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漫谈·东方美人林青霞
2018-2-21 青野丰隆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上海青野文化特此推出香港电影专题系列,今天跟大家介绍的是香港五位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女演员林青霞。
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台湾电影女演员,散文作家。
1975年的《八百壮士》,夺得了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当时她与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1984年将事业重心移入香港。1990年凭《滚滚红尘》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2年与徐克导演合作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塑造出东方不败这一经典角色。与张曼玉、梅艳芳和钟楚红合称“霞玉芳红”。1994年告别影坛。
2011年出版自己第一本书《窗里窗外》,以作家身份复出。2014年出版了第二本书《云去云来》。2015年,为慈善复出参加由湖南卫视打造的首个真人秀《偶像来了》。

一、林青霞的演艺生涯
林青霞,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11月3日出生于台湾新北三重区,家里有一位姐姐,一位哥哥和一位妹妹,在家中排行老三。1972年,林青霞于台湾金陵女中毕业。毕业后和好友在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开始演艺事业。
1973年在根据琼瑶的处女作改编而成的影片《窗外》中饰演女主角江雁容而大获成功,后又成功地出演了刘家昌执导的《云飘飘》,票房新台币400万,打破票房纪录。
1975年在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向驻守军人们赠旗的童子军,获得第22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76年后,加入琼瑶自组公司巨星电影公司成为拍摄其影片的御用女主角。与秦祥林、秦汉等合作,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10几部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成为琼瑶笔下女主角的化身。在当时台湾影坛上,她和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一度被称为金童玉女。

1984年再次前往美国,在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进修完毕回国后,林青霞移居香港,并把演艺事业的转移到了香港影坛,接连主演了《警察故事》《今夜星光灿烂》等一系列影片,塑造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角色。其中《警察故事》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0年主演了严浩执导的女作家三毛的遗作《滚滚红尘》,饰演在动荡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女作家沈韶华,获得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一直期待的一个奖项,是她演艺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林青霞又以38岁的高龄与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华语武侠片的颠峰之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上 映仅一月,票房便累计超过3400万港元,非但打入全年十大卖座影片行列,更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武侠片之一。林青霞也成为90年代前期香港电影的“卖座保证”之一。此片也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二、林青霞的感情生活
1994年6月29日,林青霞与香港富商邢李源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婚礼。
1996年1月2日,青霞诞下长女邢爱林,2001年6月9日诞下次女邢言爱。
2014年11月3日在半岛酒店举行六十岁生日晚宴,梁朝伟及刘嘉玲、钟楚红、何超琼、邝美云等圈中名人朋友均应邀出席。

三、林青霞的社会活动
香港言爱基金会为林青霞的丈夫邢李源(火原)2006年独资创办的爱心慈善组织,取名于两人的小女儿邢言爱。言爱基金致力于捐助教育项目和医疗项目。教育方面:”思源实验学校“是基金捐助的重点教育项目之一,现已在全国多省市修建学校和学堂。 医疗方面:捐建医院和设立了海南第一家亮睛工程扶贫眼科中心。
林青霞热心慈善事业,不管是在演艺圈,还是她结婚淡出影坛。1982年12月,林青霞参加“欢乐满东华”筹款晚会,与汪明荃携手演出黄梅戏《十八相送》。1991年7月22日,林青霞专程从美国飞香港,参加当时为华东水灾义演的《忘我大汇演》,在节目中,她和杨紫琼携手演出了京剧片段《水漫金山》。
2008年,林青霞任台湾听障奥运会大使。
2009年,林青霞为台湾莫拉克风灾分别捐款300万新台币、60万港币。
2013年1月,林青霞应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的邀请担任台湾文化大使开展“阅读新浪潮”活动。
2013年10月24日,台湾当局文化部门与台湾电影人携手发起“抢救台湾老电影”行动出任守护天使。

