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游•河北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
2019-10-26 青野星汉

白沙村位于河北武安市淑村镇,依托于武安鼓山南,与峰峰矿区相 邻。利用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村级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的目标,近年来又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210元,比上年增长500元。随着工业园区在白沙的设立、开发,白沙经济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该村共有580户,2300口人,分10个街道,14个村民小组,自2004年投资1.9亿元进行旧村改造,建成三横五纵,12个住宅小区。青山环绕中的白沙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楼房耸立,绿树成荫,510户搬进了通双气、通宽带、给排水齐全的别墅楼或单元楼,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

2017年12月,入围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137位。

以工业起家的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几年来着手进行的转型已经效果初显,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特色娱乐、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美丽休闲乡村,成为白沙村一张“绿色旅游”新名片。
白沙村位于武安市鼓山脚下,现有720户、2490口人,2280亩耕地。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办起建材、煤焦化、养殖、运输、商贸等30多家集体企业,2014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69亿元,全村社会总收入达到1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4万元,走出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过去白沙村的产业结构是二产独大,石料厂、白灰厂、焦化厂是集体收入的支柱,但这些企业污染很严重,有的外地参观者就戏称我们白沙人住着别墅吃粉尘,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村党支部书记侯二河说,没有好的生态环境,生活再富裕,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会打折扣。

2011年初,白沙村几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就村办产业关停改造和绿色转型进行讨论。最后,村里决定:关停当时年利润上千万元的焦化厂;投资1.4亿元引进德国设备对生产高活性氧化钙的白灰厂进行技术改造;投资8600万元对石料厂实施设备更新和棚化、仓化抑尘处理,推行清洁生产。与此同时,修复生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打造绿色白沙。投资600万元,采用覆膜绿化技术,对村庄周边的1000亩荒山进行绿化;投资1.1亿元,建成集生产、采摘、观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武安市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有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62栋,并配套建有配送车间、恒温库、智能花卉温室、垂钓园、小憩广场等设施。
“在采摘园里采摘有机草莓、黄瓜、西红柿、彩椒等,在智能温室观光园里观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树,在影视城看了一场5D电影,中午到农家乐吃完农家饭后再去村北山坡散养鸡场捡鸡蛋。”来自河南安阳的游客刘先生一家,在白沙的一天过得充实而快乐。
“我们主打特色生态农业游项目,这两年建的项目和配套景观都严格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设计,到目前旅游设施总投入已近4亿元。”侯二河介绍说,他们已经与北京、山东、山西、河南和省内的20多家旅行社签约,对方负责客源组织、信息发布、线路推广和市场对接,今年已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多万元。

引导发展绿色产业
走进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春秋大棚一字排开,特色草莓全部是无土栽培,立式种植。据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经理李海波介绍,这里的草莓全部是有机种植。一季度可采摘六茬,全年产值可达到15万元。园区现已建成41日光温室、20个春秋大棚、1个智能温室现代农业观光园,除此以外还建有柿子园、樱桃园、葡萄园、绿色长廊、神农广场。2017年园区吸引游客30万人,创造经济价值120多万元。
新奇特观光农业成为特色休闲方式
在清源科技示范园有一个独立的区域,里面栽种着很多新奇特的绿色蔬果和热带植物,这就是智能生态园。据了解,智能生态园面积为3600平方米,分为休息区、观光区及无土栽培展示区。观光区主要体现的是南果北种模式,种有菠萝树、发财树、香蕉树、四季橘、大叶伞等十余种果树绿植;休息区主要为游客提供临时休息,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无公害牛奶及茶水;无土栽培展示区主要体现的是现代化种植模式,包括基质栽培、水培、雾培,有紫背天葵、生菜、百风菜、甜心菜等十余种植物。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今,来农业园区观光、采摘已经成为了一特色休闲方式。

绿色产业布局带动共同发展
近年来白沙村改变过去二产独大的产业结构,积极开展绿色产业布局,以工业带动农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筹建一批绿色生态新项目,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在村东筹建农业产业园区项目,组织成立武安市清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有700户村民入园参加,农业园区总投资累计超过1.5亿元,园区内采用集体加农户的方式,带动新型产业农户近千家。
绿色产业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解决了村民的吃菜问题。摄影采风团刚到达农业园区门口,就看到村民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菜篮,里面装满了菠菜和西红柿。白沙村讲解员张为华告诉记者,当日发放的是蔬菜。村民刘大姐说:“因为是集体经济,白沙村会为每户村民发放米、面、油、蔬菜等。这些福利让村民感到非常幸福。”

2015年,武安市白沙村休闲农业园区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向
“消费导向”转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旅游消费的新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悉,此次全国共认定示范县37个,示范点100个,武安白沙村休闲农业园区是武安市唯一获认定的示范点。

白沙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在白沙村棋盘状布局的大街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历史文化街、《英雄颂》群雕、成语典故墙……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融合交织在一起,让走进村子的游客感受文化洗礼。



文化街和红色文化广场是白沙村风景区的一大旅游亮点。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白沙村用文化浮雕墙的形式,大力弘扬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思想,宣讲文明新风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风尚,不断加强社会功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思想、摒弃陈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