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丰臣秀吉,为何敢侵略明朝?
2019-12-8 青野龙吟
首先说明,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的胃口,可不止是“侵略明朝”。以他的原话说,“尽量把大明纳入版图之内”只是其中一步,等着朝鲜明朝全被日本吞了后,他还要坐镇宁波府,然后“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也就是要把印度也吞了。
为什么偏偏盯上这几个国家?因为当时日本人的世界观,是“三国世界说”,即世界是由中国日本印度三个大国组成,其他国家都是这三个大国的附属国。所以,征服明朝?那只是丰臣秀吉先定一个小目标,他的终极追求,就是征服世界。

那为何会有如此狂妄念头,如果看看当时日本国情,必须承认,丰臣秀吉的这般狂想,确是有滋生土壤。
首先是丰臣秀吉的个人问题,他虽然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成为日本实际统治者,但其麾下,有实力的诸侯也是极多。而他个人更只是个农民出身,放在讲门第的日本,这身份简直上不了台面。
所以自从掌握大权后,丰臣秀吉就一直玩命包装自己,大肆渲染日本是神国,自己是太阳化身,所以“日光所及,无不照”,凡是太阳照到的地方,就必须是“大日本”的地盘。既然说到了就要做到,当然要厉兵秣马,朝着“日不落帝国梦”撒腿狂奔。
这疯狂念头,也不止是丰臣秀吉一个人的痴想,更是当时刚结束战乱的日本,举国的狂想。别看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了,可日本这么大的地方,好处实在不够分,当然要瞪圆了眼睛去抢。
所以丰臣秀吉这“日不落”口号一喊出来,日本国内的诸侯军将们,各个都狂热响应,加藤清正当场就狂呼,至少要给他明朝二十个县做领地,龟井兹矩倒“实诚”,表示到时候自己不要别的地方,就看中中国浙江台州府了……
也就是说,仗还没有打,这帮军将们就开始流着口水分中国的地盘了。
但对照日本此时的国家实力,也必须承认:他们生出这狂妄念头,也是有本钱的。
首先一个出名的本钱,就是日本此时突飞猛进的火器制造技术。自从葡萄牙火绳枪传入后,日本火枪的技术水准就青出于蓝。到了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造出了长145厘米发射12钱重弹丸的重型火枪,以及长185厘米发射6钱弹丸的常规火枪。

明军出征朝鲜前也做过测试:日本火枪可以在八十步外的距离上,一枪击穿双层湿毯被子,五十步的射程里更可击穿四层。如此杀伤力,堪称当时世界顶级。
而且,这般强悍的火枪,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成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日军不但有成建制的火枪部队,而且有成熟的三叠阵射击战术。以明朝军工强人赵士祯的形容说,日本火枪兵不但战术十分先进,而且执行力异常坚决,作战时“飙弛电击而前,从容振旅而退”,战术素质相当高,堪称无比凶悍的对手。
与这火枪作战能力一样凶悍的,还有当时日本蒸蒸日上的造船业。在之前持续上百年的倭寇之乱里,那些勾结倭寇的中国沿海士绅豪族们,非常“大方”的把明朝造船技术出卖给日本。充分吸取明朝福船广船技术优势的日本战船,实力也陡然升级。
这些日本“山寨中国船”,既拥有明朝战船的强大航运能力,更在船体上修筑楼阁式堡垒,发射汹涌火力,因此也被称为“安宅船”。拥有这种战船的日本海军,俨然已是东亚海洋猛兽。
更必须承认的是,想法狂妄的丰臣秀吉,做事却相当接地气,为了这场征服世界的战争,他自掌握日本大权起,就做着精心准备。著名的“太阁检地”运动,丰臣秀吉以强力手段掌控国家土地,铁腕的货币改革,让日本丰厚的白银储量,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甚至在十六世纪东亚海洋上,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丰臣秀吉,也把日本变成东亚贸易的重要一环,日本官方操控的海外贸易红红火火,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在战争爆发以前,丰臣秀吉其实已经积攒了雄厚的战争储备。比如他们的海军,就已有了七百艘战舰的规模,外加两千多条辅助预备战船,另有十五万人规模的一线陆军,十三万人之多的预备队。“征服世界”计划的第一步,即侵略朝鲜的战争,作战计划也十分明确: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
如此精细到家的准备,自然叫丰臣秀吉上下信心爆棚,所以也有了他那几句当时燃爆日本全国,却叫后人哭笑不得的呼号:“日光照射到的地方,都是我的统辖”,“以我军之战力,对付明君(明朝),那是大水崩沙,利刀破竹”。
但是自以为思虑充分准备精细的他,却并没有意识到,他即将要招惹的大明朝,是个怎样的对手。激怒看似“沉睡”的明王朝,会是怎样的后果。他心气极高,准备极精细,但是眼光,却堪称无知。接下来那场持续七年,实际与明朝作战不过两年的战斗里,精心准备的日军,面对只动用了部分战力的明军,那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般的溃败,还有凶残日本舰队埋尸露梁海的结局,说到底,都是无知惹的祸。
但是,如果细看前后历史,细看唐代的白江口烽火,或细看甲午战云,二战的炮火连天,就知道这样的野心与精心准备,乃至这样“无知”的眼光,放在日本历史上,却是经常出现的套路。以和平的名义,这样的“套路”,才永远值得警惕。

丰臣秀吉
丰臣 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庆长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其后部将德川家康趁机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