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日期: 2018-08-07
浏览次数: 50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2018-8-7 青野丰隆

 

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走出国门,首先要过自己国民这一关,才能走向世界,民族音乐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音乐机构、制作公司,唱片公司,歌唱家,音乐人在各自领域共同努力,了解历史,深入民间,挖掘素材,研究表现形式,研究世界流行趋势,形成良好氛围,吸收国外音乐发展优秀成果,基于民族特色,创新发展,跟上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对外发展的步伐,争取让中国音乐早日走向世界各地,让世界更多地方的人民喜欢听中国音乐。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族的大众的时尚的流行的,让利益驱动动机,把艺术价值体现在商品中,体现在商业模式中,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走的更远。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几大问题。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听觉的享受,后者是心灵的享受。不存在谁比谁更好,只是欣赏前者和后者的人有很多观念上的不通,前者认为后者卖弄,后者认为前者肤浅……我的水平刚好夹在中间稍偏后者,但是现在也慢慢发现了前者亦有广阔天空。流行音乐的歌词可能听起来毫无意义,至于旋律就更杂了,但是流行音乐追求的不是“听起来有意义”,不要求有主题,而要求的是一种听觉上的冲击,进而由听觉带动心情甚至思绪;中国民族音乐似乎刚好相反,带歌词的音乐追求的是完整的表达一定主题,不带歌词的纯音乐就更追求要有细腻的主题和涵义了,似乎要拨动人的心弦,由内而外,心动了情才动,这一点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音乐中表现的更突出,无论是叙事的《扬鞭催马运粮忙》还是抒情的《二泉映月》好曲无一例外。 感受:喜欢听前者的不妨静下心来听听后者,这个当今社会太浮躁了,心中的尘垢日积月累,经常停下来洗涤一下、想些事情应该是必不可少;喜欢听后者的不妨试着听听前者,波澜不惊的文人生活虽好,但是生活在现代 勃勃的生气亦不可少。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为什么流行音乐比民族音乐更受欢迎?


1、流行音乐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音乐唱片制作生产行业设计生产出来的商品。从最初期的原始动机看,便能清楚的认识到,为谋取尽可能多的利益,ta必定被设计成为符合尽可能多人需求的产品。从而促进更多更大更高的销售业绩。而目前总体上来看,民族音乐并未达到充分的作品商品化&商业化的程度。(类似商业片电影和艺术片电影)


2、各种宣传媒体的普及,使得大众的欣赏趋势受到媒体的巨大影响而更加趋同化。而大众媒体对存在更大利益的流行音乐方面的资讯,显然盖过了民族音乐。也逐渐使民族音乐的市场进一步萎缩溃败。


3、此现象已久。但相应的扶持倾斜的政策法规并未有任何研究讨论拟定编纂的迹象,更别说何时会颁布实施。所以,目前的局面在可预见的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会更加岌岌可危,更为严峻。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民族音乐会被流行音乐完全取代吗?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


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三种特性:


1.流行音乐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而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


2.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於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摇滚乐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个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期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倍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正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感觉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一种新的风格--摇滚乐正式诞生了。


除非专门研究管风琴历史,不然你大概不会熟悉高雅音乐派别的吉尔斯·朱利安这个家伙。他倒也曾经留下雪泥鸿爪--在一座大教堂里任管风琴师达四十年,写了很多赋格和赞美诗。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到了整个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启蒙时代,法国管风琴音乐中以大量世俗内容取代宗教内涵,它为烟火、舞蹈、庆典伴奏,常常是狂欢场合的炫技之物,日益浮华而缺少内容---在人性的解放中,管风琴这庞然大物居然渐渐象脱缰的野马,不知所之。时风如此,一度在欧洲影响巨大的法国学派终于式微。直到弗朗克和圣桑那里,真正富有灵感而且秉性正大的管风琴创作才接续了昔日薪火。


这都是“故事”了,而音乐永远是“今事”。奇怪,只听不读难免摸不着来龙去脉,读过历史再听音乐,又须要小心,不能让历史骗了。音乐虽然生自人世中音乐家的苦思和增删,存活下来后却又执拗地独立于历史,只为了后世类似的想象和诗心而存在。你听那来自悲惨岁月的琴声,却如同千尺柔条,翩翩于烟水迷离的幻境,那恬静安然的神情几乎不给人联想尘世历史的机会。与音乐心会之际,爱比历史更真实。无论这一派风流人物在史中如何留痕,如何沉寂,我就是喜欢无名的朱利安,甘愿在他的旋律里长梦不醒。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浅谈发现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


