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产、创新 节目“云录制”实现“三不误”
2020-4-17 青野丰隆
受疫情影响,两个多月来,电视及网络综艺节目无法在演播室录制。影视工作者迅速反应,纷纷采用“云录制”的方式,保证已开播节目的持续播出,实现了防疫、生产、创新“三不误”。

形式新颖
所谓“云录制”,就是参与节目的嘉宾在非演播厅,通过视频设备连线交流进行节目录制。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萧盈盈告诉记者,看到疫情之下迅即出现的“云录制”节目,她一度很激动,认为“这是电视节目发展史上非常值得称道的一个创举”。
据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周海介绍,湖南卫视最先上档的“云录制”节目是2月7日晚10点的《嘿!你在干嘛呢?》和晚10点30分的《天天云时间》。这两档节目分别由《快乐大本营》刘伟工作室和《天天向上》沈欣工作室制作,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云录制”风潮。随后,湖南卫视的品牌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声临其境3》也依靠技术创新,通过“云录制”焕发了活力。《歌手•当打之年》通过芒果TV进行五地连线,实现了国内大型音乐综艺节目的首次台网互动。《声临其境3》特别节目《声临千万家》,采用“云录制”“云配音”,进行多地连线、异屏连麦加全民互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主持人和嘉宾隔着屏幕齐聚一堂。
浙江卫视的《我们宅一起》和《天赐的声音》两档节目也进行了“云录制”。《天赐的声音》总导演孙竞告诉记者,这档节目的第6、7、8期都是“云录制”。疫情之下,一些嘉宾不能到现场,“云录制”帮助节目克服困难,完成了录制。他坦言,“云录制”也带给节目组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不像一些音乐节目把一个歌手拍完就可以了,这个节目是合唱形式,还涉及中国杭州和中国台湾两地嘉宾的“云配合”,除了要做到声音和画面的同步,还要解决两地在“云录制”上的延时问题。不过,解决了这些技术问题之后,“云录制”带给演员和观众的就是惊喜。歌手王力宏就觉得很新鲜,因为他可以和电视里的人一起合唱,还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和节目里的其他嘉宾互动。这些都是他此前没有过的体验。
与前述综艺节目不同,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前一步》是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的节目。从2018年创办以来,节目一直致力于通过构建交流场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治理问题。导演岳月说,疫情发生以来,市民不能像往常那样来到节目现场,节目组就采取“云录制”的方式,让当事人在自己家里就可以跟专家团连线沟通。最近播出的《实体书店的诗和远方》这期,节目组请来了樊登、雷文军等名人,正阳书局负责人以及一些读书APP的创办人、书坊书盟创始人等,一起为民营书店的生存发展支招,视频连线多达9路。更可贵的是,“9路嘉宾之间的云端沟通不但畅通无碍,而且形成交锋。这是在演播室录制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效果。”岳月说。

权宜之计
网络不稳定,画质有点糊,甚至出现一些小事故,比如嘉宾的亲人、宠物闯入画面……这些都是“云录制”节目常见的问题。而且,这些节目往往因为没有演播厅、没有现场导演、没有妆发,成为“极简综艺”。但节目对嘉宾生活的还原和呈现,甚至那些小事故,不仅没有成为“翻车”现场,有的还成为节目的看点。
“虽然还不完善,但‘云录制’带来了相对低成本又高效灵活的节目制作模式,带来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和需求的节目理念。”萧盈盈说。但她也表示,毋庸讳言,“云录制”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权宜之计。它带来的最明显问题是节目形态的简单化和呈现效果打折扣,另外,并不是所有综艺节目都适合“云录制”,比如一些大型户外真人秀,对演播室条件、摄制团队的人数和机位等的配备要求比较高,可能就无法“云录制”。
孙竞说,没有新技术就没有“云录制”“云合唱”,《天赐的声音》一度面临很大的技术难题,也尝试进行了创新和开拓。
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主任黄宏彦认为,“云录制”需要突破已有的综艺制作经验,采用多项当下先进的高新技术,以确保节目质量,提高观众对“云录制”节目的参与度。比如《歌手•当打之年》《声临其境3》都曾面临技术和执行细节上的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几乎没有先例可借鉴参考。
不可否认,“云录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过渡性。黄宏彦表示,湖南卫视将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节目录制方式。目前,《天天向上》依然保留“云录制”方式;《歌手•当打之年》和《声临其境3》采取的是“云录制”和现场录制结合的模式;《快乐大本营》则采取了严格消毒防疫措施后的现场无观众录制。
查阅近期的综艺榜单和收视数据,转用“云录制”的综艺节目都带来了讨论度和热度的增加。但萧盈盈认为,热度过后,有的观众对部分“云录制”节目类似网络直播的简单状态,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

创新为本
周海认为,“云录制”是特殊时期背景下的顺势而为,也是电视媒体对互联网的反突围和借鉴。但技术并非节目的制胜法宝,内容创作和创新才能使节目拥有长久生命力。
萧盈盈指出,如何用创新思维来满足观众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需要影视工作者好好思考。比如,过去综艺节目都追求高大上和舞美服化道的高精尖,但现在,一些年轻人具有对节目内容快速消费的习惯,有的节目虽然不够精致,但很新鲜,他们也有一定的消费意愿。
孙竞说,“云录制”一方面是特殊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新的节目创作手法,启示我们今后更主动地尝试拓宽节目的想象空间”。
更多制作方认为,未来线下录制和“云录制”两者应互为补充,探索节目演进的方向。黄宏彦认为,“云录制”和线下录制各有优势和表达功能,节目在形式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内容创新。他说,在当今飞速发展的5G时代,AI、VR等新技术、新方式持续介入电视制作业,“疫情期间的‘云录制’为我们探索长视频与短视频的有效融合做了样本”。
岳月表示,“云录制”对《向上一步》而言是锦上添花,也是如虎添翼。“将来我们会和技术公司进一步探讨、合作,将‘云录制’升级,并和线下录制相结合,让更多百姓参与进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更好地发挥节目承载的舆论引导作用。”她说。

