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7周年: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2018-7-1 青野朝华 人民日报社论: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在庆祝党的生日的时候,全党同志要响应总书记“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伟大号召,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今天的中国,正在向着历史的山巅行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奋勇开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穿越时空的激昂合奏。“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毕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植物学家钟扬,以颗颗种子造福万千苍生;“当代愚公”黄大发,修完“生命渠”又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年近九旬还在为中医药创新继续探索……在改革创新最前沿奋力争先,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闯关夺隘,在基层治理第一线躬身实践,神州大地上,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回首97年发展历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前行于百尺竿头,发展正中流击水,任务千...
发布时间:
2018
-
07
-
01
浏览次数:34
习近平“上合声音”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2018-6-3 青野朝华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新闻联播》头条播发了贺信的全文。从无到有,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意义非凡。其意在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并将为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无到有,这不是第一个“首届”。让我们一起了解习近平发出的“上合声音”,了解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讲述了怎样的“上合故事”。促进民心相通 媒体不能缺位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媒体在推动各国人民心灵相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6月9日,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他倡议建立媒体合作机制,指出“促进民心相通,媒体不能缺位”。一年之后,为促进上合组织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正式举办。习近平致信祝贺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举行。他强调,中国坚定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愿同各方携手前行,建设更加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体作为上合组织各国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习近平用三个“关键词”定其发展方向,即:要努力做“上海精神”的弘扬者、务实合作的开拓者、人民友好的传播者。据悉,此次...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3
浏览次数:30
孩子们的“大朋友”习近平 2018-6-1 青野朝华 他上学时也当过“一道杠”、“二道杠”,他说,“一道杠”是一种责任,“二道杠”就是更大的责任。他曾亲手给新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并敬队礼祝贺。这些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他经常来到孩子们中间,向全国少年儿童送上节日问候。今年“六一”前夕,他专门回信勉励红军小学学生,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就是习近平。在孩子们心中,他是睿智博学的“大朋友”,也是和蔼可亲的“习爷爷”。“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习近平和少年儿童在一起的那些温暖瞬间、真诚话语。 分享童年往事:未首批入少先队“哭了鼻子”“我是1959年上学,1960年入队,因为年龄稍小,不是第一批,当时还哭了鼻子。是不是没出息啊?”2014年“六一”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孩子们重温少先队入队仪式时,说起自己的童年往事。他讲得有声有色,“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不知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孩子们回答:“有。”习近平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1958年,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在一起。来源:《习仲勋画传》)习近平生长在一个和睦的家庭。尽管非常疼爱孩子,但父亲习仲勋对孩子从不娇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的生活非常俭朴。孩子们平常穿的衣服,都是小的捡大的旧衣...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1
浏览次数:24
这一战略思想 习近平心中有“数” 2018-5-28 青野朝华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一个多月之前的4月22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之际,习近平主席也发来贺信。在这两封贺信中,习近平都提到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两年前的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发广泛反响。今年的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就网信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都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对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习近平心中有“数”,系统体现在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中。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到底有哪些内容?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有关网信工作的重要论断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其基本轮廓。一、基本判断 1、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势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时代大潮,习近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向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时,习近平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8
浏览次数:21
中美贸易战最新进展:互利共赢 让中美经贸磋商不断向前 2018-5-21 青野朝华 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5月15日至19日应邀赴美访问。经过几天紧张艰苦的磋商,中美双方最终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并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就经贸磋商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双方将在诸多领域加强经贸合作。可以说,这是一次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的访问,是对两国元首此前达成重要共识的落实,对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从今年2月底刘鹤赴美沟通,到5月初美方主动派出代表团到中国磋商,随后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再到此次美邀请刘鹤率团赴美,这一切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的指引下,双方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断迈进。从北京磋商的“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到华盛顿磋商的“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几字之变却颇有深意:磋商次数增加的同时,磋商成果在不断向前推进。上次磋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较大分歧,但这次却在不少具体领域取得更多进展,比如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经贸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鼓励双向投资等。这些来之不易成果的背后,是双方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为妥善解决经贸争端而积极寻找办法的不懈努力。占豪:一场史诗级贸易战!一次历史性大妥协!中国有8大收获!中美贸易大战,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场贸...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1
浏览次数:34
习近平发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一周年 2018-5-15 青野朝华 新华社消息:今年3月,在澳大利亚悉尼,300多名澳大利亚政商界人士汇聚一堂,探讨如何抓住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大商机。这一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在吸引世界目光。这个大项目,正是一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宣布的一系列举措之一。一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国际列车”进一步聚合动能,加速向前,携各方驶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未来。汇涓成流——全球共识不断积累“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卷”——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蒋希蘅在谈及“一带一路”时曾这样作比。她说,就像看惯油画的西方人开始不太领会中国水墨的留白,到后来学会欣赏其格局和意蕴。有的国家曾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缺乏理解、抱有疑虑,但随着建设推进,共识不断增多。“具有深远的世界影响”——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今年2月访华时如此看待“一带一路”。“中国对地区繁荣作出的重要贡献”——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这样评价“一带一路”。这一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倡议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纳。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一年前的演讲中提出的明确目标和愿景。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从亚...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5
浏览次数:39
习近平的牵挂:汶川地震灾区10年新生 2018-5-12 青野朝华 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10年淬炼,10年新生。新华社消息:1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人民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灾区人民。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如一阵春风,将党中央的关怀送进灾区群众的心里。2018年2月12日,临近春节,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汶川映秀镇的土地。“总书记干活的动作一看就是有生活经历的。”提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映秀镇场镇,在自己家饭馆里炸酥肉、磨豆花的场景,53岁的杨云刚十分兴奋。10年前的5月1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重创四川。震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冒着余震,奔赴灾区。游仙、平武、北川、江油、都江堰、汶川……无论走到哪儿,听取灾情汇报时他最先关心的总是群众的安危冷暖。他走进一个个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详细询问群众吃饭、购物、就医等方便不方便,还有什么困难……“那时候对生活充满了迷惘,房屋倒塌...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2
浏览次数:25
习近平的“青年说” 2018-5-5 青野朝华 2018年5月2日上午,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北京大学校园,走进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习近平。这是他到中央工作后第六次造访北大。习近平此次北大之行途经四站。对话青年,关注青年,寄望青年,是他此行的重要主题。在燕园现存最古老的一所建筑——临湖轩,习近平看望了部分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他勉励彭锋、渠敬东、余淼杰等中青年教师向老一辈专家学者学习,继续在教学和科研上用心耕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与正在围绕“解读新时代”座谈的中外学生互动交流。有同学问,“您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好的方法?”习近平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心得。习近平说,“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 在英杰交流中心,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师生座谈会。来自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2014级本科生宋玺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成长体会。大三时,宋玺与14名北大同学一起“携笔从戎”。2016年底,她被选拔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加入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
发布时间:
2018
-
05
-
05
浏览次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