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世界递上一张文化金名片
2018-6-26 青野丰隆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 。1993年首次举行,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电影节于每年6月上旬举行,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2018年6月16日至25日举行。姜文出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了500多部中外影片。
2017年11月15日起,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通线上征片,"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国际影片展映"、"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接受在线报名。
2018年6月24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各项大奖揭晓。

一、上海国际电影节概述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
每年6月,为期9天的电影节如约而至,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创办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吸引了150多万中国观众,总计吸引近万名中外影人造访上海。
电影交易市场,不断发挥吸引世界各地买家、投资人聚焦、合作中国电影的集聚功能。电影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自觉将项目置身于国际电影产业的竞争格局中,讲述海内外观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故事。电影论坛也已成为产业风向标,自觉对焦中国电影,会聚世界业界精英,务虚与务实并重,头脑风暴与方法引领并举,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专业服务的品牌旗帜。国际影展是亚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电影展映活动,每年都会集中展映数百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成为最受大众热捧的观影嘉年华。

宗旨:宗旨是呈现并鼓励多元艺术创作,创办以来在专业架构及服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誉为是"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红毯不仅集聚世界各国著名电影人,同时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影片推广机会。
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
亚洲新人奖则推动亚洲原创力与生产力的结合,同时向世界推荐亚洲电影产业新生力量,关注中国乃至亚洲电影的未来。

二、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
瑞士和蒙古国合拍影片《再别天堂》问鼎最佳影片奖,评委会赞誉这部影片的故事“简单而不简陋,朴实而具诗意。”
中国影片《阿拉姜色》收获“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金爵奖评委会认为,“该电影坦诚而深刻,勇敢不妥协,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刻画了在面临生命终极问题时刻的希望和救赎。”
凭借在《星期五的孩子》中出色表演,21岁的美国演员泰伊·谢里丹获“最佳男演员奖”。女演员伊莎贝拉·布莱斯以影片《塔杜萨克女孩》收获“最佳女演员奖”。
加拿大导演兄弟罗德里戈·巴鲁索和塞巴斯蒂安·巴鲁索以《翻译家》擒获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评委会评语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爱、理解和激情的电影。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情感浓烈,痛爱并存。”
此外,美国影片《星期五的孩子》斩获“最佳摄影奖”。法国和比利时合拍影片《食肉动物》获颁“艺术贡献奖”。
日本影片《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夺得“最佳动画片奖”。来自荷兰的纪录片《漫长的季节》获“最佳纪录片奖”。

最佳影片——《再别天堂》
剧情简介:一对游牧民族的夫妻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一次常规产检中,当地医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危险,建议他们到相距较远的乌兰巴托医院治疗。他们之前两个孩子都流产了,这次不得不相信现代的医学科技。可是一个萨满预测说在不远的将来有一个人会死,这使得他们变得更害怕...

三、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名单
主竞赛单元
评委会主席:姜文:中国演员、导演
评委会主席:施南生:中国香港电影监制
评委会委员:拉亚·马丁:菲律宾导演、宋佳:中国演员、赵德胤:缅甸导演、曾剑:中国摄影师

四、影片展映环节
45家展映影院,覆盖了全市16个区,中心城区每个区至少拥有3家以上影院,郊区金山、奉贤、崇明等也各至少有一家影院,整体区域布点比较完善;45家展映影院共有33家星级影院,占比达73.3%;有不少展映影院的影厅运用LUXE激光技术、LED技术和杜比新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五、人民日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那些瞬间,被永远定格
6月16日的金爵盛典还在令人回味,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就迎来了尾声。10天,又很长。240个小时,一个接一个的电影活动目不暇接,留下无数精彩瞬间,也留下许多有价值的声音。一带一路、改革开放、合作、致敬、怀念……我们从中攫取一些难忘片段,并梳理出本届电影节的10个关键词,这是“碎片”,更是“拼图”。所有的这些,既是属于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记忆,更是属于未来的上海电影、中国电影、世界电影的财富。

一带一路:这或许是本届电影节“主角”最多的一次发布活动,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活动。6月16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首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29个国家的31个电影机构,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备忘录、
从2015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不断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从业者的交流,推进电影合作向更深领域发展。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率先设立“丝绸之路”影展单元,放映了菲律宾影片《鞋都往事》、爱沙尼亚影片《横风之中》等11部影片,深受上海观众和国内外电影人的欢迎。2016年,电影节将“一带一路”设置为国际展映板块的常设单元,并与爱沙尼亚塔林黑夜电影节、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格鲁吉亚国家电影中心达成四方合作协议。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了来自匈牙利、希腊、菲律宾、立陶宛、印度等13个国家的电影节和电影机构代表,共同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合作备忘录。2018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签约作为“再出发”的起点,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构建日益全面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

改革开放:6月2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的一幅幅海报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作为“电影的脸庞”,海报成为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的主要载体。6月12日至25日,“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年电影海报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地向公众免费开放。
海报展精挑细选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近180部影片的海报、片花和获奖实物,展现中国电影人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就。展览分为“传承”“荣耀”“开拓”“绽放”“步伐”“奋进”“新时代新起点”七大板块。本次展览的内容策划之一、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表示:“这些海报承载了时代的记忆。”
1993年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至今年已举办21届。展览特辟的专区展陈历届电影节主题海报,也见证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长步伐。

