗。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1983年,忍者神龟诞生于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创作者是两个默默无闻的地下漫画家彼得·雷尔德(Peter Laird)与凯文·伊斯曼(Kevin Eastman),两个同样疯狂地热爱漫画的人。彼得195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北亚当斯,酷爱画画,从高中时代起就恋上插画。大学毕业后,希望能成为一名自由漫画家和插画家。在遇到凯文的两年前,彼得已伙同其他漫画迷制作了免费的漫画报纸《斯凯特》(Scat),白纸黑字、甚是前卫。


凯文1962年生于缅因州的波特兰,一直坚持蜡笔画。他的第一部漫画发表于1980年,一年光景,他就遇到了彼得。某天上班路上,凯文在一家披萨店里,发现了《斯凯特》杂志,根据杂志中的地址写了封信,推销自己的一些短故事。彼得给他回了信:“到我这儿来谈谈,展示一下彼此的作品吧。”凯文刚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幅著名漫画家杰克·科比(Jack Kurby)创作的《失败者》漫画的装裱,杰克的作品一直启发着他,他身上马上就沸腾了。所谓“英雄惜英雄”,俩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他们坐在缅因州威尔斯一家披萨店里,给他们的工作室起了个蛮酷的名字——“幻影工作室”(mairage studios),说是工作室,其实只是俩人挤在一间屋里搞创作。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忍者神龟》并不像《变形金刚》或是《特种部队》那样,是流行文化的产物。或许原作者根本没有想到过这个随意之作如今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前两个品牌。《忍者神龟》诞生于1984年,但真正风靡形成品牌还要等到1987年。忍者神龟出自当时两个默默无闻漫画家笔下,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而且是他们在一个休闲的晚上信笔涂鸦之作。二位的出发点完全是由于山寨,用特定的词来形容就是“parody”文化,是对那些成名作品的拙劣模仿,即便如今parody,也就是山寨文化依然盛行,就像《环太平洋》的山寨产物就是烂片《环大西洋》一样。


1983年11月,凯文无聊涂鸦,画了一只用后腿站立的龟,前臂缠着双节棍,带着头巾。他拿给彼得看,彼得经过一番悉心地修饰,改了几样东西,也画了一只。凯文又用铅笔素描了四只,每一只都有不同的武器和不同的姿势,忍者龟的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他们勾勒出故事梗概:四只平凡的宠物小乌龟和一只来自日本的老鼠,在一场车祸中相逢,并沾上了一种奇怪的液体。奇迹随之发生,他们的身体开始不断长大,智力也快速提高。


虽然《忍者神龟》是日本格斗,但彼得和凯文都不希望采用日本名字,这样会让美国读者觉得太奇怪。因此,他们采用了鲜明的欧洲名——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家来为神龟命名——拉斐尔、多纳泰罗、莱昂纳多和米开朗基罗。彼得通常负责草图和线条,凯文擅长着色,但由于两人风格接近,偶尔也会相互切换。他们共同的偶像杰克·科比的画风奠定了漫画的风格,甚至还在一些细节模仿了弗兰克·米勒的《夜魔侠》、《浪人》等作品。待完稿之后,他们开始寻找合适的出版商。令人沮丧的是,并没有人愿意出版它。凯文借了叔叔的一笔钱,打印了份3000本黑白稿,于1984年5月问世,又拿出一小部分钱做了些单页广告来宣传。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第一期杂志就把主要反角都干掉了?他们的回答很实际,因为根本就没想过还会做第二期。第一期杂志远远超过了预期,他们开始认真考虑继续做下去。第二期是以众筹的形式搞出来的,首次预订一万五千份,客户群已经完全打开,二期在10月份出版。第三、四期也顺理成章的发行,卖的甚至比《复仇者联盟》都好,《忍者神龟》真正掀起了黑白漫画的风潮。


当年两位漫画家为了模仿80年代特别流行的四部漫画,分别是漫威漫画《X战警》(尤其是金刚狼)、《夜魔侠》,DC漫画《浪人》(由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创作)和戴夫·西姆创作的未来主义调侃漫画《Cerebus》,而且为了避免版权问题,他们将四位主角的形象换成了海龟,因此如今审视《忍者神龟》,就会在里面发现不少金刚狼、夜魔侠等知名漫画英雄的影子,因为当时《忍者神龟》的出发点就在于山寨。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两位漫画家用自己积蓄和从伊斯曼叔叔那里借来的钱,还贷款将这套漫画出版,并且在美国地下漫画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真正令海龟们名声大噪是由于黑马漫画(美国著名漫画商)代理了《忍者神龟》的玩具,在1986年生产了大量手办,成功将海龟推向主流文化。次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购下动画改编权,像《变形金刚》一样,同样本着买玩具的目的,制作了几集动画迷你剧,此后便一发不可收,短短几年之内,四个海龟带着它们的口号“海龟的力量”(Turtle Power)走向了全世界,甚至掀起了一股拿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名字开玩笑的热潮。


1990年,《忍者神龟》真人电影面世,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和香港嘉禾联合打造,神龟的形象则是由四名香港龙虎武师穿着神龟头套扮演(粤语配音更是由beyond乐队四名成员亲自上阵),当年票房狂收2亿,位列当年北美票房榜年度第五位,随后几年又出了两部续集。此后多年,关于《忍者神龟》的品牌文化不断扩张,2003年又重新开发了新的动画系列,2007年中国意马工作室与美国华纳又联合开发了CG动画电影。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可以说,电视上播放的系列动画片和电影是使神龟拥有强大粉丝团的主要原因,虽然当年的已经长大成人,但当初的情怀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如此,神龟仍然需要开拓一种全新的方式,以便能够给这些人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


高度拟人化之下,配合生动的外表和夸张的行为动作,一个个可爱的卡通角色便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而所谓的真人化并不是用CG将其表现出来,而是真正的用真实模拟的效果进行演示,因此,当年电视上四个可爱、激萌的小海龟,真人化之后,在电影《忍者神龟2》中就变成了四只可以直立行走的真“海龟”,真实模拟下海龟的皮肤与纹理足够以假乱真,况且顶级的动作捕捉技术和3D效果能够带来顶级的视觉享受和流畅的动作,让观众仿佛在看一部真人武打电影,也是当年特技演员穿着笨重的龙套所无法带来的观影效果。



《忍者神龟》——文化大熔炉


当所有技术环节得到近乎完美的展现之后,观众却发现,心中的忍者神龟并不是这些过度追求“完美”的形象,这对怀念第一代忍者神龟的人们来说,这四只很丑的家伙样子着实不惹人喜爱。或许,当好莱坞电影技术层面无法挑剔,但观众需要的并不是这些逼真到毛孔的技术,而是一个童年的回忆。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