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漫谈·王家卫的艺术人生
2018-2-14 青野丰隆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上海青野文化特此推出香港电影专题系列,今天跟大家介绍的是香港五位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导演王家卫。
王家卫(Karwai Wong ),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擅长文艺电影。
1963年随父移居香港。1980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后,经过短期培训进入香港TVB电视台从事电视制作。1988年王家卫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1990年执导第二部影片《阿飞正传》,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94年执导影片《东邪西毒》,是一部颠覆传统的武侠片。1997年导演影片《春光乍泄》,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香港导演。
2001年,获香港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2004年拍摄电影《2046》,荣获欧洲电影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等多项大奖,2006年5月21日,在法国戛纳获法国政府颁授荣誉军团骑士级勋章,同年年担任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3年执导电影《一代宗师》,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并担任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一、王家卫的演艺经历
王家卫,出生于上海,5岁时随家移居香港,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美术设计系。1981年考进无线电视台第一期编导培训班,结业后于无线电视台工作,参与编导的第一个剧集为《执到宝》。1982年开始编写电影剧本,第一个参加编写的电影剧本为《彩云曲》。
1990年王家卫编导电影《阿飞正传》,在这部电影里他树立了自己的拍摄风格。该片让他获得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十八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及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1994年王家卫执导文艺爱情电影《重庆森林》,该片获得第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并使梁朝伟成为金马、金像的双料影帝。
1997年王家卫导演影片《春光乍泄》,该片使王家卫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年王家卫导演影片《花样年华》,由梁朝伟、张曼玉等人主演。该片获康城最佳导演奖以及2000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2001年,获香港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
2013年历时“八年筹备,三年拍摄”执导电影《一代宗师》,讲述的是一代武学宗师“叶问”先生的传奇一生。2013年底凭《一代宗师》获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且代表香港地区角逐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二、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作为香港的先锐导演,王家卫的电影自有其独到的风格。正如王家卫总爱用一幅墨镜来掩饰他内心的情绪一样,王家卫的电影爱用支离破碎的画面来掩饰他电影中所要表现的内在,所以看王家卫的电影,不单是观赏他独特的画面处理方式,你还得透过支离破碎破碎的画面去把握其中深蕴的主题。因而,王家卫的电影多了几分耐人寻味。
许多演员排戏时无法体会王家卫在下场戏中将要求他们表现什么样的情绪意识来,这种执导方式使王家卫的电影少了些雕饰而多了些自然,王家卫所要求演员表现在银幕上的就是他们在一刹那间的真实意识的流露,而不是经过反复排练所表现出来的做作表情。《堕落天使》中的王菲,其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很强的生活气息,全没有某些演员的那种夸张和矫饰。王家卫擅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人物的内心意识一定程度上要比影片的主题重要,或许王家卫根本不想用所谓的主题来局限他拍戏的自由,王家卫通常不用很流畅与强力矛盾冲突的画面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与塑造人物形象。

王家卫的电影,常出现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这里所谓的“支离破碎”一部分是指画面的不完整性,如《堕落天使》中飞速流动的画面与《东邪西毒》里的一些场景。另一部分则是`指情节的不连贯性如《花样年华》《春光咋泻》中的场景。这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却是与人物内心的意识的涌动是极为相衬的。王家卫电影中的角色,内销都相当复杂丰富,如用常规的流畅画面来处理,往往无法深刻的揭示出人物的内心,通过画面的支离破碎却能很好的把人物内心的意识传递出来,并能造成一种相当的震撼力和真实感。
在表面看起来支离破碎的画面,其内在涌动的人物内心情感与意识是连贯流畅的。我们咳能觉得王家卫的电影画面不大好理解,但不会觉得他电影中的人物情感难懂,《东邪西毒》无论情节怎么晦涩,其人物爱恨缠绵的感情却是生动灵动的。好象一面镜子,它的镜面被震成了数块,照镜子时我们见到的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而那个影子实实在在的就是你,不是别人。支离破碎的画面中呈现出的是不同角度的你。王家卫正是用这面“镜子”来塑造不同的角色的,电影中支离破碎的画面仿佛就是破裂了的镜面的各个部分,它们所投射出来的,是剧中人处于现代都市与复杂人际关系网中失落而彷徨的心态,较之常规电影手法,这更加能探测出剧中人迷微的内心世界,支离破碎的画面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物内心意识的外延。

造成王家卫支离破碎电影风格的原因,除了他受法国电影理念的影响之外,东方传统美学也是成就他电影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邪西毒》便是东方美学和西方电影理念融化的一部电影。影片取材于同名武侠小说,但只有人物的名字和标题同原著有联系,人物的内心,性格及故事的环境,情节几乎全被更该了。王家卫想要表现的,并不是江湖,而是处于江湖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内心意识。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刀剑的影子被暗淡了,凸现出来的人物的内心。影片中的景物对渲染人的内心具有很重要作用,狂沙,灯影,流水,阁楼这类意象,便是人物内心意识的象征。电影中这类意象之间并无多大联系,纯粹是任意组合安排起来的,这样就造成了情节及画面的支离破碎。王家卫这一手法无疑是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会通过景物组成的意象来构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意象之间常常是不连贯的,造成结构的跳跃,王家卫的一些电影手法在本质上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创作手法如同一辙。

三、王家卫主要成就
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0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等

