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日期: 2018-08-08
浏览次数: 47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2018-8-8 青野丰隆

 

论民族音乐的流行化:众所周知,民族音乐是一个内涵丰富,包容面较广的概念。凡是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总体风格的作品,都在民族音乐之列。它是人民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一、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界定


民族音乐与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民族音乐的作者和传唱者就是人民群众自己。


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要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如《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一片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放马山歌》体现了牧童欢快、活泼的牧马生活。


民族音乐曲调朴实、平易近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表现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曲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如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牧歌》等,旋律悠长舒缓,气息绵长;西北部高原歌曲色彩区,如陕北民歌《东方红》《赶牲灵》《三十里铺》等,风格意境开阔,旋律极富装饰性。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声乐作品则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发声方法各有千秋,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作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二、民族元素的流行化


近来,民族音乐的“流行化”使用似乎成为创作的特色与潮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戏曲元素的流行化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流行音乐人就开始将戏曲音乐引入创作。阎肃、姚明合作的《说唱脸谱》,将脸谱的种类和所代表的含义向人们一一道来,曲调透出浓郁的京腔。冯世全创作的《北京的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戏曲音乐在流行音乐作品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1、标题中含有戏曲元素


戏曲标题是指戏曲唱段的题目,一般指约定俗成的戏曲选段标题。如《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都是戏曲剧目中的经典选段。而其标题现在有很多被用于流行音乐,最典型的是周治平的《苏三起解》。《苏三起解》本是一个经典的京剧剧目,讲的是名妓苏三与尚书家三公子王金龙曲折的爱情故事。其中的名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家喻户晓,而周治平套用了这个京剧剧目的标题后,尽管他所演唱的内容与苏三的故事没有任何联系,但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还有周杰伦的部分歌曲,如《青花瓷》《菊花台》,周笔畅的《谁动了我的琴弦》、许慧欣的《诗水蛇山神庙》等,都是借鉴了戏曲标题的元素。虽

然在歌词创作上与原戏曲标题内容相去甚远,但这种借鉴值得一试,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2.戏曲旋律及唱腔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


戏曲旋律丰富多彩,变化多样,对于我们来讲,有一些是耳熟能详的。很多流行音乐就借鉴了这样的旋律,比如陈升的歌曲《牡丹亭外》,就是把越剧经典唱段《女驸马》的旋律加以改编而成。并在其中穿插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从而将流行音乐与戏曲旋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戏曲的醇厚韵味,使人产生清新悠远、回味悠长的感觉。另外他的《北京一夜》也穿插了京剧的唱段及旋律,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而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摇滚乐队之一,零点乐队在《粉墨人生》间奏部分加入花旦演员演唱的京剧旋律,通过这种音乐符号表达国剧的精髓。


中国戏曲唱腔文化底蕴深厚,节奏多样,情感丰富。这样的唱腔特点有很多被运用在流行音乐中,最典型的是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在这首歌曲中,李玉刚发挥了他女声的优势,将京剧《贵妃醉酒》的主旨在《新贵妃醉酒》中加以点出。他唱到“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每逢此处,就使人潸然泪下,使全曲的情感得到升华,将杨贵妃醉酒中的凄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最先被人传唱的不是它的旋律部分,而是穿插其中的京剧部分。可见,京剧唱段在这首歌曲中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重要作用。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3.戏曲唱词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


戏曲艺术表现的内容可谓是人间天上,古往今来,无所不包,表现的人物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这必然要求戏曲唱词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也要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戏曲不断发展过程中,唱词形成了精炼概括的表现风格,这种风格被流行音乐加以借鉴。其中,典型代表有爱乐团的《半面妆》,其中这样唱到“旧时桃花映红的脸,今日泪偷藏,独坐窗台对镜容颜沧桑”。另外,还有李玟的《刀马旦》,其中有“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得稳当,耍花枪比谁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和霸王,耍花枪舞台的戏班二胡拉得响观众用力鼓掌,耍花枪比谁都漂亮。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4.戏曲伴奏乐曲器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


中国戏曲的伴奏乐器多为民族乐器,包括京胡、二胡、高胡、琵琶、三弦等,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七大类,这样品种多样的乐器现在有很多被运用到了流行歌曲中。其中李玉刚的《清明上河图》就运用了琵琶的伴奏,同时还有一种古老的乐器“埙”也被使用。“埙”的音色深沉浑厚,长于表现浓烈深厚的历史沧桑感,被用到这首歌曲中恰到好处。既体现出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长卷的厚重感,又增加了人们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喜爱与尊重。


