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卫城·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1 青野丰隆
雅典卫城(Acropolis),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平方千米,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这也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典建筑群。

一、建造历史
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最初,卫城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山顶四周筑有围墙,古城遗址则在卫城山丘南侧。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在古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雅典娜生于天父宙斯的前额,她将纺织、裁缝、雕刻、制作陶器和油漆工艺传授给人类,是战争、智慧、文明和工艺女神,后来成为城市保护神。希腊英雄时代的城邦战争中,她是希腊军队勇往直前、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城邦国家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象征。因此,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又成为宗教崇拜的圣地,雅典城市因故得名。希腊波斯战争中,雅典曾被波斯军队攻占,公元前480年,卫城被敌人彻底破坏。希腊波斯战争后,雅典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卫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卫城的全部建筑。
公元前5世纪,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邦里,从平民中产生了工商奴隶主。他们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联合了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平民群众,进一步战胜了经营农业的贵族奴隶主,建立了城邦范围内的自由民民主制度。这时候奴隶制并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工业是古典社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在这些城邦里获得更加多的政治权利。

自由民民主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大繁荣与平民文化中健康、积极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一场生死攸关的艰险战争中(公元前500~前449年),打败了实行专制制度的波斯的侵略,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光辉的高峰。希腊建筑也在这时结出了最完美的果实。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古雅典全盛期领土面积约1600k㎡,有25万人口。而同时期的科林斯有9万人口,阿各斯(Argos)约45000人,有些城邦只有5000人或更少,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波斯的侵略,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类型丰富了许多,建造了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船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物。而建设的重点是卫城。

二、雅典卫城建筑的设计结构
雅典卫城具有古代希腊城市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 ,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平方千米,坚固的城墙筑在四周。自然的山体使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高地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地形十分险峻。雅典卫城内前门、山门、雅典娜胜利女神殿、阿尔忒弥斯神殿等建筑,都仅存残垣。雅典卫城东南的卫城博物馆馆藏丰富,建成于1878年,共有9室,珍藏雅典卫城内神庙中珍贵石雕、石刻等。海神波塞冬送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帕特农神庙的雕刻装饰是由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从神庙西山墙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档间饰上都可以领略大师的伟大。由92块白色大理石饰板装饰而成的中楣饰带(另一资料的叙述为:柱间是92堵刻着各种神话故事的庙墙)。有描述希腊神话内容的连环浮雕,浮雕所表现的紧张的搏斗,人与怪兽的撕扯生动逼真。天神们或威武或飘逸或闲散的姿态巧妙地贯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弯曲、战袍的飘扬、眼神的哀喜无不透露出雕刻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理性的思索。
雅典娜女神庙在山门右前方。雅典娜女神庙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产地就在雅典附近。18英尺长、12英尺宽的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亚式门厅和一个约呈方形的内庙组成。一条饰以高凸浮雕、宽18英寸的中楣饰带,围绕在建筑物外部。神庙分前庙、正庙和后庙,在神庙东面有一个执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

三、雅典卫城的名称之谜
雅典的城名来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边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为这座城的保护神,海神波塞冬也想获得新城的归属权,他们互不相让,于是争夺起来。后来,神王宙斯裁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从里面跑出了一匹象征战争的战马。而雅典娜用长矛一击岩石,石头上立即迅速地生长出一株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橄榄树。橄榄树象征着和平和丰收,人们欢呼起来。于是,雅典娜成为了新城的保护神。人们用她的名字将城命名为雅典。并将橄榄树栽满雅典各处。

