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摄影大师结缘中国半世纪 珍贵照片还原“中国本色”
2019-7-21 青野丰隆
“我跟中国结缘近50年了,我想通过这个展览展示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这些照片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78岁的布鲁诺•巴贝站在摄影作品前说道。昨天,适逢中法建交55周年,“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观众通过他的镜头可窥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现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任玛格南图片社全球主席。在巴贝看来,“能把一个处在历史决定时刻的现代国家用照片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1973年,法国时任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巴贝便把握住历史的机缘,作为随行记者探访西方世界眼中的神秘中国。
自此次访华之行按下第一次快门开始,巴贝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中国开始对外国访客开放,巴贝前往北京、上海以及广西和四川地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拍摄下大量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照片。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几十次往返中国,记录下中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皆为上世纪70至80年代少见的彩色影像,49幅作品记录了巴贝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广西、江苏的中国足迹,重大历史事件与普通人生活图景都在此一一呈现。议价杂粮专柜、供销社、自来水站……这些打着深刻岁月烙印的事物在展览中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其中尤为经典的一张照片摄于1973年的北京,照片中许多梳着麻花辫的女学生正在天安门广场上热烈欢迎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她们纷纷转头看向镜头,露出纯朴阳光的笑容。
“对于巴贝院士而言,色彩是他用摄影讲故事的方式,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呈现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本色。”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巴贝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过往的岁月,更是通过多年观察所捕捉到的传统文明向现代化迈进的巨大变革。巴贝还将《意大利人》系列、《布尔甘油田》等共69件代表性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将其永久留在他热恋的中国。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8日。

人物小传
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生于1941年,现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任玛格南图片社全球主席。1973年,法国时任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巴贝把握住历史的机缘,作为随行记者探访西方世界眼中的神秘中国。自此次访华之行按下第一次快门开始,巴贝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后的1980年,中国开始对外国访客开放,巴贝前往北京、上海以及广西和四川地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拍摄下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照片。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几十次往返中国,记录下中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布鲁诺•巴贝,小学生准备在天安门广场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
初次来到中国
巴贝看到在天安门广场前面
一队戴着红领巾
穿着白衬衫和花裙子的少先队员走过
小女生边走边转过头来
好奇地盯着在拍照的外国人

(布鲁诺•巴贝,工人们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车队,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
迎接蓬皮杜车队的还有上海工人队伍
那时候人们的衣着颜色是单调的
靛蓝染料还有防蚊虫的功效
工人们深深浅浅的蓝色劳动服装
与背后宣传画上红色和金黄色的炼钢火焰
形成一支色彩的旋律

(布鲁诺•巴贝,乐山附近的稻田,四川,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
层层叠叠的梯田中
一户人家正在晾晒粮食
宛如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布鲁诺•巴贝,泛舟长江,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50cm)
一只只小舟飘荡在江面
渔民们正为收成奔忙

(布鲁诺•巴贝,农户家,成都,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
站在家中院子里的老农
身上的衣服补了又补
从他们身上
我们看见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

(布鲁诺•巴贝,在议价杂粮店排队,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议价杂粮专柜、供销社
这些名词对国人来说都已打上岁月的烙印

(布鲁诺•巴贝,母子俩,乐山,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小男孩在母亲的臂弯里睡熟了
母亲的背后是农田、远山
这片土地在接下来数十年里
发生了许许多多变化

(布鲁诺•巴贝,争分夺秒奔向2000, 上海,1980)
曾经人们“争分夺秒奔向2000”
海报中人们还骑着快马
如今即将进入2020年的我们
目睹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是否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跟中国结缘将近50年了,我想通过这个展览展示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这些照片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巴贝记录的不止是中国过往的岁月,更是通过多年观察捕捉到的传统文明向现代化迈进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