另外,还有子曰乐队的《平凡》。歌曲加入板鼓伴奏,节奏鲜明,京味十足。歌词中大部分采用打板的形式,类似于说唱音乐。节奏打板乐器为板鼓,既为歌曲打了节奏,又增加了歌曲的京腔京韵风格,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不一样的人做着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活着它是不一样的味。”节奏感十足的说唱,歌词间透着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在板鼓的打击中,也透着生活的有滋有味。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二)民歌元素的流行化


我国的民歌体裁大体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包括壮族的“双声”,侗族的“大歌”“拦路歌”“耶”“嘎哨”,布依族的“大歌”“小歌”,毛南族的“欢”“比”,土家族的“哭嫁歌”等。这些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有轮唱式、主旋律与模仿旋律相结合式、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支声旋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以及和声式和对位式五类。蒙古族有一种特殊的歌唱方法,蒙语叫“呼麦”。在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歌曲加入了民歌成分。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月亮之上》,这首歌加入了蒙古民歌《敖包相会》的部分旋律,使人们


在欣赏的同时也增进了对中国民族歌曲的了解。另一种流行化主要表现为民歌的改编演唱,把原来民歌的部分或者全部旋律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改编,使之符合流行音乐的风格。最典型的例子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改编之后更加贴近受众的欣赏水平,从而受到欢迎。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三)民乐元素的流行化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在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后,这种“新形式”流行音乐,有着不一样的艺术风格与特点,符合大众对于音乐的新理解。传统的民族器乐不但对演奏者水平要求高,也需要观众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积淀和音乐素养。将民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后,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加入流行音乐成分,演奏者身穿靓丽的服装,动作潇洒,节奏明快,使观众很快就能融入音乐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同时,民族音乐也在这种流行音乐的形势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们演奏的《沧海一声笑》,定位就是“流行民乐”,古朴的韵味符合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民乐的旋律又使人回味悠长。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三、流行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民族音乐的流行化为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因为流行音乐具有国际化趋势,把民族音乐流行化恰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民族的音乐,使世人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流行化也创新了民族音乐的艺术形式,使其能够得到更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方面,民族音乐流行化是在今天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方向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现代人们对音乐欣赏水平提高的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但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流行化”的民族音乐已经脱离了中国民族的音乐风格,脱离了民族音乐的“灵魂”,与传统的民族音乐相去甚远。


总之,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每一部作品都牵动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中,具有了强烈而隽永的艺术感染力。现代流行音乐,在保留民族音乐原有优美的音乐效果、深邃内涵的同时,赋予了它们新时代的魅力。这种借鉴既有助于流行音乐的发展,也能使中国民族音乐得到更加广泛的认知。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刘梦琦:论民族音乐流行化发展的趋势


当下热潮的“中国风”,无论在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各个领域音乐中出现频繁,成为现在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其歌词和曲调均结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和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因此听起来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韵味,充满了艺术魅力。例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中歌词正是借用了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赋予歌曲足够的中国古典韵味和神秘感。还有一些编曲将中国各地传统文化通过特定的形式加入到流行音乐中,使流行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如《说唱脸谱》、就是将中国被称为国粹的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作为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加入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及演唱形式。使得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发扬,广泛流传。如今流行音乐中加入独特中国元素和特色乐曲风格的形式,启发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方向。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趋向流行音乐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使曾经无人问津的传统广泛传播,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民民族精神。流行音乐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并且容易被大众接受。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创作者或演唱者,都要求与众不同,眼前一亮。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想在群众中、世界上流行起来,那么将中国传统音乐加入流行元素发展是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音乐风格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既要弘扬中国本土文化,又要具有时代色彩与音乐个性。成为一种新民族音乐并具有个性。


社会不断地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各种音乐类型的交融下,依旧散发者自身的魅力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大,中国民族音乐迎来了发展机遇。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被世界认可指日可待,为了民族音乐的良好发展我们将中国传统音乐中加入的流行音乐的特点,使之更容易的被大众接受,不乏中国特色,具有时代精神。将中国传统音乐与各类型音乐想比较,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乐坛绽放出光彩。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在如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越来越密切,流行音乐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影响使当今社会中传统民族音乐更贴近生活,传统音乐走向流行化。