雅典娜:
是宙斯最疼爱的女儿,她的母亲是智慧(思虑)女神墨迪斯,宙斯的第一任妻子。墨迪斯在怀孕时便感觉到她将生下一个非凡的女儿。有预言告诫宙斯即将出生的孩子将对他的霸权统治构成威胁,于是宙斯趁与墨迪斯亲热之际将她吞入腹中。但是雅典娜并没有死,反而吸收了其父的力量和其母的智慧。一个月后,雅典娜诞生了!
传说中雅典娜是从宙斯的头颅中诞生的。吞下墨迪斯的宙斯开始头疼欲裂,诸神都无法医治。宙斯的哥哥波赛东叫来火神用凿子将宙斯的头颅凿开,刹那间,一位身穿盔甲的美姑娘从头中跳出,而且高呼胜利万岁,然后跳起了舞。她头戴光芒四射的头盔,身披华丽的铠甲,手持闪闪发光的长矛。当看到这位少女时,众神无不赞叹、惊异,整个奥林匹斯山都被她的舞步所震动。 由于雅典娜一出世就不是光着身子,而且终身未婚,因此雅典娜又成了处女贞节的标志。

四、特色的建筑艺术表达
希腊雅典卫城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阿克罗波利斯建造的神庙,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 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雅典卫城的山门正面高18米,侧面高13米。山门左侧的画廊内收藏着许多精美的绘画。多利亚式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造的楼门普罗彼拉伊阿、埃莱库台伊神庙、雅典娜神庙等均建造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黄金时期。
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 。如果把卫城看作一个整体,那山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协调,构成完整的统一体。它被认为是希腊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卫城的古迹中,著名的有山门、帕提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女神庙。

如果设想卫城的平面图是一片树叶,那卫城的入口就是叶柄。走进入口,迎面第一个建筑群就是山门。 它建于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设计。这是一座大理石建筑,中间是宽大的门廊,两边是柱廊,通往卫城的圣道即由此开始。门廊的两翼不对称,北翼过去曾是绘画陈列馆,南翼是敞廊。土耳其人占领时期,曾将山门作为火药库,土耳其总督也曾在此居住。1640年,山门因遭雷击而受到严重破坏。
卫城里各座建筑雄伟壮观,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威严的古城,十分庄严气派。
这里集合了雅典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等等各座神庙,散发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古典韵味,尤其是雅典娜神庙,它是卫城的典范建筑,被列为闻名世界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神庙别出心裁的雕刻技术,更有各种装饰点缀其中,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不朽,尽情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古老魅力和庄严气魄。

五、雅典卫城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
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第三,给各行各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坚苦卓绝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的辉煌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工匠的积极性很高。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tarch,约46~120年)写到卫城建设时说:"大厦巍然耸立,宏伟卓越,轮廓秀丽,无与伦比,因为匠师各尽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竞赛,不甘落后。雅典建筑群达到了古希腊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六、雅典卫城景点介绍
城门:大门(Boule Puli)古卫城的入口在山丘西侧,这座门和登爬山丘的阶梯都是罗马时代的建筑。步上右侧阶梯,中途阳台的左侧可以展望山丘下朝南延伸的古安哥拉遗址(Ancient Agora)。也有阶梯从阳台通往地下层,可以一路下到古卫城底边的古井。
山门(Propylaea)是卫城的真正的入口,多利安式及奥爱尼亚式列柱巧妙地穿插并列,气势雄伟。以前山门是由两侧的宫殿组成的,如今仅剩五个门的柱子。
卫城前门(Propylaea)于公元五世纪建造,这座门通往卫城的圣殿,门分三部份:由左至右为北翼、中央楼及南翼。中央楼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亚柱式列柱,入口共有五处,入门两侧各有三根爱奥尼亚式列柱。外侧多利亚式列柱令人升起威严之感,而内侧的爱奥尼亚式则优雅迷人。北翼建筑保存较完整,房间壁面有古代著名画家霍里克勒特斯的画,称为Pinakothiki。南翼乍看下似乎和北翼成对,但它其实只是柱廊建筑,且规模比较小。

