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智库

News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日期: 2019-10-19
浏览次数: 33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9-10-19   青野华本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并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执行。提出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的高端智库,并提出八个标准。


中国智库建设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跟不上、不适应。为此,《意见》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是一种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


中国智库建设的目标是: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首批入选的机构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共10家。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


第二类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共12家。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只有1家,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共2家,分别是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名单中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英文: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缩写CCIEE)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


中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心理事长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先生出任。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新智库成立之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方兴未艾,不明朗的形势和前景使国家宏观决策面临严峻挑战。而国内现有的高层决策咨询体系,则似乎难以有效地帮助决策层应对眼下的复杂局面。就在曾培炎“履新”的3月份,从全国“两会”到官方媒体,针对经济学家和智库机构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的批评不绝于耳。国经中心成立前一天出版的《瞭望》杂志抨击一些智囊专家只会“揣摩上意”。在此背景下出世的国经中心,因而被寄予期望。“这是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级智库的一次质的飞跃。”国经中心研究人员之一,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评价说,中国智库体系的变革刚刚开始。


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参与国经中心筹建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温总理早在2013年11月就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这事实上为新智库成立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着眼于国际经济方面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研究,不断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曾培炎在成立仪式上说。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国经中心一成立,便列出了要重点研究的19个课题,包括金融危机第二次冲击波的可能性、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美战略经济合作、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俄中亚能源资源合作研究、各国政府决策机制及智库在政府经济决策中的作用等,“都是当下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刘克崮说。


新智库成立后的首次重大活动,是计划于6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全球智库峰会”。这次大会将邀请200-300家全球知名智库和全球500强企业领袖,为摆脱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出谋划策。


所有这一切,都使外界对这个“中国最高级别智库”在未来高层决策中的角色充满联想。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主要职能


中心的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是:

  1、研究经济问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以及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国家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资外贸、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相关政策,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

  2、开展经济交流。围绕重大经济问题,组织开展国内外智库间的研讨与交流,增进了解和共识;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之间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分享成果与经验提供渠道和平台。

  3、促进经济合作。建立和发展与外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及国际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面向国内外企业和各级政府,提供合作信息,推介合作项目,为促进国内外经济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4、提供咨询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经济政策等提供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海内外投资、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信息、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构建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 ——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记者: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魏建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具体来说,有3个重要节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施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4个经济特区的建设,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这扇窗,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看到了世界。最重要的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彻底的认识——不开放不行,不改革不行,不融入国际社会不行。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打开了“大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生产中的重要一环,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经贸合作,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它吹响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进军号”。与前两轮不同,这一轮对外开放是高水平、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窗户”“大门”,变成整体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为全球的未来找到了一条出路。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记者:中国的对外开放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魏建国: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开始真正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应对重大国际事务中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


2018年,我国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出口更多是为了自己,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别人。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可以带动其他国家商品的出口,从而点燃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国的对外开放,就是要和世界各国一起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当前,全球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个时候,中国进一步释放出扩大开放的信号,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倾听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和发展,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倡导者、领跑者和捍卫者。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记者:展望未来,您如何看待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魏建国:一个拥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日益增强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是世界各国愿意一直与之合作并加强联系的。在全球范围内再也找不到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多熟练工人和工程师,生产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如此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从全球产业格局演变及科技中心转移趋势来看,当前是中国迈向全球制造强国的最好时期。


未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会加大,中国还将继续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比如,中国审议通过了首部《外商投资法》,自贸区总数扩展至18个等,这些与国际对标的关键举措,将引领中国更高水平开放进程,并倒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已同中国自身的经济建设步伐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有这个魄力也有这个能力,在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方面双轮驱动、共同发展。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