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漫发展的前世今生
2018-05-02 青野丰隆

日本漫画最初起源于民间草笔,19世纪,随着欧美文化的入侵以及日本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开始有一些画师以绘画为职业谋生,一些画开始由单幅发展到有故事情节。不过,当时画师们的绘画仅仅是一种贫苦百姓自娱自乐的消谴方式,不登大雅之堂。
二战后,随着欧美动漫的传入,日本一些漫画家开始有意识地对漫画这一文化工业的产物进行研究,对欧美的动画经验进行学习,并以日本人特有的“拿来主义”的方式将其改造为自己的“特产”。日本漫画起步虽晚,但是在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一代漫画家的努力下,日本漫画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把美国以及西欧的漫画赶出了国门,而且逐步打开了世界漫画市场,开始了它更辉煌的发展。

日本漫画能得以产生与发展,与“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手冢治虫1928年(昭和3年)出生于大阪府,名“治”,1939年改为“治虫”,并至死都一直使用这个名字。手冢14岁(1942年)的时候,中国万氏兄弟仿照《白雪公主》制作的《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了,这部影院动画给少年手冢以极大的震撼,据他自己说正是因为受到这部影片的刺激,日后才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
1950年,手冢开始在《漫画少年》上连载个人的第一部长篇《森林大帝》,这部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借鉴了迪斯尼的《小鹿斑比》,但同样做为动物主角的这部作品却没有迪斯尼那样的浪漫,手冢试图探讨一些更加现实和深刻的问题。1951年,中篇《阿童木大使》开始在《漫画少年》上连载,阿童木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第二年,手冢经过重新构思将阿童木变为了新长篇连载的主角,《铁臂阿童木》正式连载。也是在这一年(1951年),手冢从学校毕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漫画创作之中。

《铁臂阿童木》是一部在日本、中国、东亚和欧美都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它问世后,很快引起了轰动。这部长篇连载故事加上后来制作的同名动画在电视播放,先后持续了13年,它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还改变了人们对漫画的偏见,那些以前认为儿童看漫画会影响学业甚至还会受到不良影响的家长们,开始鼓励孩子看漫画。而手冢治虫在日本漫画界如同神一般无人能及的地位,也就这样得以确立。
1990年,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史无前例地为一名漫画家举行展览,名为“手冢治虫漫画展”。漫画作为一门艺术,以此为标志登堂入室,被确认了在缪斯殿堂里的艺术地位。 1950—1970年的日本动漫画是确立风格与技法的一个时代,由手冢发展起的新类型漫画绘画,以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为主的娱乐故事,逐渐向题材的多元化延伸。

由于60年代日本动漫制作模式和发展方向的确立,7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大批技术成熟、构思精湛的漫画家涌现出来,动漫创作题材也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宫崎骏、永井豪、松本零士、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安彦良和、赤冢不二夫等漫画家,在手冢之后成为日本漫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也成为日本动漫的经典之作。
藤子不二雄是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两位漫画家联合创作使用的笔名。1947年,手冢治虫在日本漫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新宝岛》发表后,对藤本和安孙子素雄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决心毕生投入漫画事业。

1954年,两位20岁的年轻人为了创作出真正的漫画一起来到东京,寄居在安孙子的亲戚家里。东京一直是日本漫画事业的中心。半年后,他们搬进常磬庄,这里曾经是手冢治虫的住所。他们与同住在这里的本田广男等人结成了漫画帮。1970年,《机器猫》开始在小学馆的学年志上连载,一炮打响。聪明可爱的机器猫阿蒙(又被译为叮当猫)很快成了大小孩子们的好朋友,藤子不二雄的名字也走向全国,飞向世界。
70年代对后来的漫画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部作品是《机动战士高达》。作品的时间设定在未来,内容讲述了一场长达百年的宇宙战争,主人公是在80、90年代的日本漫画中反复出现的人形作战兵器——“机动战士”。1978年,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战场漫画系列》荣获第23届小学馆漫画奖;同年,“系列科幻漫画”获得第7届日本漫画家协会特别奖。

80年代至今的日本漫画,当以80年代的作品为重心,因为90年代到现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从80年代就开始创作的那些鸿篇巨制的延续。宫崎峻(Ghibli)是手冢治虫之后最重要的一位漫画家,也是一位可以被认为是漫画之神的人物。
他的作品摒弃漫画的商业性,将漫画的艺术性推向了极至,是日本漫画史上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新的榜样。有人将他和中国的金庸相提并论,认为他和金庸一样都是通过“低俗”娱乐形式,传达思考者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两人在具有高度内省意识、不断否定自身思想的同时,又坚持以本国文化为作品精神内核。

和手冢治虫一样,宫崎骏的动画生涯也是从“东映动画”开始,1965年秋,宫崎为高田导演的《太阳王子华伦斯的冒险》一片担任场面设计原画,这是两人合作的开始,同时也是宫崎动画生涯的第一步。宫崎骏倾出全部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出真实、美丽的朴素田园生活。片中多处景色抒写让人想起唐诗和中国山水,该片甚至囊括了该年度最佳摄影大奖。《萤火虫之墓》则是高田对战争的反思和控诉,其人文力量具有直透人精神骨髓的深度和力度。
2002年,宫崎峻再创奇迹——他执导的动画片《千与千寻》获得了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熊奖”。这是继另一部日本电影《武士道残酷物语》(今井正导演)于1963年获得该奖项以来,时隔39年后的第二次问鼎。在嘎那、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上,动画作品获得最高奖也属首次,它显示出日本动画片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也表明了主流电影界对动画片的认可。

如果说宫崎峻是日本艺术动画片的代表,那么,鸟山明则是80、90年代日本商业动漫的扛鼎人物。(鸟山明也对中国漫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0年初,他的作品《龙珠》和车田正美的《圣斗士星矢》进入中国时在大陆掀起了漫画狂潮。)1992年是《龙珠》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它的影响下,整个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漫画热潮,而作品中的“气、冲击波、战斗力”,几乎成为当时街头少年们无时不刻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本作是推动我国漫画发展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目前漫画界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出其右。
日本动漫将往何处去?我们很难就此下断言,只能拭目以待,并以一颗对动漫无限热爱的虔诚之心去祈祷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