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旅游 Case

“互联网”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日期: 2021-01-30
浏览次数: 7

                                       “互联网”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2021-01-30   青野星汉


 

“互联网”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2021-01-26 来源:狐椒文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春节临近,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1月2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京启动“非遗牛年大集”,一大批非遗老字号携传统年味“触网”,让消费者在线下单就能买到各地“文化味”年货。


“春节是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最集中的时期,让年味更浓,让生活更美,让乡愁得到慰藉。”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在启动仪式上说,“非遗牛年大集”请大家到“云”上赶集,为不能回乡的人搭建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受邀助力此次非遗大集的全国青联委员、电商主播薇娅介绍,“非遗牛年大集”是国内首个数字化的“非遗年货节”,将为各地非遗传承人搭建走进千家万户的舞台,让更多人可以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年货、赏非遗技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


北京东来顺的羊肉、天津桂发祥十八街的麻花、上海老城隍庙的梨膏……各地传统年味美食,消费者用手机就能一键买齐五湖四海的年货。


“很好吃,是熟悉的味道!”“回不了家,更加想念家乡味道。”“过年准备再买点寄回家。”不少消费者已经率先尝鲜,留言里满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们家从爷爷的爸爸就开始做面线了,最开始挑着担子在山里卖,后来开了线上店铺,能卖到全国各地了。”福建泉州安溪县的胡丽珍,是当地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努力让安溪面线“触网”新生,走向全国。


 不仅是美食,剪纸、木雕等也成为流行非遗年货。93年出生的王给从小跟着奶奶学剪纸,打工数年后回到家乡重拾技艺,成为甘肃礼县剪纸传承人。“快过年了,大家都喜欢贴窗花,最近订单特别多,有北京的、上海的,还有香港的”,王给说,以前摆摊卖剪纸,挣的钱只能养活自己,线上打开销路后,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人。


在浙江东阳,木梳是传统嫁妆之一,但年轻人越来越少用到。23岁的陈浩归和他80多岁的师傅,是当地仅有的东阳木梳传承人。他开了一家线上店,希望让手工木梳重新受到年轻人喜爱。“人们对美好的商品都是有需求的,非遗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让每个消费者都成为非遗的使用者和保护者。”他说。


 

“互联网”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故宫准备“云上”大餐迎新春


2021-01-25 来源:央广网


2021年春节期间,为响应居家过年、就地过年的号召,过一个平安、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故宫博物院以服务大众、共克时艰的决心,特为观众朋友们准备了丰盛的“云上”文化大餐,让这场“佳”宴与您相伴一整个新春。


腊月初八也是传统节气大寒,《故宫的时节•大寒》视频课于当日在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微信公众号“故宫宣教”上线。


课程围绕清代宫廷立天灯这一冬季习俗,介绍天灯相关文化知识,并拓展介绍正月十五的元宵花灯,分享不同造型花灯背后的美好寓意。小朋友们还可以跟随课程进行手工体验,学习制作“四季长明花灯”。


从1月27日至2月5日,寒假线上“故宫知识课堂”如期开课,围绕“文物与自然”和“建筑与历史”两大主题进行在线课程直播。两大系列、二十场不同主题的课程精彩纷呈,与大小朋友们相聚云端,不见不散。“故宫知识课堂”课程将在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 “我要去故宫” 快手账号直播。


2月4日是北方小年,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2月11日),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将开启“宫猫记•过大年”系列活动,依托院藏文物,配合活泼可爱的故宫猫形象,向观众朋友介绍从小年到除夕的宫廷过年习俗。


活动期间每天将发布一张故宫猫手绘图,观众朋友可以跟故宫猫一起完成一项过年习俗或准备一样“年货”,每天积累一点,直到除夕夜实现“大团圆”。


此前备受关注的“数字文物库”栏目也将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并推出“牛主题文物专题”,从已公布的6万余件院藏文物中甄选出与牛相关的高清影像,便于观众尽情欣赏、随时查阅。


同时,有着“私人藏画馆”之称的“故宫名画记”绘画鉴赏栏目也将针对《五牛图》和新春主题画作进行重点解读与推荐。


全新版本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也将正式上线,全部186万余件/套院藏文物目录实现实时检索,满足观众对故宫博物院基本藏品信息的查询使用需求,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服务社会功能。


此外,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还将与官方微博和“数字故宫”官方小程序同步推出“故宫红”系列文化专题。正月初一至初七,以故宫建筑、藏品中的红色为切入点,每天呈现一个不同的红色主题,用图文、视频、互动、游戏、线上展览等形式,把建筑历史、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编,为观众奉上一道别具“中国红”味道的新春文化佳肴。


这场文化“佳”宴将一直持续至元宵节(2月26日),官方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将于当日为大家奉上元宵主题推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猜灯谜体验。


以上新春文化“佳”宴的所有“菜品”都将在“故宫博物院新春‘佳’宴(暂名)”专区中得以集中呈现,专区将于大年三十除夕夜(2月11日)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及“数字故宫”官方小程序中同步上线。


 

“互联网”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青海:树立青海新名片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1-01-30 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近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吕霞同志为组长的厅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调研组赴海东市开展工作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循化县实地了解了“青绣”产品设计、生产、制作等情况,充分肯定了“青绣”企业在助力脱贫攻坚,解决广大妇女居家就业,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调研组认真听取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鼓励企业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青绣”的文化内涵,提炼传统文化元素,加强“青绣”品牌创建,创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推出更多贴近生活,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快产业发展,用精湛的技艺树起民族文化品牌,让“指尖上的青绣”成为青海新名片。


调研组一行在民和县实地考察了临津关古渡口、禹王峡文化和旅游景点、喇家遗址公园等,并与海东市、民和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就景区开发建设、运营机制等进行深入交流。吕霞副厅长指出,民和县区位优势显著,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下一步要围绕建言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和具体项目,力争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中,做好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宣传推介、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要牢牢把握大禹治水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讲好大禹治水故事,将文旅融合根植于内心,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带,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将推出 “中华文化进万家”系列群众线上活动


2021-01-3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丰富春节期间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团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于2021年1月至3月将推出“中华文化进万家”系列群众文化线上活动。 


2021年“中华文化进万家”系列群众文化线上活动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题,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参与模式,推出和传播富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群众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激发新动力,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凝聚精神力量。 


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年俗年味”随手拍线上图片展、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村晚、百姓春晚、农牧民春晚优秀节目线上展播、“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作品展示、“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及红色经典歌曲展播、迎春剪纸作品展、“新年新气象祝福送万家”春联集锦、“爱生活学艺术”文化志愿者线上公开课、数字游内蒙古、文化艺术慕课陪您过大年、“经典成语、润泽新年”传统文化宣传月等。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