改革开放:6月2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的一幅幅海报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作为“电影的脸庞”,海报成为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的主要载体。6月12日至25日,“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年电影海报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地向公众免费开放。
海报展精挑细选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近180部影片的海报、片花和获奖实物,展现中国电影人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就。展览分为“传承”“荣耀”“开拓”“绽放”“步伐”“奋进”“新时代新起点”七大板块。本次展览的内容策划之一、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表示:“这些海报承载了时代的记忆。”
1993年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至今年已举办21届。展览特辟的专区展陈历届电影节主题海报,也见证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长步伐。

致敬:谢晋,这个带着记忆温度的名字成了本届电影节的热词。2018年适逢谢晋导演逝世10周年,电影节在“向大师致敬”单元集中展映谢晋导演的7部代表作品。
但怀念不止出现在影院里。金爵盛典现场,姜文满怀深情致敬谢晋,“这才是中国真正的伟大导演”。姜文曾在谢晋的电影《芙蓉镇》中扮演“秦书田”而一举成名。他回忆和谢晋导演初次见面的往事,“大二时,有一天正在吃饭,同学跟我说:快回寝室,谢晋找你。我问:哪个谢晋?”“还有哪个谢晋?!”姜文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寝室的,看到大导演谢晋真的坐在自己的床边。“谢晋导演说,想请我去试镜。如果没有通过,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因为我太年轻了。我不敢相信,一个这么有名气的大导演竟然对一个才20岁出头的年轻人这么客气和有礼貌。”

创新:6月19日下午,上海影城2号厅成了人气最旺的一个放映厅。银幕上,画着京剧中标志性白色脸谱的曹操率先登场并亮嗓。这一刻,观众屏气凝神,生怕错过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唱的每一个音。影片呈现的3D立体画面和异常清晰的全景声音效,更是让影迷的观影体验变得极其美妙。一位观众表示:“太震撼了!好像在剧院里近距离看戏一样。
这是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的世界首映现场,也是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中唯一一部戏曲电影。影片由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执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言兴朋领衔主演。1988年,由上海京剧院创排完成的新编历史题材京剧《曹操与杨修》首度亮相,开启了“性格京剧”、“意念京剧”先河,也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30年后,《曹操与杨修》集结了原班人马,以电影版本首度献映大银幕。借由新技术,传统京剧艺术在新载体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创造性地转化为更能保存下来的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六个字:非常态,非套路。”滕俊杰说。

温情:6月20日下午,电影节上出现了温暖的一幕:演员梁天和女儿梁小凉一起为他们合作的情感喜剧《让我怎么相信你》“站台”。梁小凉是这部剧的编剧之一,梁天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梁小凉说:“父亲一辈子都在演配角,我特意为父亲写了一部男主角的戏。”梁天非常感动,也不忘调侃自己:“原来一直是剧组的备胎。迄今为止,一共演过不到三回主角,这次感谢女儿为我圆梦。”
这是梁小凉给父亲的意外惊喜,但梁小凉也获得了一份“意外惊喜”。她说:“这部戏拍摄期间,我和父亲在一起待了45天,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父亲相处这么长时间。”和生活中一样,《让我怎么相信你》讲述的也是父爱的故事。梁天表示:“电影很接地气,这个题材应该被更多关注。”

本土:经典影片《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拍摄于1962年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影片生活气息浓郁,充满海派风情。当年,该片集聚了刘侠声、文彬彬和范哈哈等上海一批知名滑稽戏演员,用沪语拍摄,后因成本有限,未能录制同期声,只得采用普通话后期录音,以普通话的版本公映。为重现该片的沪语喜剧魅力,上影集团、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电影技术厂和谢晋电影艺术基金会共同对影片进行了重新打造。经过沪语重新录制、2K画面修复、音乐重新录制,焕然一新的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了。

技术:电影的基因里自带科技。不断更新的科技成果放大了观众的影院体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以杜比视界格式展映 《泰坦尼克号》《魔兽》《神奇动物在哪里》《小丑回魂》《危机13小时》《碟中谍5》六部影片。
而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经典3D电影《阿凡达》,在本次上海电影节以10福特朗伯(10Foot Lamberts,10FL)亮度调光3D版本向观众呈现。这是中国自2008年将3D电影作为商业放映以来,首度以10FL调光版为母版,作为观众的另一观影选择。在此之前,大多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3D电影,因应影院的放映亮度局限,都是以3.5-4.5FL调光的母版制作的。
不止电影放映技术在更新,服务电影拍摄的技术也在更新。6月18日,“拍摄在上海——上海影视拍摄指南2018”在电影节上首发。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2018版《指南》上的图文资讯“动起来”,剧组制片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完成费事费时的勘景任务,为影视企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知名电影人施南生说:“各行各业所有的新人都一样,要懂得自己做什么,要学好自己学的事情,可能有人快一点,有人慢一点,但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派拉蒙影业泰德·席洛维茨说:“中国距离好莱坞还有多少年的差距,这不重要。中国电影同行的工具和人才和西方一样,你们没有理由制作不出跟我们一样好的、甚至比我们更好的电影来。我不觉得这里有任何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