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端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10-13 青野华本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并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执行。提出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的高端智库,并提出八个标准。
中国智库建设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跟不上、不适应。为此,《意见》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是一种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
中国智库建设的目标是: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首批入选的机构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共10家。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
第二类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共12家。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只有1家,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共2家,分别是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名单中的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上海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和上海历史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而成。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设有17个研究所、12个管理部门、6个直属单位和17个院直属研究中心;拥有在职工作人员约760人。

发展历史
奠基创业
1958年6月4日,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规划会议决定:将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四个单位合并,筹建上海社会科学院;7月19日,筹备小组向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科学院的方案》;9月,由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四个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社科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1959年初,中共上海市委决定上海社会科学院改为科学研究机构;6月,经济研究所扩大;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编制;8月,哲学研究所、政治法律研究所成立;9月,历史研究所举行成立大会。
1960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召开,选举产生18名党委委员;3月,学术情报研究室成立,编辑出版《学术界动态》内部刊物。4月,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同月,业余大学移交上海财经学校。
1961年,各研究所制订了各自的科研规划;7月至12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院部制订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意见五十五条》,提出了55条改进工作的意见。
1962年1月,院党委颁布《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意见五十五条》,并决定在该院试行;3月,为加强党的领导,经市委批准,经济、历史、政法三个研究所各自建立党组。7月,院党委向市委宣传部提出《关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行政建制和精简机构问题的几点意见》,确定院部精简机构,加强各研究所。
1963年2—3月,哲学所、经济所、历史所、政法所、国际问题所先后制订十年(1963--1972)科研工作规划(草案),院党委召开各党员所长会议,讨论各所规划;10月,市委决定恢复华东政法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划给该院,作为筹建的基础。
1964年3月,院党委向市委宣传郝提出院七年(1964—1970)事业规划。 [2]
文革浩劫
1966年5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派代表在党委会议上宣布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革命领导小组”;6月院参加城乡“四清’’运动的人员纷纷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又派出由96人组成的“文化革命工作队”进驻上海社会科学院,队委下设材料组、秘书组,取代了院党委的领导职能;9月,市委决定撤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革命工作队”并成立临时党委,各所及院部相应建立“文革小组”。
1967年1月,院部“赤卫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夺取了院党政领导权。
1968年底,该院除部分工作人员调“市革会”及“市革委”地区组工作外,其余人员均到地处奉贤县的“市直五七干校”参加学习、劳动,被编入“市直五七干校六兵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建制被撤销。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号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5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建立由江岚、蓝瑛、陆志仁、夏其言、蔡北华、李锦春、陈东阜7人组成上海社会科学院筹备小组,组长江岚,副组长蓝瑛,着手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恢复工作;8月26日,筹备小组向市委提交了《关于筹备恢复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情况和问题的请示报告》。

科研机构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设有17个院研究所、12个院直属研究中心。
院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青少年研究所、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信息研究所、 新闻研究所、世界中国研究所院直属研究中心:智库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研究中心、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心、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上海市课题,许多决策咨询建议得到中央、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研究成果屡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
2018年6月,经全国哲学社会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网络舆情案例库建设与研究”被立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张雪魁研究员,项目首期经费为500万元;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上海社会科学院中标20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7项。
2002年,组织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专著和理论学习文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在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出版,成为上海理论界的重要理论成果。
1991年,社科院已经完成“七五”期间《双重运行机制论》、《社会科学学》、《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香港比较》、《上海乡镇工业结构调整》、《当代美国经济新编》、《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等重点课题。1991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26项课题列为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
1986年,法学所接受国家科委下达的起草《技术合同条例建议稿》的任务,成立李铸国为首的课题组。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技术服务合同立法研究》和草拟的《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实施条例》,被立法机构采纳。这个课题荣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铸国获得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中,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招收中国国外留学生的资格。
上海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