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让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一) 2018-8-7 青野丰隆 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走出国门,首先要过自己国民这一关,才能走向世界,民族音乐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音乐机构、制作公司,唱片公司,歌唱家,音乐人在各自领域共同努力,了解历史,深入民间,挖掘素材,研究表现形式,研究世界流行趋势,形成良好氛围,吸收国外音乐发展优秀成果,基于民族特色,创新发展,跟上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对外发展的步伐,争取让中国音乐早日走向世界各地,让世界更多地方的人民喜欢听中国音乐。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族的大众的时尚的流行的,让利益驱动动机,把艺术价值体现在商品中,体现在商业模式中,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走的更远。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几大问题。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什么区别?前者是听觉的享受,后者是心灵的享受。不存在谁比谁更好,只是欣赏前者和后者的人有很多观念上的不通,前者认为后者卖弄,后者认为前者肤浅……我的水平刚好夹在中间稍偏后者,但是现在也慢慢发现了前者亦有广阔天空。流行音乐的歌词可能听起来毫无意义,至于旋律就更杂了,但是流行音乐追求的不是“听起来有意义”,不要求有主题,而要求的是一种听觉上的冲击,进而由听觉带动心情甚至思绪;中国民族音乐似乎刚好相反,带歌词的音乐追求的是完整的表达一定主题,不带歌词的纯音乐就更追求要有细腻的主题和涵义了,似乎要拨动人的心弦,由内而外,心动了情才动,这一...
发布时间: 2018 - 08 - 07
浏览次数:50
平凡人的史诗——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8-8-4 青野丰隆 环球网:今年是影视作品现实主义回归年,现实主义题材回归主流已成必然。由沈行编剧并执导,王茜华首次担任制片人并领衔主演,于震、王挺、荆浩等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的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自央视一套黄金强档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屡破2。7月2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专家学者们及该剧的播出方代表、制片方、主创代表就该剧的内容和立意等方面在会上进行了深度探讨。范咏戈:一部带有史实的现实主义大剧“作为一部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我个人的评价认为,在陕北农村的变迁史当中,《岁岁年年柿柿红》写出了农民的心灵史和情感史,是一部带有史实的现实主义大剧,也是一部完美的诠释了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大片。”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还表示,“首先,选择现实主义题材,我一直这么认为,不只需要情怀,而且需要能力才能驾驭。因为现实是一直在变化当中,能在这种变化当中抓到永恒,抓到了本质,很不容易。这部剧我感觉到在主题上抓住了重点,就是——去、走、存、留。”李准:一部片子能够上中央台,需要眼光,需要胆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纪念改革重大事件,有很多片子在做。拍中国北方农村一个普通的底层劳动妇女在改革开放40年的经历,居...
发布时间: 2018 - 08 - 04
浏览次数:34
西方音乐家故事·格里格 2018-03-10 青野丰隆 19 世纪后半叶,欧洲各民族音乐文化勃发兴盛。在似乎沉寂的北欧,升起了作曲家格里格这样一颗光焰夺目的明星。      爱德华·格里格于1843 年6 月15 日诞生在挪威的卑尔根。祖上是苏格兰人。父亲经商,并兼代英国驻卑尔根的领事。母亲是挪威人,还是一位音乐修养很高的钢琴家。格里格小时候,家里每周举行一次音乐爱好者们的音乐会,于是他渐渐地爱上了音乐。6 岁时,他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母亲特别喜欢莫扎特以及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音乐,格里格也就从小耳濡目染与这些作品相从为伍,结成了亲密的伙伴。12 岁,他开始学习作曲后,更是情痴神迷。一次学校的作文课上,他竟将一首变奏曲交给了老师。格里格父母的朋友中,有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布尔,他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之一,并曾创建了挪威第一座国立歌剧院。1858 年,布尔旅行演出归国后,特地来看望老朋友一家。格里格为布尔演奏了自己写的《德国主题变奏曲》,布尔大为赞赏。于是,他建议格里格的父母送孩子去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于是,15 岁的格里格告别了父母和家乡,独自来到莱比锡,开始了四年的音乐学院学生生活。    毕业回国不久,格里格结识了比他年长一岁...
