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160年,马首回归圆明园 2020-12-1 青野丰隆 2020-12-1 来源:观察者网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今天(1日)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马首归园,树立了新时代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成功范例。国家文物局会同北京市有关方面,选定圆明园正觉寺作为马首铜像展示场地,文物建筑文殊亭作为马首展区。国家文物局现将马首铜像正式划拨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划拨入藏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向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交接了马首铜像划拨入藏清册。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文化遗产。据悉,《百年...
发布时间:
2020
-
12
-
01
浏览次数:23
从“凡尔赛”到“富贵花”:蒙淇淇微博甜宠文背后的阶层想象 2020-11-16 青野丰隆2020-11-13 来源:澎湃新闻11月7日中午,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蒙淇淇”发布了一条微博,宣称自己以每月两万五的薪水雇佣一名规矩且有水平的保姆,这条暗搓搓炫富、晒老公、自比人上人的微博很快就引发了广大网友对她的好奇心,她在微博中过往的发言被逐条阅读,并迅速传播,尽管事件发酵后两万五雇保姆的微博已经被删除,却也并不能阻止这场网络风暴继续呼啸。仅仅两天时间,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就在大众娱乐中被重塑成了“国产凡尔赛文学”的代表人物。11月9日,又是一个中午,自称国产凡尔赛学创始人的网友“小奶球”为凡学致悼词,宣布本格主义凡学的死亡,同时默认了“凡尔赛学”与“凡尔赛文学”的同一性。在11月10日娱乐媒体“娱理”对蒙淇淇的采访...
发布时间:
2020
-
11
-
16
浏览次数:30
“重建圆明园”之争 2020-11-14 青野丰隆2020-11-1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钟煜豪秋冬之交,是圆明园最美的时节。@中国新闻网 近日发布的视频报道介绍,皇家御园,层林尽染,既浸润着秋的浓郁色彩,又透露着冬的安详宁静。不过,在遗址之外,“重建圆明园”的话题经由国家文物局答复推向台前,引发舆论热议,其中近乎是一边倒地反对。 事实上,早在2011年,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包括研究论证圆明园的恢复重建。持续多年的争论中,“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而一份由新浪网2011年发起的投票显示,77%的网民选择反对重建圆明园,并认为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
发布时间:
2020
-
11
-
14
浏览次数:18
书法,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愫 2020-10-29 青野丰隆书法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载体,对于我们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凡。哲学家熊秉明曾经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不单单只是因为文字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载体而已,更是因为书法艺术契合了我国的文化特质。千百年来中国的书法发展,离不开民间百姓的传承,也离不开古代君王的推崇。书法具备了一种文化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晋代战乱的时候王导慌忙过江,也没有忘记要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服里,立誓“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唐太宗作为非常喜爱书法的君王之一,曾经更是背后指使萧翼骗取《兰亭序》,临终立下遗嘱让太子李治把《兰亭序》放入陵墓陪葬。可见书法艺术从古至今就被人们所重视。 书法艺术,是属于我国的独特艺术,跟大熊猫一样,产地只有MA...
发布时间:
2020
-
10
-
29
浏览次数:20
追随还是超越?日本近代油画的启示 2020-10-17 青野丰隆2020-10-12 来源:澎湃新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美术界也与西方交流渐多。虽然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不乏出现日本本土的东西,但在整体发展方向上,在判断准则上,还是多依赖于西方的价值观,并没有摆脱西方艺术权威的笼罩。近期出版的《交织的目光——西方绘画500年》中,本文作者梳理日本近代油画发展史后认为,“满足于同步是不够的,必须有超越精神,不只是表现技巧和形式上的超越,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建立东方油画的价值观。只有超越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同步,才能继承西方油画的精髓,才能有油画的新时代。” 在欧洲发明的“油画”,是不是同样也可以在东方国家开花呢?我们东方人学习油画,只是模仿学艺?还是通...
发布时间:
2020
-
10
-
17
浏览次数:31
当我们喜欢五条人时,我们在喜欢些什么? 2020-10-14 青野丰隆2020-10-14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渡水崖事到如今,一定还有人没看过《乐队的夏天》,但你应该听说过“五条人”。仁科、茂涛,两个广东海丰人,携一支小众民谣乐队,通过《乐夏2》这档网络综艺,让全国各地的男女老少听到了他们的歌,也掀起了有关他们的各种讨论:“五条人”到底代表草根,还是知识分子;是好笑的,还是其实很严肃;是书写浪漫诗意,还是记录现实主义……“五条人”出现在《乐队的夏天》这件事,也值得一谈。客观地说,《乐夏2》根本称不上成功,它们选择“五条人”并抓住时机捧红他们,说明了内娱对亚文化资源的挖掘程度之深,和对独立音乐市场的夺用。所以,是时候多作一些思考了:当...
发布时间:
2020
-
10
-
14
浏览次数:2
《夺冠》之后,体育电影还会那么香吗? 2020-10-6 青野丰隆体育电影之难,大导演陈可辛应该已经深有体会了。《夺冠》(原名:中国女排)上映已有10天,总票房4.81亿,口碑也呈现出两极分化。在《夺冠》之前,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都取材于真实事件,凭借独特的陈氏煽情技法收获了满堂彩。陈氏煽情大法到了体育领域似乎没那么灵了,这不禁让我为他执导的《李娜》捏了一把汗。我并不会去怀疑陈可辛导演的水准,只能说体育电影并不是电影的富矿,拍摄过程中的难言之隐恐怕“罄竹难书”。未来,还有导演有胆量涉猎体育电影吗?写实,还是架空? 从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夺冠》不失为一部制作水准还算上乘的商业片,重温中国女排里约夺冠的历程依然令人热血澎湃。但是,这部电影对于...
发布时间:
2020
-
10
-
06
浏览次数:24
《艺术家们》:冯骥才用八十年代情怀完成一生的总结 2020-10-2 青野丰隆2020-10-01 来源:澎湃新闻 继今年一月的《俗世奇人全本》后,冯骥才又交出了一部新作,这次是长篇小说——《艺术家们》。 这部新作的第一句是:“我一直想用两支笔写这本小说,我的话并非故弄玄虚。这两支笔,一支是钢笔,一支是画笔。我想用钢笔来写一群画家非凡的追求与迥然不同的命运;我想用画笔来写惟画家们才具有的感知。”照片里的冯骥才一手握着作画的毛笔,一手拿着写作的钢笔,笑容满面。摄影 杨飞它让人想起冯骥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他一手握着作画的毛笔,一手拿着写作的钢笔,笑容满面。9月28日,由《收获》杂志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艺术家们》研讨会在上...
发布时间:
2020
-
10
-
02
浏览次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