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忻东旺:一个天才的心相 2019-1-10 青野丰隆   我希望我的绘画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我希望我的绘画具有民族的气质,我希望我的绘画具有当代文化的深度,我希望我的绘画具有人类审美的教养......——忻东旺艺术家 忻东旺忻东旺(1963-2014),祖籍河北省康保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与教育家,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大众的平凡生活,其创作面貌和艺术品格令人瞩目。代表作《诚城》、《早点》、《消夏》、《装修》等,曾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美术馆、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过题为《村民列传》、《相由心生》的展览。忻东旺从自学到求学,从成名到卓有成就,如果从他跑到一个县级文化馆学画算起,前后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如果从他开始参展(1989 年以6 幅水彩画参加“第六届新人新作展”)算起,也不过二十多年时间。但这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艺术历程却是一个多大的跨越啊!  他一无家学可承,二无文化背景可靠,硬是从一个农村娃、一个浪迹乡间、靠画“炕围子”维持生计的民间画匠,一步步艰难跋涉,做搬运工、油漆匠、包装设计员、幼师美术教员……一步步登堂入室,进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师行列,成为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油画大家之一。 1963 年,忻东旺出生在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接壤的河北康保县一个叫忻家坊的村落。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个偏僻的乡...
发布时间: 2019 - 01 - 10
浏览次数:91
千高原上游牧民:西多罗夫和妥木斯的艺术 2019-1-8 青野丰隆 德勒兹把游牧作为一种思想形态,我们依此把这般形态的人称为游牧民。作为不愿流俗于资本社会的一个个独立生命,游牧民在各自的高处孤单,并以此脱离于当代资本现实下的集体小农无意识。每个有此孤单的人占据一所独立的高原。是为我所谓的千高原。(文/云浩)甚至可以坦言:在当代,只有这般的千高原上的游牧民,才能够艺术式的感受世界,并且艺术家式的叙事这个世界。西多罗夫《秋的味道》布面板上油画 65×79cm 1975 游牧的节奏是缓慢的,它和现在以快速更迭为特征的城市文明(甚至数字化的城市文明)不可能同步。以此保持了它的稳定性。这个以迁徙和行走为特征的游牧,在当代语境下反倒呈现相对静止不动的古典特色。这进一步呈现出稳定的特征。因为有了这些诸如稳定恒定淡定等相对静止的特质,使得游牧更完整的保存了人们的最原始初心。西多罗夫《漂浮在森林上的云》布面油画 65×80cm 2016年 那个最原始的初心,其实就是人做为一个物种身上能承载,并且,能抒发,并且,能够认领的最大限度的美。人们登上这座华丽的仿皇城宫殿的建筑。来到此处,去观看这一片草原,实际上,我们观看的是我们心中各自的故乡,各自的故土,乃至各自的故国。因为草原文明,或者说游牧文明的这种恒定性,实际上,这才是那个我们言辞中的故乡的...
发布时间: 2019 - 01 - 08
浏览次数:34
八大国画巨匠的顶尖代表画作 2018-9-14 青野丰隆国画向来以简练的笔法来表达传神和意境之美,这些鼎鼎大名的画家笔下的动物也栩栩如生,作品昂然灵动,堪称一绝。齐白石 画虾齐白石的虾可谓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他常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画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齐白石 《虾》齐白石 《虾族大家庭》徐悲鸿 画马徐悲鸿,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在绘画创作上,他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他继承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徐悲鸿擅长国画、油画,造诣极深。徐悲鸿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势恢宏,布局设色均有新意,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李可染 画牛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
发布时间: 2018 - 09 - 14
浏览次数:49
清明上河图——从过去走向未来 2018—5-24 青野丰隆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4
浏览次数:95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
发布时间: 2018 - 03 - 20
浏览次数:41
达芬奇——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2018-03-20 青野丰隆达·芬奇是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简称,出生于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4月23日),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学者、艺术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当他在作坊学艺时 ,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达·芬奇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点自由构思外,这幅画的场景都是达·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视画法来构思的。后来位于欧利维特峰的圣巴托罗梅欧修道院还订购了这幅作品,稍后创作的《吉内薇拉·班琪》,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
发布时间: 2018 - 03 - 20
浏览次数:54
“书圣”王羲之 2018-03-19 青野丰隆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
发布时间: 2018 - 03 - 19
浏览次数:52
赵孟頫——书画双绝 2018-03-19 青野丰隆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
发布时间: 2018 - 03 - 19
浏览次数:46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