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大书法家
2018-1-1 青野丰隆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五大书法家是谁吗?

一、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 东晋)世称“书圣”。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伟大的书法家。
代表作品有:行楷《兰亭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楷书《乐毅论》、《黄庭经》等。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写出的字端庄清秀,飘若浮云,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王羲之《兰亭序》)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
二、欧阳询

(欧阳询字)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北仙桃)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称为“欧体”。
三、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玡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四、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 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里正直笔才会拿得正,才可以叫做书法。" 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
主要代表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五、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的主要书法代表作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令子帖》、《怀素自序》,其中《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