发布时间: 2018 - 03 - 10
浏览次数:67
西方音乐家故事·柴可夫斯基 2018-03-10 青野丰隆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出大胆的选择,决定了柴科夫斯基一生艰难坎坷的命运,却也决定了他在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得·柴科夫斯基于1840 年5 月7 日生在俄国维亚特卡省边境的沃钦斯克矿区小镇。父亲是矿上的总督察;母亲是法国人,喜欢音乐。父亲有一只能自动奏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表,使柴科夫斯基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从6 岁开始学习钢琴。10 岁时,柴科夫斯基从父母的安排去学法律,整整用了10 年的时间。这期间,他更没有中断音乐学习。1859 年法律学校毕业后,柴科夫斯基在司法部任书记员。他常常去观赏歌剧、音乐会,仍然是尤其喜爱莫扎特的作品,同时,他偶尔也试着写些音乐。柴科夫斯基越来越无心从事他的法律工作,索性于1863 年考入新建的彼德堡音乐学院。   入校后,柴科夫斯基师从院长、著名作曲家安东·鲁宾斯坦。1865 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作品清唱剧《快乐颂》获得了银奖。其时,院长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正筹建莫斯科音乐学院,柴科夫斯基于是应聘前往执教。嗣后,他边教学,边创作,任教13 年中,写出了包括舞剧《天鹅湖》、《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内的大量重要作品。柴科夫斯基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
发布时间: 2018 - 03 - 10
浏览次数:51
西方音乐家故事·格瓦纳 2018-03-09 青野丰隆 瓦格纳是位音乐家,也是一位倔强的斗士。他不仅曾荷枪实弹出入于战斗的烽火,而且驰骋于歌剧的改革中,与陈腐的传统、保守的世俗展开了英勇的搏击。     理查德·瓦格纳1813 年5 月22 日出生于德国的文化中心城市——莱比锡。父亲是一名警察局的书记官,双亲都非常喜欢歌剧。瓦格纳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继父是一位歌剧演员,他常带瓦格纳去剧院。舞台生活的影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幼小的瓦格纳对戏剧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瓦格纳天性聪慧,少年早熟,对文学、诗歌、戏剧和历史无不十分爱好。他曾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和席勒的诗歌上大下一番功夫,翻译过很多歌剧。14 岁那年,他模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李尔王》自己还创作了一部悲剧。1827 年春,他读到一篇介绍贝多芬的文章,大为感动,于是,开始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常常去聆听贝多芬作品的音乐会,这些音乐都给予他十分强烈的影响。他决心学好作曲,当一名歌剧作曲家。    1830 年,瓦格纳入莱比锡大学主修哲学和美学,学业虽未能专心,作曲倒有了长足的长进。瓦格纳26 岁时来到巴黎,靠改编流行的歌剧选曲和替出版商校对乐谱为生。此时他已写完歌剧《黎恩济》和《漂泊...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9
浏览次数:24
西方音乐家故事·勃拉姆斯 2018-03-09 青野丰隆 人们常说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有三位,因为这三位作曲家的名字都从字母B 开始,所以又称“三B”。他们是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33 年5 月7 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汉堡交响乐团乐师。勃拉姆斯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他的音高辨别能力很强,6 岁时,就能背向钢琴又快又准地听出父亲所弹的每一个音,从不出错。因此,父亲总怀疑他是否回头偷看过键盘。少年时代的勃拉姆斯学习非常刻苦,当小朋友们游戏时,他总是独自练琴、读书。 12 岁时,他开始学习作曲。父亲打算让勃拉姆斯像自己一样成为弦乐演奏家,但勃拉姆斯更喜爱钢琴,14 岁时就举行了公演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迫于生计,他小小年纪便开始在小酒馆和舞厅演奏钢琴补贴家用了。    1853 年1 月,20 岁的勃拉姆斯与匈牙利小提琴家莱梅尼一同去旅行演奏。他们来到杰鲁雷根城。临开演,俩人才发现舞台上的钢琴比莱梅尼用的小提琴低半音。这时,请人调琴已经来不及,小提琴家怕影响效果又不肯放低提琴弦。出场时间已到,不容再犹豫。勃拉姆斯信步走上舞台,凭着惊人的反应和高超的技术,把钢琴部分全部提高半音演奏。一曲终了,轻松自若,小提琴家已...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9
浏览次数:59
西方音乐家故事·肖邦 2018-03-08 青野丰隆 “一尊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对于肖邦的音乐,再不能比舒曼这一评语更为形象、准确了。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 年2月22 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父亲是具有波兰血统的法国人,在一位贵族家里担任家庭教师。母亲是波兰人,她和蔼可亲,又很喜爱音乐。肖邦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8 岁举行了首次演奏会,12 岁开始学习作曲,16 岁考入刚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 少年时期的肖邦,常常居住在乡间,流传在农民中间的波兰民间音乐,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他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悠久音乐传统,常常为民歌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他曾对人说:“你知道,我曾经为探索我们民族音乐的灵魂付出过多大努力。” 肖邦来到音乐学院之前,就曾从著名作曲家埃尔斯内学习,肖邦入学时,埃尔斯内正任音乐学院院长。当时,波兰正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埃尔斯内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肖邦深深敬佩自己的恩师,老师也非常器重自己的学生。埃尔斯内预言,肖邦一定会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艺术家而载入波兰文化史册。    1829 年,肖邦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成为举国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了。第二年,肖邦决定出国旅行演奏...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8
浏览次数:28
西方音乐家故事·李斯特 2018-03-08 青野丰隆 一位东欧作曲家曾以其烈火般的激情、雷电般的气势,闪烁在19 世纪西欧乐坛中,留下了至今不灭的光辉,他就是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1811 年10 月22 日生于匈牙利雷定镇。父亲是匈牙利艾斯塔哈基伯爵的会计师,也是一位业余的音乐家。他6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演奏了贝多芬的大量作品,风格独特的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间音乐也在李斯特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斯特9岁时在欧登堡举行了第一次独奏音乐会,极为成功,深得艾斯塔哈基伯爵的赞赏。伯爵给了他6年的学费,以为鼓励。父亲看到儿子在音乐上的才能,决心进一步创造条件。他卖掉所有家俱,凑足费用,举家迁往维也纳。10岁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后,从贝多芬的学生、伟大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学习演奏,同时向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萨利埃里学习作曲。    53岁的贝多芬这时正住在维也纳,由于双耳失聪,所以深居简出,难得在公众场合露面。谁也不曾想到,他居然出席了李斯特的第二次音乐会。那天,李斯特虽然用尽浑身解数,竭尽全力认真表演,可惜贝多芬什么也没听见。音乐会后,贝多芬走到台上,交给他一个主题,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听不见,但从李斯特触键的手指上、表情上完全感受到了他奏出的音乐...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8
浏览次数:74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