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智库

News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日期: 2021-06-25
浏览次数: 16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2021-06-25    青野华本


2017-06-08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王文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两周前,89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去世,引起中国舆论的一阵学术怀念。多数纪念文章不是去评论他作为美国高官的政绩,而是对他的战略思想推崇备至,尤其惊叹于他在退休后任智库学者期间连续出版《大棋局》《大失控与大混乱》等著作。中国人崇敬的美国战略思想家当然还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笔者常想,为什么中国智库就出不了像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能传播本国思想、提升本国外交软实力的人物?这些年,笔者走访西方数十家智库,发现欧美一流智库的管理层大多有在政府担任高层管理的履历。尤其是在外交部、国防部等担任过副职的西方前高官,最愿意利用智库平台,为本国利益与社会发展发挥个人余热。这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对欧美智库的研究,多注重于智库的性质、作用、规模等外部因素,对智库微妙的内部运行机制与细致的官民交流方式的探索还远远不够。笔者接触的欧美前高官的优势是其他从业者很难获得的: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一是政策敏感度。前高官都有规划、制定、执行相关政策的经验,也知道政策运行的困难和障碍,更能理解政策推进的路径与最佳时间点。离开政府岗位,从事智库工作后,以特有的政策敏感性和问题意识,准确选取研究课题,选择推进的最佳时间点等。


二是高层关系网。智库决策影响力的关键,在于能够把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报告送到最合适的决策者手里。这需要快捷、便利的内参报道渠道,还需要有熟络、可信的政府人脉关系。这些对于曾在政府任职的前高官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


三是对外传播力。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中任职的官员,语言表达是一项基本素质。他们通常懂得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表达方式、讲出最适合听众懂的话,这是一项对国家公共外交相当重要的能力。


四是筹款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发达国家智库的经费一般有20%-35%来源于政府项目拨款。前高官的加盟无疑能够帮助智库拿到政府的研究经费。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退休高官开始加入智库,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建策建言。但如何善用退休干部,仍是值得摸索的复杂课题。其本质不仅在于官员退休后的去向,更在于智库本身需要有大量熟悉决策进程的研究者和运营者。更确切地说,目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急需要人事拓展机制的改革。


从长远看,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打造中国式“旋转门”。智库可定期选派一些学者到各级政府挂职锻炼,政府也可选拔一些官员重回各类智库锻造。长期下来,智库与政府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将大大加强,学有所用的智库学者与有思想底蕴的官员将大量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智库就能够且善于运用退休但精力充沛的老干部,让他们像基辛格那样年愈90岁仍能为国家利益服务。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新著有《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



王 文:中国新型智库掌门人


2019-05-05  大公报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图:“80后”王文是中国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掌门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1980年出生於浙江义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时,笑着问发言的青年学者:“你刚好是1980年的?你们研究院为什麼叫‘重阳’?”作为最年轻的参会专家,王文在会后声名鹊起。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早在2013年智库成为中国学界和媒体的“概念股”之前,王文已由媒体人转型,参与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的创办中。他第一篇以人大重阳负责人身份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写道,“中国要有一个长远的未来,需要知识和思想的崛起。”人大重阳迅速在智库界闯出名堂,仅用两年便入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评定的“全球智库150强”,王文也被评为“2014年中国智库十大代表人物”。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在兰州大学求学时,王文就曾重走古丝绸之路,从那时起,“脚底板下做学问”就成了他笃信的治学之道。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王文先后调研了近50个相关国家和内地上百个县市。基於这些宝贵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判,人大重阳提出一系列关於“一带一路”的创新理念和主张,参与不少重要文件起草。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评价王文是“中国青年学人中的一位佼佼者、中国新型智库的一位标杆人物”。王文悉心经营的人大重阳已从当年出发时的“小舢舨”,成长为能远征的“科考船”。在中国主场外交和十九大等重要会议期间,一批人大重阳的智库学者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声亮相。谈及未来目标,王文说,中国崛起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和知识输出还远远不足。“我的一个中国梦,就是有一天,我作为中国学者之一,能写一本书在全世界的机场裏销售。” (记者 孙志)


中国智库发展之路探索|王文:中国智库应多些“基辛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在全球及国内各大智库评价榜单中,人大重阳稳居中国一线智库。在国家信息中心2017、2018连续两年《“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中,人大重阳均名列“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排名第一;此外还获得高校智库百强榜A+ ;全球最佳高校智库90 强、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100 强、全球杰出政策研究智库100 强、全球最佳媒体运用智库等荣誉。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