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江山多娇》:绿水青山的诗意表达
2022-05-17 青野丰隆
2022-05-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邓清柯
日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为“湖南政协林”设计的永久性标志物——大型雕塑《江山多娇》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楠木村落成。该作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意象优美,是一件给人以独特视觉体验的山水实景艺术作品,在创新表达上作出了探索,呈现出许多亮点。
时代气象的恢宏展示。作品既从“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一湖湘地理景观来把握,又从新时代新征程这一当代中国文艺工作的历史方位来思考,以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热忱描绘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恢宏气象,显示出独特的时代气息和价值,体现了立意的高远深邃。

传统美学的当代呈现。作者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的丰厚滋养,把“三山五岳”“三生万物”等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智慧,运用于雕塑作品创作中,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厚度,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上作了尝试。仁者乐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山一直是人们精神寄托的载体。雕塑主体由五座山峰形成,意指三山五岳。三山五岳是中国人意识中锦绣江山的代表,也是人文汇聚的高地。作品巧妙地将中国人对三山五岳的人文情感融入环保主题。雕塑中的树干空间可以容纳3人进入,让动态的人树形成互动景观,表达了“三生万物、三人成众、众心成城”的意蕴。同时,作品符合中国以意入境的山水画传统美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探寻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意趣。
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作品秉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理念,巧妙地把树的形状按人的形体展开,寓“人体”于“树体”之中,既见“物”,更见“人”,营造了一个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美好场景,反映了哲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标识。作品主体上茂密耸立的大树冠,代表着无限生机,意味着地球是由人类与生态共同组成的生生不息的系统。树干的正中心位置是正圆形的人类头部造型,树下人的形状像张开双臂拥抱着树干,象征树需要人的呵护。作品中的镜面折射出人类的行动与大自然相互影响的互动平衡关系。山中的树,树中的人以及夜晚灯光下的人,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彰显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实现了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与统一。

发展理念的艺术诠释。“青山绿水是最大的本钱。”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表明,山青青、水盈盈,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发展境界。基于这样的认识,雕塑家把作品做成绵延起伏的金色山峦,象征金山,并使之与周边的大地、青山、绿水自然地融为一体,使艺术的山与现实的山交相辉映。同时,嵌入山中的七棵树则象征青山,并淡化树干树枝树叶的绿色,着重以光彩夺目的金色来显示。作品把山水、雕塑、环境、观念结合在一起,通过材料、造型、光影、色彩之间的交互作用,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情境,直观地反映了人与环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诗意地表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人民江山的深刻指向。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表现生态文明思想,从深层次看还蕴含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在主题。作品紧扣江山、人民和绿色三个关键词,把“绿色”作为纽带,以“江山”立意,突出“人”的形象塑造,揭示了江山与人民的内在联系。作品一方面表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人民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是建设美丽江山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这使得作品主题进一步升华,显示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上的大格局、大气象。

大型雕塑《江山多娇》为主题作品的创新表达提供了鲜活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重大主题的表达,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做到“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善于从时代之变、中华之美、人民之呼中萃取题材;不能囿于单一思维,必须从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等多角度充分挖掘,形成多维度呈现的合力;不能停留于概念化,必须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说话,不断增强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含量和艺术力量。

舒勇
舒勇,1974年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国际著名艺术家,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执行主席,中南大学客座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意大利IVNA终身名誉会员,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参展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艺术家。
阿斯塔纳世博会组委会、上海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总统外交平台g-global联合颁发的杰出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性雕塑《丝路金桥》创作者。

影响评价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媒体”“身体媒体”“事件媒体”。他活跃在行为艺术、油画、建筑、电影、策展、音乐、新媒体、环保、广告、营销等众多领域里,在国内引起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地球在流血”被南方日报、文化广场等媒体评为二十世纪十大前卫艺术。有关地球在流血的故事被写成报告文学和电影剧本。使得行为艺术的在中国社会上的影响力由此进入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点爆行为艺术的社会性。“新载体绘画”引起全国性轰动,被光明日报等媒体评为2002年度十大社会焦点新闻。“九问深圳”引起轰动被羊城晚报评为2005年十大文化事件。
舒勇的作品糅合了政治、商业、社会、媒体的属性,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 他用现实的政治、商业、媒体和狂热的社会理想以及自己的身体为创作材料,诞生了一件件荒诞、气势磅礴的作品。在具象和抽象、简单和复杂、似懂非懂之间,生动的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现实社会就是舒勇的艺术实验场所。将他20 年的作品链接在一起时,我们能强有力的感受到中国社会近二十年的脉动。

2022年2月18日,舒勇以“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的第755天,也是他推出新系列绘画作品《一起向未来》,这一系列作品聚焦抗疫精神和奥运精神,把冰墩墩和雪容融、五环等奥运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景观等结合起来,用传统技法表达现实关切,以中国式的笔墨和神韵传递出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