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让文物永远年轻
2022-05-18 青野星汉
2022-05-18 来源:广西网 作者:静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办。活动聚焦“博物馆的力量”主题,集中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成果,从国际、国家、社会、公众四个层面阐发博物馆的力量,共同探讨博物馆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的确,博物馆不是遗世独立的存在,它可以融入社会,也应该融入社会,甚至助力经济文化发展、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既是城市的自我集中展现,也是外来人了解一个地方的精美橱窗。

文物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其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有生命力的。文物本身不会运动,但却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和工具让它们“活”起来。比如近年来,故宫的网红体质就持续发力,逐步构建了一座“线上故宫”。最近,故宫博物院也与抖音推出“抖来云逛馆”计划,将故宫的藏品文物视频化,为居家隔离的人提供线上浏览。
不只是故宫,疫情之下,包括南京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在内的知名大馆,也纷纷联合抖音推出“云逛馆”,通过文化名人和专业讲解员开展直播。文博知识可以从短视频获得,纸质书和文物逐渐走向视频化,科普讲座也遇上了直播,这本身就是一场知识普惠的数字化演绎。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没有一件文物不会“老去”,但每一件文物都可以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近些年,正是因为文物展现搭上了现代科技的快车,尤其是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注重在社交平台上扁平化传播,让博物馆的吸引力和传统文化消费力都得以爆发。
蔡康永在一次辩论中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时至今日,博物馆的意义不只是一种文物保存方式,也不只是文化回忆,它是可以动态演绎的,是可以通过立体化、沉浸式的情景与现代人互动的。当人们走进博物馆,或坐在家中“观看”,可以是一场文化知识学习,也可以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前不久,95后浙大博士“水星”在抖音做博物馆科普的故事,曾引发关注。有意思的是,在和网友互动中,她发现不少人对考古和文物的认知存在很大偏差。比如,有网友认为考古和盗墓只是有证和没证的区别,却不知保护性开发和破坏性盗取的区别。
由此可见,那些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和知识,和普通大众依然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如何弥合?答案其实就藏在新渠道、新模式、新理念里。云看展、云科普,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又重在引导。在智能和数字技术愈发普及的时代,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还要更加主动地“动”起来、“活”起来。

国际博物馆日 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2022-05-18 来源: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林维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ICOM)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为中国主会场活动发来视频祝贺,他对国际博物馆协会与中国博物馆界长期且成功的合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呼吁全球博物馆在疫情背景下加强创新,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力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协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在给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视频致辞中表示,国际博物馆协会与中国博物馆界近年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全球博物馆的交流与文明互鉴树立了榜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博物馆迸发了创新力量。
加兰迪尼说:“疫情期间,博物馆成为了创新的中枢。在最特殊和困难的情况下,全球博物馆迎难而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线上线下发展新的文化和传播体验,扩展和利用数字技术,跨越数字鸿沟,使博物馆的可及性和吸引力增加。我想强调,博物馆可以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而教育和知识对于接受多样性和促进相互理解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走进博物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我们今天是谁,并引导我们走向未来。”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当天表示,2021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稳步上升,文博活动精彩纷呈,进一步凝聚中国精神,满足公众需求。“2021年,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去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展览3.6万个,教育活动32.3万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博物馆还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李群说:“我们通过举办国际博协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进出境精品展览、开展人员交流培训、参与国际博物馆治理等,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当天,在主会场还正式启动了由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共同组织开展的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公布揭晓了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2022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第三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等品牌活动推介结果。

剧本杀 高科技 文博游从严肃变时髦
2022-05-18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刘星彤
“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在线旅游平台发布了一组博物馆游综合数据。随着游客的活动半径从跨省游、长线游转变为周边游、本地游,挖掘本地博物馆的文化资源逐渐成为大众青睐的出游方式。
根据携程最新数据,今年1月至5月,国内最受欢迎的景区类别中,博物馆/展览馆位居第四;每10个在携程预订景区门票的游客中,就有1人预约博物馆。爱逛博物馆之余,游客也爱分享博物馆见闻,2022年上半年,平台博物馆相关笔记数量同比增加约80%。
年轻人更爱博物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通过携程预订博物馆的用户中,超七成是80后、90后,其中80后占比42%,90后占比29%。此外,上半年“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人群)预订博物馆订单占比达到25%。在搜索“博物馆”的人群中,95后占据近30%的份额。

携程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洁表示,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新技术、探索新方式,为年轻人打造值得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日前,携程上线“博物馆好有意思”活动,颠覆博物馆往日的“严肃”形象。各地博物馆种类日渐多元化,游客可借助博物馆的文化背景,进馆体验沉浸式剧本杀。一些博物馆还突破了传统参观路线,增设“光影互动区”等高科技体验设备,供年轻游客趣味打卡。
此外,预约一位向导讲解员、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也是当下年轻消费者钟爱的文博游时髦玩法。当前,在线旅游平台上的文博讲解类产品正日渐丰富,游客还可沉浸式体验文物壁面修复、古法磨制镜子、古法草木扎染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