北京广播电视局复工防控指引:鼓励无观众录制
Via:搜狐娱乐
近日,为实现北京市各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科学稳妥复工复产,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复工防控指引(1.0版)》。指引表示,鼓励“云录制”和无观众录制,减少演播室人员聚集。节目录制现场人数应全流程控制在50人以下。超过50人以上规模的录制,要报主管部门备案。邀请外来嘉宾参与节目录制的,要对嘉宾进行登记备案,且需满足14天隔离要求。节目录制方案应尽量设计为无肢体接触环节。除正在录制的主持人、嘉宾、演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附:北京市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复工防控指引(1.0版)
(本指引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制定并解释,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归口并发布)
北京地区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众多、人员密集、工种复杂、流动性大,应当严格按照市、区主管部门的要求,实行精准复工管理。为实现北京市各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科学稳妥复工复产,特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各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要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疫情防控期间应遵循中央、市、区相关疫情防控管理规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建立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针对采录编播等工作特点,制定专项防控管理流程。
2。各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含临时性工作人员)管理,做到底数清、信息明。要建立内部工作人员备案机制,每日统计记录所属工作人员情况,包括身份证、联系电话、户籍地、在京居住地址、工作部门、近期是否离京、来(返)京日期、来(返)京工具(航班/车次、车厢、座位号)、来(返)京后是否满14天隔离要求、14天内是否有境内外疫区或疫区人员接触史、近20天内是否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等。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京政办发〔2020〕10号)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京津冀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对当日内有效验证的健康码予以互认。
3。所有参与广播电视节目采录编播等各环节的工作人员,以下三种情况必须满足其一:(1)近30天内未离京的身体健康人员;(2)来(返)京后已完成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的身体健康人员;(3)京津冀区域内、非在京居住,但已获得当地、当日内有效验证健康码的人员。
4。加强所属工作人员防疫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升防控意识和能力。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须严格遵守中央、市、区主管部门防疫规定,服从统一指挥,自觉接受健康检查。

二、采访管理
5。采访活动应尽量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形式进行。如必须外出采访,要做好记录备案,包括采访人、采访地点、采访对象、前往方式等。
6。外出采访应尽量乘坐自有公车或自驾,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所携带的设备要做好登记管理,归还入库时要进行消毒并进行记录。
7。采访对象应提前预约,并详细了解并记录对方情况(包括健康状况、行动轨迹等)。采访当日应做好健康码验证,确保身体健康。采访对象必须佩戴口罩。
8。采访地尽量选择空气流动性好的非密闭空间,现场人员应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离。所有采访活动要严格遵守采访地的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并配合做好健康检查。
9。进入京外重点疫区进行采访的,要获得采访地防控部门批准。采访中要遵守当地管理规定,全程做好严格防护措施。相关工作人员返京后要按规定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向所在单位进行身体情况日报告。
10。进入本市新冠肺炎收治医院进行采访的,在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报收治医院批准,并做好严格防护措施。采访中要遵守医院管理规定,不得影响病人、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和正常生活。

三、节目录制管理
11。鼓励“云录制”和无观众录制,减少演播室人员聚集。应尽量选择自有演播室进行录制,并制定完善的录制方案和应急预案。
12。节目录制现场人数应全流程控制在50人以下。超过50人以上规模的录制,要报主管部门备案。
13。邀请外来嘉宾参与节目录制的,要对嘉宾进行登记备案,提前了解嘉宾情况(包括健康状况、来京方式及日期、是否满足14天隔离要求、是否与疫区人员有接触等),满足14天隔离要求后方可参与节目录制。
14。节目录制方案应尽量设计为无肢体接触环节。除正在录制的主持人、嘉宾、演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15。演播室节目录制其他相关事宜,参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视听产业园区演播室复工防控指引》相关规定执行。
16。室外录制应密切关注每日疫情地图,将录制地点安排在疫情发生地1公里以外地区。录制时应遵循当地的各项防疫管理规定和要求。
四、节目编辑和播出管理
17。加强编辑和导播机房管理,进出人员和交接班要登记,到岗工作人员要确保身体健康,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18。在岗工作要全程佩戴口罩,操控设备要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换岗时要对操控设备进行消毒。所有移动存储设备在进入编辑机房和播出机房时应做消毒处理。
19。机房每天应不少于3次开启门窗或排风设备通风,不具备通风条件的应当增加消毒频次。
五、其他
20。所有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在工作区域须佩戴口罩。工作期间出现人员发烧或身体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1。工作中尽量采用电话或视频会议沟通,确需现场开会,应控制参会人数,并保证会场1.5米间距。会前会后做好消毒,并保持室内通风30分钟以上。
22。用餐尽量使用分餐制,进行区域错峰分散就餐,就餐应保持间隔1.5米以上,就餐时切勿相互交谈。
23。办公楼内所有公共区域每2小时消毒一次,卫生间便池及周边应使用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杀30分钟以上,洗手池、水龙头、台面等直接接触物使用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杀30分钟以上,达到消杀时间后均用清水擦净,并保持干燥、通风,同时配备洗手液或其他消毒用品。
24。办公区域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确需使用每次不得超过4人,使用牙签、消毒纸巾等触碰按键;楼梯间阻隔门应保持开启状态,减少接触面,避免交叉感染。
本指引适用于在京持证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企事业单位、区级融媒体中心等,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制定并解释,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归口并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