四、外界对王家卫的评价
张国荣评: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是一个具有独特的、或者说是虚无的世界,虽然根据影片不同时代的设定、空间的设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写的世界总是一样的。
章子怡评:王家卫导演是一个很认真的电影人,他为电影而生,是在用生命去拍电影,很少有导演像他那样,在国内电影产业如此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他对电影的追求一定是要做到极致,他是不会给演员留下遗憾的。
新浪娱乐评:香港殿堂级导演王家卫以别树一帜的电影触觉和细腻的感情刻画写闻名遐而。他在1997年以电影《春光乍洩》一片成为首位勇夺法国康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项的华人导演,被英国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声》冠以“当代诗人”的美誉;美国《纽约时报》则形容他为香港极其权威和特别的导演。

五、王家卫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虽然我很喜欢她,但始终没有告诉她。
因为我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
——王家卫《东邪西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
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
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王家卫《重庆森林》
我不知道该怎么和生活中无法失去的人说再见,所以我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
——王家卫《蓝莓之夜》

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记,就会记得越牢。
当有些事情你无法得到时,
你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王家卫《东邪西毒》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王家卫《一代宗师》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
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我很想告诉他,
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
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王家卫《东邪西毒》

其实了解一个人并不代表什么,
人是会变的,
今天他喜欢凤梨,明天他可以喜欢别的。
——王家卫《重庆森林》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
她却觉得很重要。
——王家卫《东邪西毒》

六、深度了解:王家卫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回顾20年导演心路
Q:当你有了故事灵感后,你会怎么着手准备呢?
王家卫:我喜欢查资料,我想这也是我喜欢当导演的原因,因为我可以投入大量时间做研究。我早期的电影都是关于我很了解的香港城市人文,所以我不需要做太多额外的调查工作,但例如《一代宗师》,就得花上几年的时间,我必须完全了解中国武术,不同派系,造访不同县市采访不同的大师,去了上海、台湾、澳门等地。我也曾为了拍一部关于俄国间谍的电影,在美国呆了整整一年做研究,我不仅要看到文字,还需要图片,这样我才能在电影里精准呈现。但我是个很贪心的人,我会收集大量的材料最后挑出最精华的部分,那也是最难的部分。

Q:在《重庆森林》中你大量运用了失焦和加快的拍摄手法,而且是一镜到底的,后来这被认为是标志性的“王家卫风格“,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王家卫:其实我这么拍的原因很简单,在那时胶片是非常昂贵的,而且我习惯拍很多。因为我们没申请拍摄证照,所以我们没时间在那里慢慢拍,只能用自然光。刚刚看见的重庆大厦的片段我们就是偷跑进去的。我记得我们第一次没证照和Crystal去那拍摄时,那里的每个人都很震惊,因为从没有摄影组进去过,那是很危险的,结果我们第二天回去时,保安已经在那等我们了(笑)。但我们还是拍,请助理掩护我们。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使用自然光,用很慢的速度来拍摄,24帧率,再step﹣print(偷格加印)。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少量的光和胶片,这样我们才能以低成本在短时间内完成电影。结果大家都喜欢这样的效果,就成为了所谓的‘王家卫风格’风格。(笑)Step printing(偷格加印)让人感觉时间快速转动,但能把焦点聚集在一个地方。不过现在这都是历史了,现在只要用特定角度拍摄,再利用后制就能达到,这已经不是魔法了。

Q:你是编剧出身,当场景同时出现很多人物时,你会用表格或是故事板吗?
王家卫:我很讨厌写作,例如《重庆森林》,我们几乎没有写大纲,我们都在晚上拍摄,因为人比较少,我们也才能无证拍摄(笑)……记得那时我9点起床,会到拍摄点附近的旅馆写剧本,下午3点左右我的执行制片人会来找我要剧本,我再向他交代演员站位、机位等,结果我们在6周内拍完。在我的剧本里,因为我讨厌写作,少则是多,我只写最重要的东西,我在成为到导演前是编剧,曾和许多导演合作过,并发现对导演帮助最大的是什么,所以只写最重要的,重点是电影的节奏。有些编剧很爱写,喜欢长篇大论、巨细靡遗地写,阴影怎么弄呀,镜头怎么拍呀,但导演可能有不一样的想法。我写的每一句话就是一个镜头。
Q: 你怎么指导演员表现没有对话但有很多肢体细节的戏?例如在《春光乍泄》中,张国荣在出租车里把头靠在梁朝伟肩上的那一幕,你会给很明确的要求吗?还是解释剧情需要并让演员自由发挥?
王家卫:一般来说我会向演员讲解一下那一场戏,了解他们想怎么演,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会征求我的意见,那么我就得扮演两个角色并演示给他们看。拍情欲戏时演员也常问我具体的要求,因为男演员不想让女演员感觉不舒服,以为他要占便宜;还有就是问打巴掌的戏要打多重,那么倒霉的就是我的第一位助理导演 Johnny啦,常被我抓来作为演示对象(笑)。

Q: 什么是“香港式拍片”,你心目中的香港电影是什么样的?
王家卫:某种程度上是更有弹性的,但要看制作规模。如果要拍大片,你必须有结果和根,例如在美国光是拍卡车翻车就需要很多时间,如果是拍比较亲密的电影,例如《重庆森林》,独立拍摄比较能抓到亲密的感觉,也比较有效率…….
Q:中国内地电影正在迅速掘起,香港和内地电影之间的界限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了,你认为香港电影的未来是什么?
王家卫:我们现在都在内地拍片了,你会发现大部分的香港导演都在北京或是上海工作……90%的制作都转移到内地了,因为成本相对便宜、市场大,在内地拍摄也是唯一被视作为“合拍片”并让影片在内地上映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我们注意到有许多新锐的中国和香港本土导演,开始制作针对香港观众的电影,因为有些题材在内地是不能拍的,例如鬼片,而且内地是没有分级制度的,所以必须替青少年们过滤裸露、暴力和迷信内容,在香港就没有这个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