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艺术市场的七大疑问
2018-2-18 青野丰隆
已经走过的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热点多、变化多、期望多的一个年份,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敏感度空前增加,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非常敏感的一年。
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其发展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结构与形态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研究与分析不断复杂,影响艺术品市场的维度越来越多、越来越交叉,从而使得艺术品市场研究需要更多的数据、信息、知识与专业视角。也就是说,艺术品市场的观察与研究越来越专业化,把握市场脉搏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也是我们看到艺术品市场研究状况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一部分观察研究走向了娱乐化,观点五花八门,各执一词,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几乎没有相应的实证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一部分观察研究走向了专业化,这一部分的人群不多,而且良莠不齐,观察研究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也见仁见智。所以,我们强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是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市场前沿的发展进步而不断进入佳境。对2017年的回顾与2018年的展望,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虽然还处在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瓶颈已经暴露无遗,市场规模在萎缩,出现了规模平台瓶颈,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及新业态的不断生发等方面,可以说广受世人关注。整体上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近4000亿元的水平,拍卖市场整体规模也基本稳定在近600亿元左右的规模平台水平,一大批市场新业态与艺术品产业业态也在勃然发展。

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很多,其中最大的热点是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拍卖市场过亿元成交拍品最多的年份。我们以中国书画板块分析,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艺术市场一直比较稳定、比较受关注。特别是对艺术史的不断挖掘与认知的深入,可以说成为了中国书画艺术市场持久发展的一条隐含的驱动力。在我国书画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中,近现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我国书画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改良,再到以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为代表的艺术家融合中西艺术,这一阶段的书画艺术品不仅艺术水平高,而且在市场上的流转数量也多,像百年巨匠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师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书画艺术市场上抢手的流通作品,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中近现代板块不断受到追捧,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其重要性就愈发显示。在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调整过程中,书画艺术市场的热点很多都出自这一板块。从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艺术市场板块来观察,2017年也是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的一个年份。

2018艺术市场的七大疑问
出处:经济日报
近期,一组统计数据让我们重新回顾2017年的艺术市场:全球范围内,以人民币为单位计算,共有42件拍品超亿元成交,其中也包括3件在中国境内拍卖的珠宝。这态势的出现是建立在市场信心回升基础上的,但表象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仍然有其纷繁复杂的一面。2018年的艺术市场令人期待,但仍有七个问题萦绕在我们心头。
哪些板块会脱离低谷?如果珍贵藏品被猛烈地追逐,必定会有某些板块受到了冷落,“二八现象”在2017年的艺术市场中实实在在地凸显了出来。仔细观察,虽然影像艺术等新兴当代艺术品类并无起色,但寿山石、印玺等板块的行情不断提升。当一块材质并不出众,但题款优美、传承清晰的赵之谦刻青田石自用印章以1207.5万元成交,那么我们便可以期待更多的藏家和资金踏入这片投资蓝海。而在古代书画、青铜器等板块,虽然拍品数量少,征集难度大,但还是有很多行家愿意在古代书画板块寻寻觅觅。毕竟,如果能够找到珍贵的名人手迹,所获利润将会非常大。

艺博会热潮陷入停滞?
2012年以来,大部分中等规模的画廊的经销状况不够理想,这也导致艺博会市场失去了它们最大的金主。据《艺术新闻》预测,在未来的12个月内,新一轮的一级市场洗牌或将开始,5到10个中等规模的国际性艺博会将会消失。而在国内,艺术北京等艺博会的经营状况尚且说得过去,上海、广州、成都等各地的艺博会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国内的艺博会市场回暖也许才刚刚开始。

营利性艺术机构会减少网络交易平台建设投入么?
功能性网站仍具备超强的行业竞争优势,但网络交易却无法涉及艺术市场最核心的区域。“互联网+艺术市场”的口号喊了许久,网络艺术品经营历史也有十余年了,但大多数交易平台本身并无大的发展,可能与收藏者的消费习惯(现场购买或委托购买)有关。目前,在网络平台开发新的艺术项目,应该值得每一个艺术品经销者思索。如果影像艺术或多媒体艺术真正大规模走入市场,网络媒介的价值会得到进一步认可。

文物市场是否会有起色?
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文物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变革。曾几何时,发育不良的中国文物市场近乎失控。但经过了市场泡沫期,中国文物市场正在逐步走向秩序化。从宏观视角上看,市场对高端拍品的关注更加集中,佛教艺术、紫砂茗具等有较大幅度增长。从行业建设上看,文物拍卖管理、象牙文物拍卖、进口关税等法规政策取得重要突破。在鉴定专家盛昶砚看来,2017至2018年应为市场复苏期,新的资本将整合后重新进入古玩市场;2019年古玩市场进入新的升温期;2020年古玩市场又将达到另一个高峰期。

外资画廊是否会继续进入中国?
2017年10月,豪瑟&沃斯画廊(Hauser&Wirth)在北京与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并于12月21日宣布其在香港的新空间将于2018年3月26日开幕。除了香格纳、佩斯等早先进入中国的画廊,单独在中国开设分部的例子仍属于少数,但如列维·戈尔韦画廊(LévyGorvyGallery)等机构通过基金会形式投资中国艺术品的事件却非常频繁。随着中国藏家对欧美当代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炒作中国艺术品的外资画廊已无出路,但这并不代表外资画廊在中国完全失去了生存空间。

企业收藏是否会止于竞拍?
企业收藏的历史由来已久,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国内企业的收藏资金增幅较大,企业的收藏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目光多聚焦于流传有序的名家名作。但艺术品收藏作为投资手段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对于企业来说,收藏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拍得的藏品面向公众开放,使个人收藏变成一种公共服务行为。不知在2018年,在宝龙美术馆、龙美术馆之外,会不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美术馆的创办。

艺术和时尚真的混为一谈了?
杰夫·昆斯联手路易威登在年末推出一系列世界名画手包,着实让很多艺术界人士大跌眼镜。当杰夫·昆斯再次开始挑战人们的审美习性,大家的反应显得异常激烈,这可能因为杰夫·昆斯日益损坏的名声。2017年,他的凝视球系列作品涉嫌版本造假,巨大的舞蹈女人形象作品也被指出是赤裸裸的抄袭。当商业巨头们像打造一个流行明星那样簇拥着杰夫·昆斯,大家恐慌地认为这是商业全面掌控艺术的先兆。在2018年,艺术和时尚过度接轨的确值得艺术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