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的因素来更好的弘扬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中有哪些民族因素,又如何运用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目前社会上流行音乐大行其道,而民族音乐却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学生在学校里每天耳濡目染的全部都是各式各样的流行音乐。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背景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让远离学生生活时代的民族音乐接近学生;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民族音乐;如何将民族音乐更好的教授给学生,能否运用流行音乐的因素与民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一种索求而不是被求的情况下吸收民族音乐的知识。本文将就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的关系,以及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因素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发展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新的方式方法。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一、发现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因素


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了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的例子。邓丽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如《小城故事》、《原乡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台湾高山族民歌《娜鲁湾情歌》的流传更是给了大陆音乐制作人很多启示。随着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的流传,整个中国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黄土高坡》、《高天上流云》、《信天游》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族音乐为素材的流行歌曲到处传唱、家喻户晓。“北方歌王”腾格尔扎根在蒙古民族音乐基础上的音乐创作使自己保持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一席之地;上海著名二胡演奏家马晓晖与电声乐队的完美合作;冯小泉、曾格格夫妇的流行民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朱哲琴的《阿姐鼓》方兴未艾;“彝人制造”演唱组合迅速蹿红等等无不说明一点—中国民族音乐正在逐渐完成一次新的质变。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二、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因素特点      


首先是民族戏曲音乐的借鉴,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已独特的地方音乐(包括剧种),如广东的粤剧,河北的评剧,陕西的秦腔等。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最具实验性大众化的音乐,当然也要用戏剧曲艺的手法来谋求创新。刘欢的《情怨》,这首歌具有京剧的行腔特点,尤其是结尾的拖腔,京剧韵味更是浓烈,简直分不清它是京剧唱段还是流行歌曲。王力宏的《在梅边》,则借用了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并在音乐中直接加入该剧的几句原唱句,并模仿该剧唱法有慢到快的特点,将昆曲的唱腔及该剧的特点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不仅展现了流行音乐的元素,更吸引人听觉、让人为之一震的是音乐中中国戏曲的加入,及对牡丹亭爱情故事的叙述。当然,流行音乐对戏剧曲艺的手法和风格的借鉴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却从一个侧面经典地证明了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活跃是全面而充分的。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其次是地域民间歌曲的借鉴。西北风,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记录。是大陆原创歌曲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也涌现了一批真正有代表性作品和实力歌手。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加之摇滚节奏的配乐,摇滚或流行歌手的现代唱法等处理演绎,使西北风歌曲成为家喻户晓风靡海内外的流行风潮。其中以崔健的《一无所有》,杭天琪的《信天游》,胡月的《黄土高坡》最为突出。这些歌曲采取了陕北民间音乐的音调,形成了城市创作民歌的回归。“西北风歌曲,明显地引进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并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及歌手,李娜的《青藏高原》,李琼的《山路十八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腾格尔,他一直坚持把自己的音乐创作扎根在蒙古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一席之地。这些创新歌曲,都是从传统音乐中提取了最适合于歌词内容歌曲形式的音乐元素,以现代创新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的作品,这些歌曲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神致意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新的音乐艺术形象以及生动感人的歌唱表达效果。3.民族乐器的借鉴从磬、埙、编钟、古筝等远古乐器到后来的琵琶、洞箫、笛子、二胡等,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这些乐器不仅有着独特的音色,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曾在黑豹、唐朝等摇滚乐队任键盘手的王勇,虽然是中国摇滚的先行者,但他始终没离开民族乐器的运用。他以古筝、柳琴、笙等创作的《往生》既古典又流行,不仅体现了现代的音乐审美理念和创作手法,而且还体现了民族乐器所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堪称传统与流行的完美结合。冯小泉、曾格格夫妇作为流行歌手也作为民族器乐演奏家,他们更是把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箫、笛子等民族乐器几乎成为他们既时尚又唯美的音乐的主要文化特征。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总之,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发现、总结民族情结,体现着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断开拓着自我的发展空间,通过植根于流行音乐文化,发展更加有特色的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丰富,群众基础更加广泛,流传更为久远!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