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日期: 2018-03-02
浏览次数: 41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2018-3-1 青野丰隆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一、马头墙的名字由来

 

1.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2.马头墙的形成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它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损失十分严重。何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办法,并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二、马头墙的特点

 

1.是以黑白为其主色调,彰显出其明朗而古朴、大方而雅致的风格;

2.以高大为其主形态,表达出其高昂而进取、奋发而不屈的志向;

3.以精致为其主格调,勾勒出细致而精心、求异而创新的心态。

4.墙头高出于屋顶,随屋顶坡度层次跌落,以斜坡长度定位若干档,墙顶挑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博风板,其上安装座头(马头)。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三、马头墙的种类

 

按“阶层”(阶梯的层数)分,有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等,也可称一叠式、两叠式……,以三阶、四阶为常见,多者可达五阶。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种,比如坐吻式就是指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吻兽”系中国古建筑的标志性构件,常见于北方古建筑特别是皇宫、官邸的屋脊之上。而这些款式和分类都视房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异。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还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马头墙的跌落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四、马头墙的功能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组成部分。虽然人们常说,建筑是空间艺术,但一栋建筑物的存在,首先还是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实用功能。因此,我们在探讨马头墙的功能时,也还是先探讨它的实用功能。

1.    防火功能:从前文所述马头墙的起源,我们已知马头墙的首要功能是防火,故马头墙又名“封火墙”“防火墙”。徽州古时因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因徽州地少人稠,人口密集,所建宅屋大多彼此相连,一家失火往往殃及邻里,“火烧连营”,损失惨重。采用马头墙的方法,能有效阻隔两幢相连的房屋,防止火势蔓延。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就用竹竿把马头墙上的瓦片推掉,让火势冲上天空。同时由于马头墙内一侧被大火烧烤会向里倾倒,马头墙内部的沙土和砖块此时可以起到抑制火势、降低险情的作用。马头墙与马头墙之间的通道又称水道,在火灾发生时可便于运输水源灭火。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2.    防风功能:徽州民宅的马头墙一般可高出屋顶数尺,一方面能有效阻挡冬季寒风直接灌入屋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风防寒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徽派建筑采用的是小青瓦,体积小、重量轻,所以马头墙可以有效挡住大风吹翻屋瓦。

3.    防暑功能:除了马头墙以外,徽州民宅的另一大特点是每座宅院内至少有一个天井,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还具有汇集雨水、产生“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效应。而耸立在天井周围的高高的马头墙与其相配,则组成了一个向上的竖直通道。这个竖直通道在酷暑炎夏之际,可产生类似的“风洞效应”,促使冷热空气的对流,从而起到防暑降温之效果。另外,马头墙是空心墙,中间夹有大量沙土,其隔温效果比一般实心砖墙好得多。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4.    防音功能:即隔音作用。而徽州民居则多是一家一户、相对人少的客观因素以外,主要是两者的建筑结构差异造成的。

 

5.    防盗功能:所谓防盗功能并不是马头墙原本设计、建造时考虑的因素。但从马头墙的构造与实际应用效果来考察,马头墙的高大耸立在客观上会大大增加“梁上君子”型盗贼出入偷盗的难度,减少盗贼光临的机会;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四、马头墙的寓意

 

为何叫马头墙?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马头墙的玄机•中国建筑艺术

 

 

马头墙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过程,是无数不知名的徽州的能工巧匠不断实践、探索、改进、总结的结晶。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