著名建筑群
雅典娜胜利女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也称无翼胜利女神殿。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技艺与战争女神,她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获胜,成了雅典的保护神。位于卫城前门南翼旁,是座具有爱奥尼亚式列柱的优美神殿。传说雅典市民为了使胜利永驻,就将胜利女神的双翼砍下,这就是无翼胜利女神殿的由来。这座神殿历经兴废盛衰与战火洗劫,17世纪英国人又拆走了许多浮雕,到二十一世纪就只剩下几座11米高的圆柱。
阿尔忒弥斯神庙(Artemis Brauronia):阿尔忒弥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月神与狩猎女神,这里原本是奉祀阿尔忒弥斯女神的地方,左侧还有四方形的土台遗迹。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Temple):卫城上最负盛名的一层建筑,更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帕特农神庙可以说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庙宇,出现在基督教产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庙宇,神庙长70米、宽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环绕,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径2米,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大约是巴黎圣母院的1/3,但较之早了1500年。
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卫城博物馆位于卫城东南角,于1878年完工。为了使博物馆的高度不超过卫城山上的古建筑,博物馆是挖开土层建成的。除了青铜器和希腊古瓶由国家博物馆保存外,自1834年卫城山各神庙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这里,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胜利女神"及四根存于氮气箱内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馆对研究和发展古希腊雕刻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七、世人对雅典卫城的感慨和印象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是一段飘动的神话,这里曾是整个世界思考的中心:西方哲学、民主政治、奥林匹克、《伊利亚特》、《荷马史诗》每一个名词都牵动着人类的灵魂深处。雅典的卫城,希腊的眼睛,尘世间每一个旅行者精神与理想的栖息地。穿过布拉卡区(Plaka)的大片希腊特色民房,就到了著名的阿克罗波利斯山。它背向山下的平民住宅 ,向海的一面峭壁陡立。深吸一口气,卫城就在面前,触手可及。拾阶而上的 脚步自然变得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做了恶客,惊扰了沉睡千年的众神。很难描述第一眼看到卫城的复杂心情,昔日的壮观华美,如今只余断壁残垣。巴特农神殿庙顶屋盖无存,内里空空如也,女神像流落异邦,地面到处坑坑洼洼,墙根躺着坍塌的墙石残柱。乱石嶙峋间惟有那几根大理石柱依然擎天而立,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却也尽是往日烟尘了。也许,用"独留残垣笑西风"来形容这座古城再也合适不过。它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是"历史与艺术最璀璨的源泉"。

奇怪的是,眼前的种种残损破旧却丝毫不带凄凉之意,反倒让人无端生出些许眷恋。坐在神殿的石柱下,日光从迤逦的云朵中照射下来,微风吹过廊柱,彷佛欢快的手指拨动着竖琴琴弦,悬崖下浩瀚的爱琴海一片澄蓝,波光粼粼,卫城笼着几分神秘安详之美,让人不由得闭上眼睛,与之开展一番心灵的对话。整个卫城最吸引人也最震撼人的正是这一份历经苦难战乱洗礼却留存下来的最平静的精神。
那一根根屹立千年的石柱,摸去粗糙坚硬,叩之锵然有声,无言无语,却自有灵魂在内里跳舞。这一种看淡世事的风骨也熏染着卫城的子民们。每天伴着世界上最丰厚的遗产而居,雅典人却不露半点骄横之态,活得淡定闲散、从容不迫。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和深情的吟唱,海边悠然伸着一排排钓鱼竿,没有收获固然毫不在意,有鱼儿上钩也只是淡淡一笑,活脱脱应了那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和所有现代的城市一样,雅典也面临着传统与发展之间的碰撞,雅典人的选择是果断明了的,他们从不会容忍现代化的脚步掩住古文明的风彩。为了把二百棵橄榄树林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雅典人可以改变城市建设的计划。你不得不佩服,这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后代,任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们自有理想国,踏海放歌,悠然在爱琴海的水天相接中经营着自由的心灵、睿智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

夜深时,喧闹的城市安静下来,雅典已然入睡。遥望卫城,一根根白色大理石的廊柱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火焰般明亮的光芒,在漫天繁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典雅圣洁,有如一位女神手擎火炬默默地守护着她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