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美瞄准大国战争行不通
2020-8-4 青野华本
2020-08-03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为迎合美国政府所谓“大国竞争”战略,提升针对竞争对手的作战能力,美国军方大力发展各类新型作战概念。比如,美陆军提出“多域作战”,美海军提出“分布式杀伤”,美空军提出“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马赛克战争”等,试图确保美军在未来战场上的绝对优势。但美国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近期刊文指出,这些新型作战概念有诸多共通之处,而且,它们所支撑的美国未来大国战争也存在根深蒂固的缺陷。

为大国战争寻对策
美军发展各类新型作战概念,体现出对未来大国战争的一些共识。
首先,美军认为,未来大国战争中的对手具备多层级打击与防护能力,可利用陆基打击力量干扰、阻止美军进入战区,并对战区内的美军构成威胁,即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其次,美军认为,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实质是远程打击力量综合体,核心是如何发现目标并将目标数据实时传输至打击平台,也就是所谓“杀伤链”体系。美军声称,破坏该杀伤链就能摧毁整个“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
再次,美军认为,对手的远程打击体系火力交叉重叠,射程可达数百公里,就像无法穿透的“气泡”屏障。美军的对策是采用先进隐形技术装备,悄无声息潜入这些“气泡”之中,摧毁对手的打击力量及其相关指挥、控制与情报体系。

战争构想一厢情愿
按照美军构想,未来与强国对手的战争将是突发性的,战争初期前沿部署的美军在数量上将处于劣势。因此,美军一直加大资金投入,试图通过研发高新技术武器弥补这一劣势。对此,文章认为,在战争初期,强国对手数量上的优势能够转化为质量上的优势。从美国本土投送的远征部队必将面临相当程度的阻滞,从而使前沿兵力孤军无援,转入防御甚至溃退。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不得不使用远程火力和隐形战斗平台实施“破壳”,从战区外向战区内进攻,但相较在战区内前沿部署的兵力,劳师远征的战区外美军的实时情报获取、快速反应和短程精确打击能力有限。目前,美军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大力研发远程火力和隐形战斗平台,企图以硬碰硬方式,从外向内建立反“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文章认为,千里奔袭的美军是客场作战,前沿预置的兵力和弹药补给一旦耗尽,大量兵力、弹药、油料和其他补给需通过空中和海上进行投送,这些既承担作战任务又负责物资投送的海空力量在毫无遮蔽的海域和空域中将成为“活靶子”。
文章指出,在美军遂行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其对手都无法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这样,美军的兵力集结、物资调动可不受任何干扰,加快了美军部署、投送和反应速度。因此,美军也习惯性地认为,美国本土的部队、物资装备、军事基地、交通设施、网络系统、指挥控制都安全无忧。然而,在大国战争中,强国对手具备能够打击美国本土目标的作战能力,能够对美国本土兵力部署、物资装备、指控系统等构成威胁。

霸权思维注定失败
美军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作战”等作战概念认为,只要将敌关键性节点目标摧毁,就能克敌制胜,但这在与强国对手的战争中将成为空谈。具有广袤疆域和众多人口的强国对手能够抵御高烈度、长时间、大纵深的战争,并不断生成新的战斗力。
此外,美军耗费巨资打造先进武器平台,使得未来战争的代价和成本更加高昂。因此,文章建议,美国应放弃与强国对手全面战争的思想。有评论称,人类历史上通过大规模战争征服他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大国博弈竞争的世界格局中,没有一个大国能够征服另一国,单极独霸的霸权思维也必将葬身海底。

俄智库文章:美国打“香港牌”手段极其有限
2020-07-22 来源:京彩台湾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7月19日发表署名维克托•皮罗任科的题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坚决回应》的文章称,美国打“香港牌”手段极其有限。内容编译如下:
美中关系持续激化。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有关对中国官员和公司“干涉”香港内部事务进行制裁的法律。美国白宫和国会把中国政府在本国境内整顿秩序——实施国安法以制止香港骚乱——视为一种“干涉”。
特朗普还签署了有关取消香港优惠贸易待遇的行政命令。
针对白宫的不友好举动,中国外交部表示将对美方相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制裁。
除了取消香港贸易优惠待遇,美国参议院5月通过一项法案,可能会禁止不遵守美国审计标准的中国公司在美交易所上市或向美国投资者融资。不久前,特朗普政府还开始研究有关通过禁止香港购买美元以打击香港金融体系的建议。专家称此举不啻“核打击”,将颠覆世界金融市场。
鉴于美中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中国与世界产业链的紧密融合,华盛顿的制裁措施将不仅对中国,也将对美国产生负面后果。问题在于,美国自身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中国对制裁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不安。有专家认为,美国在三四十年前就已不再是香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资料,2019年由香港本地生产出口至美国的货物占香港总出口值不到0.1%。

香港的投资多数来自中国内地,而非西方。香港交易所半数以上的企业来自中国内地,其交易额在港交所每日交易总额中占了将近80%。
而且,美国参议院5月通过的法案将为香港交易所创造新的机遇。例如,31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筹划到香港二次上市。
对香港个别金融机构和企业实施金融制裁不会对其造成重大损害。如果制裁目标是作为世界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整个香港,则可能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尤其是美国市场。
专家认为,如果华盛顿切断香港获得美元的渠道,香港有能力保卫自己的货币。香港自身有4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必要时还可以求助央行,后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
对美国来说,对香港实行全面金融制裁将破坏全世界对美元资产的信任。这种代价使制裁失去意义。

关于美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政策前景可以作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华盛顿放弃极端制裁措施表明美国向中国施压的手段极其有限。华盛顿可能采取的措施无论对香港还是中国都不会造成重大损害。
第二,美国两党均持“遏华”立场,因此即便11月民主党上台执政,美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多半也不会改变,美中关系也不会缓和。
第三,北京的观点是,中国应避免挑起与美国的对抗,但为维护国家利益不怕“承担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代价”,为中美长期竞争做准备,增强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