四、外界对林青霞的评价
新华网评:林青霞是华语影坛极具传奇色彩的明星之一,从影生涯纵贯70至90年代、风格横跨文艺和武侠、女装及反串皆能独领风骚,被誉为"永远的梦中情人"。她的不少电影作品在今日都成为了港台电影界的经典,如《新蜀山剑侠》《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等。
金圣华评:她的美,是由内心焕发出来的,唯其真,唯其诚,方能有诸内而形诸外。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Keats)曾谓: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观乎青霞其人其文,的确是这句名言最佳的体现与诠释。
徐克评:她的美”是可以延伸的““可以出色到令你认为反派也吸引人”;
琼瑶评:没有遇到过第二个可以和青霞媲美的女子;
张叔平评:因为那份气质,林青霞到老也会很美丽。

五、林青霞:我不寂寞
写作出书从来不在我的意料之中,也是我不敢做的美梦,正如拍电影。
如果不是黄霑,如果不是马家辉,我不会有勇气走出第一步。
黄霑临走前两个月跟我邀稿写专栏,我没敢答应。他走后,为了追忆他,我写了第一篇文章《沧海一声笑》,承蒙马家辉看得起,在黄霑追思会那天刊登在明报世纪版。许多朋友看了鼓励我,支持我,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兴趣,从此有了第二篇、第三篇乃至第四十几篇。在黄霑追思会的前两天,我坐在梳妆枱前,拿出稿纸和笔,一下笔就没停过,如有神助的写了两千多字,彷佛是黄霑带着我写。到了天亮,我打电话给家辉,问他愿不愿登我的文章,他看完回了个电话:“明天就登,一字不改。”

马家辉是我的伯乐。他第一次跟我见面,就要求我写专栏。不知道他是真的认为我能写文章,还是以为明星写什么都有人看,也不知道他是真认为我写得好还是懒得改,有时候被我逼急了,也会给我点意见。当初如果知道他不会好好改我的文字,我一定没胆子公开,那么我的文章就只能放在我书房的抽屉里了。
为什么会写第二篇《戏里戏外都是戏》?因为杨凡的好朋友黎姑娘正要发行邵氏公司的旧作《金玉良缘红楼梦》,杨凡催了好几次,要我写一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章。
在写第三篇《小花》那段时间,正处于港台新闻媒体对我无中生有蜚短流长的报导中。见了柬埔寨吴哥窟石缝里的小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于是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

第四篇《牵手》原名《父亲》,是在跌跌撞撞满身瘀紫的情况下写出来的。那时候父亲刚过世,我整个人就像一滩烂泥,东倒西歪的,整天拿着笔和几张纸,一心想把我和父亲的情感记录下来。
第五篇《华丽而温暖的城市》是为马家辉的书《爱恋无声》写的序。在写作圈还是幼稚园阶段的我,要为博士写序文,真是难为了我。那段时间父亲刚离世,我带着哀伤的心情到美国洛杉矶安葬老父。因为一早答应了家辉,不好推,交稿又有期限,只有带着还未集结成书的稿件在飞机上一张一张的阅读。因为情绪尚未从伤痛中回复,经常是拿着笔对着稿纸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才深深体会到以写作为职业的人,那种被催稿的心情。当时心想,还好我不是靠笔吃饭,因为那写不出东西又要准时交稿的煎熬,实在太痛苦了。

第十一篇《有生命的颜色》是给金圣华教授的翻译诗集《彩梦世界》写的序。金圣华是我的缪司,她很鼓励我写文章,常常给我打气。每次见她以前,我总想挤出一篇文章,一方面是不想辜负她,另一方面也想听听她的意见。在和她谈话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她的一句话,触动了我的灵感而完成一篇文章。从我的第三篇《小花》开始,她就成了我的把关师父,每篇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必定是她。

我可以从她的声音中感觉到文章的好坏,她总是用那清柔悦耳得像小女孩雀跃的声音说:“青霞啊!好棒噢!你好会写!”我也总是兴奋的呵呵笑:“真的?真的?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好高兴噢!”接着:“不过有几个字你要注意。”有时候她会说:“这篇完全不用改。”就这样她带着我一路走上写作这条路。三年前我们逛书店,她指著书架上的书说:“青霞,你想像一下,两年后你的书就会放在这书架上。”当时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本书如果可以出版的话,她绝对是我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