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图 • 画笔下的皇权威仪
2018-03-16 青野丰隆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
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阎立本是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代政治家、画家。 阎立本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阎立本的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之为“丹青神话”,写实性注重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大业。阎立本的线描画部刚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用朱砂、石绿,有时还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材料。
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至今的有《历代帝王图卷》,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共计四十六人。

阎立本成功地刻画了这些帝王们的个人性格,画中不仅表现了对他们的了解,并且表现了对于他们的评价。据史书记载,魏文帝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晋武帝司马炎深沉、有度量;北周武帝宇文邕粗野强梁,但很有策略能力。隋文帝杨坚表面平和,城府极深、多猜忌。隋炀帝杨广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好享受。陈文帝陈衍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绘画相符合。
阎立本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这一立场符合初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字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而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君,阎立本则处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偏安江南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均缺少英雄气概,但陈蒨是一个建立基业的帝王,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无办法的帝王,在阎立本的绘画中,两人有显著的不同。

历史上的帝王们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体现着历史发展,其所实现的统一与分裂、偏安等不同的政治情势对于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阎立本对他们的描绘密切联系着其政治作为,也就是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概括广阔社会生活,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水平的体现。
作者在创作中根据13位帝王各自的特点和对其功过的“正统”评价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褒贬态度融于笔端。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阎立本溯源顾恺之,又融进恢弘博大的气度,运用刚劲而厚实的线条,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他善于通过人物的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帝王的不同个性、气质,以表达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的评价。

图中的前汉昭帝刘弗陵,文静福态,从容沉稳,一副胸怀开阔、富有远见卓识的神态,俨然大国君主气派。刘秀是后汉的开国皇帝,胸襟博大,足智多谋。据《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刘秀身材魁梧,美须髯,口大高鼻,阎立本根据这些记载和自己对刘秀的评价,将其描绘成身材高大、两眼有神、双眉舒展,处处都流露出自信、豁达气质的开国君主。
曹丕在画中的形象,虽然有开国皇帝的气势,但心地狭隘,显得外露不含蓄,目光逼人,双唇微闭,一副骄横不可一世的神态。画中的蜀主刘备的形象则显得疲惫,面容忧郁,口微张,紧皱眉头,似欲吐心声而又不可言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能想到他那忙碌成疾却还是兴复不了汉室的无奈。画家笔下的隋文帝杨坚,细高的身材,长脸庞,头略倾,眼神不固定,似在左右溜转,紧闭双唇,一副颇有心计的样子。
总之,在画家笔下,那些有所作为的帝王,多半冠带轩冕、威严肃穆、睿智颖悟,一派雍容大度的神态,而像陈伯宗、陈叔宝、杨广等几个昏庸无能或暴虐亡国之君,却显得虚弱无力,刚愎自用。

画中除绘有13位帝王外,还绘有46位侍者。如,在陈宣帝的10个侍者中,6个姿态各异的下人抬着行辇,左右两人执扇相随,这些人中有的看似闷闷地抬着辇杆,有的面作苦色,有的回首企盼,有的则专心恭敬地侍候着皇帝。辇后跟着的两个侍臣刻画得也很出色,一个严肃地望着眼前情景而陷入沉思,另一个年纪大些的显露愁容。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其他,如侍从有男有女,服饰器物中有的挎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在的。
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历代帝王图》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作品,把帝王的气势和内心世界体现无疑,画家的色彩审美水平完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此图卷有别于魏晋时“秀骨清像”的类型化表现,而使人物肖像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