例如“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2001年6月,是由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组成,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相结合。这支乐队是由13个年轻靓丽的女孩组成的中国民族音乐团体。 在这支乐队中她们的表演具有流行因素,曲目现代、通俗。通常采用民族音乐新编、当代流行音乐作品、或将传统曲目进行编曲构成符合流行音乐特色的改良传统曲目。民族音乐的流行化作品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为主,以民族器乐为主要演奏。演奏方式上,传统民族音乐主要以民族器乐为主,演奏方式上加入西洋乐器及流行电子音乐的配器,使民族音乐流行化。舞台表演方式上,舞台形式多样化,把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表演形式向流行乐发展,形成视觉较新颖的团体表演形式。如今较流行的有“女子十二乐坊”“水晶乐坊”等新民乐团体,因把音乐流行化,既符合观众审美,又不缺乏传统民族音乐的内涵。著名琵琶演奏家张强先生演奏过流行音乐《北京一夜》把流行音乐用传统音乐乐器演奏使民族音乐逐渐被大众所知,为发展传统民族音乐提供有利条件。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特点


(一)音乐演奏的方式


舞台表演新颖, 在乐器的摆放方面:新民乐的摆放与古典民族乐队不同,打破了传统乐队声部方位,按照流行音乐需求变化,根据不同的作品,随着改变。如“女子十二乐坊”的声部位置,由之前中轴为扬琴、古筝、吹管、打击乐,左边拉弦,右边弹拨的队形改为中轴是以竹笛,二胡,琵琶为主。左边是古筝,右边是扬琴。而在某些作品中又以中轴为琵琶,古筝、扬琴、竹笛为主。表演姿势方面大胆突破传统音乐的固化形式,全体演员以站姿为主演奏传统民族乐器,激情洋溢的演出代替了含蓄内敛的传统民族音乐演奏,而且加入舞蹈动作为音乐表演增添节奏与律动,展现了现代摇滚乐队的演奏风格,整个舞台将民乐内敛发展成为充满了激情的音乐大赏,使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演奏者的服装设计别具特色既突出了东方古朴简约,又具有浓烈的时代流行因素。黑色、白色、红色、银色为主要色调。款式上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旗袍、礼服,加入流行的修饰或是前卫现代的装束,融合了符合当代社会审美习惯的视觉化元素,拉近了传统音乐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距离。既有东方韵味,又有西方时尚。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二)音乐演奏的内容


演奏内容主要以民族音乐为根本,但从中又能听到现代社会中流行的音乐风格,常用拉丁、爵士、摇滚、等时尚流行音乐的节奏,将中国的民族音乐进行重新打造、包装,使得中国音乐向风格鲜明、色彩大胆、独具特点的新型传统音乐发展。在传统音乐的流行化中,器乐变化较大其中民乐之王唢呐变得不再喧嚣,笙管不再嗡鸣,弓弦变得时尚,弹拨独特,使这些传统民族器乐变成中国特色的流行器乐,同时也增强了中国民族器乐的认知度与传承度。西洋流行音乐元素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贴近现代生活的新型民族音乐表现形式。 例如女子十二乐坊《五拍》是以架子鼓这种具有摇摆和强烈刺激的打击乐器为主,在古筝明显民族器乐特点的带动下,二胡用华丽的旋律把人们带入乐曲的情境中。使大家眼前一亮,丰富了民族器乐的音色下,依旧保持以旋律为主的曲调,使观众感到熟悉亲切,又富有现代气息。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二)


(三)风格定位


中国传统音乐流行化的重要特点就是风格明确,在文化背景冲突中寻求合理的融合,打造流行的民族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向流行音乐发展结合是把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当今社会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将古韵和流行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世界性价值的传统民族音乐。从演员到音乐表演形式都具有浓重的现代社会风格,从视觉上吸引当下观众,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再枯燥乏味,用独特的形式结合充满现代气息的舞台效果,造就属于新世界快节奏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


总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融合众多流行音乐因素的形式—中国传统音乐流行化,是今后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方向,是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必要发展趋势,在演奏中既涵盖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又具有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律感,也是音乐新时期的发展成果,给观众新的音乐体验和视觉效果。流行化将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未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