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日期: 2020-07-24
浏览次数: 24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2020-7-24   青野龙吟


上一篇讲到罗马的王政时代,在推翻王政以后,当权的贵族决定实行共和制,罗马共和国由此诞生。国王不再是当权者,而是两个权利相等的执政官,长老会议发展成元老院,由贵族出任,平民虽然能够按财产资格参加百人大会,但政权都掌控在贵族手里,这种共和制势必会激起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贵族做出让步,允许平民选出保民官两名,保护平民利益,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执政官其中一人来自平民,废除债务奴隶制等。可见,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还是取得了成绩的。


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仅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国,到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整个南意大利,公元前264——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征服了西部地中海地区,之后向东扩张,征服马其顿王国和希腊。


     面对偌大的国家,罗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是格拉古兄弟改革,后是马略改革,由于改革的困难,改革领导者也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改革未取得成功,国内陷入了内部混乱之中,苏拉——前三头同盟——凯撒——后三头同盟——屋大维,一个个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


罗马公元前138—前132年和公元前104—前101年的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和公元前73—前71年的伟大的斯巴达克起义极大地震撼了罗马统治阶级,沉重摧毁了元老贵族不可一世的军政势力,为骑士和平民等反元老势力的抬头创造了条件。当元老们无人敢出头担任执政官时,正是其他势力乘虚而入的机会。就在此时,克拉苏斯取得执政大权,恺撒等人也从此东山再起,客观上推动了帝制取代共和制的历史转变。公元前60年,步入政坛的三位新生实力派人物恺撒、克拉苏斯和庞培组成“前三头同盟”。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并在长期的高卢战争中积蓄了实力。公元前53年,克拉苏斯在与安息作战中阵亡,于是三头先去其一,恺撒与庞培对抗之势日趋明显。高卢战争结束后,恺撒写成《高卢战记》一书在罗马广为散发,向公民宣传他的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已掌握了空前强大的实力,有久经征战的10个军团在他麾下,更有在高卢战争中掠夺的巨额财富供他在罗马网罗党羽、收买群众。这样的形势使庞培同元老院的联合更为紧密,他们把打击目标集中在恺撒及其党羽身上。公元前50年,元老院和庞培作出决定,恺撒应在第二任高卢总督期满时(前49年3月)交出兵权,解职回国。这等于公开宣布了“三头同盟”的决裂。恺撒回信要求庞培也放弃兵权,否则决不服从,并不惜兵戎相见。元老院视此信为战书,立即在前49年元旦决定恺撒应立即卸任。恺撒派的保民官安东尼等对此行使否决权不成反遭迫害,被迫逃往恺撒在山南高卢(北意大利)的军营,罗马内战一触即发。元老院马上宣布恺撒为公敌,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授命庞培召集军队保卫罗马,不久内战正式开始。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内战正式开始


恺撒听安东尼等汇报情况后,不顾只有1个军团留在身边的险境,毅然出击,于公元前49年1月率军越过意大利和高卢诸省的交界线卢比孔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罗马。


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把握关键、当机立断、迅猛出击的军事行动,“越过卢比孔”遂成形容当机立断、义无返顾行动的典故。庞培估计,一经宣战,双方集结部队尚需时日,因此对恺撒跨越卢比孔的闪电行动毫无戒备。恺撒进军势如破竹,庞培和元老贵族措手不及、无力抵抗,仓皇逃往希腊。攻占罗马后,恺撒决定歼灭庞培留在西班牙的主力(7个军团),以保障后方安全和掌握战略主动权。他率领6个军团进军西班牙,失去首领的庞培军团未作认真抵抗即缴械投降,恺撒占领了整个西班牙。


为准备决战,凯撒推行各省居民和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他的军队猛增至18个军团,而庞培在希腊总共只有9个军团。但是拥有东方广大地盘的庞培在兵员数量和军需储备上仍居优势,并且掌握着制海权。公元前49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开始东征。但他的另一支远征军(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由于敌人控制海面未能按时登陆,直到公元前48年春才同恺撒会合。遗憾的是,庞培贻误战机,未能各个歼灭恺撒军队。部队会合后,恺撒把庞培的几个军团围困在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的筑垒兵营里。但历时3个月的围困并未成功,只好撤到色萨利。庞培见敌退去,立即率军追击,双方于公元前48年8月在法塞拉斯进行了一场决战。恺撒以伏兵3000突然猛击庞培的精锐骑兵,导致敌左翼溃散,而庞培督师不力,未能及时巩固中军组织反击,终于一败涂地。庞培兵败逃往埃及,不久被人杀死。庞培死后3天,恺撒追击庞培军团在埃及登陆。他卷入了埃及内讧,打败了托勒密国王的部队,立克列奥帕特拉王后为国王。小亚的米特拉达蒂之子叛乱,恺撒驰援其地立奏凯歌。历史上留下了他那句“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的名言。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再次在非洲登陆


公元前46年,恺撒再次在非洲登陆,并在塔普苏斯城附近击溃贵族派军队。接着他又挥师西班牙,在公元前45年的孟达一战中击败庞培两个儿子的部队,从而胜利地结束了内战。罗马内战的第一阶段以恺撒击败庞培和元老贵族军队而告结束。战争的结果是恺撒建立了个人的军事独裁政权。他不仅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而且还拥有统帅、大教长和祖国之父等尊号,集一切大权尊荣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或者说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日后西方历史上即以恺撒作为帝王的同义词,俄国沙皇之“沙”字即源于此。然而他的独裁未能完全消除共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他未料到元老院的旧元老已利用这种传统势力把他的一些亲信转变为共和派,并在反对独裁、恢复共和的旗帜下密谋将其杀害,也未料到他和埃及女王克列奥帕特拉的婚姻和生下的儿子恺撒里昂成为敌人大肆利用的丑闻。


恺撒死于亲信剑下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的一位亲信布鲁图斯与同伙卡西乌斯在元老院会议厅向恺撒连刺23剑,一代天骄就这样死于亲信的剑下。恺撒死后,安东尼成为恺撒派主要头目,他出兵镇压了因恺撒葬礼而引发的平民和奴隶暴动。由于安东尼领导下的恺撒派缺乏对夺权斗争的统一筹划,以“罗马散文泰斗”西塞罗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强。加之这时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突然步入罗马政坛,也给元老院以可乘之机。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其姊之孙),在恺撒遗嘱中被定为继承人,得其遗产四分之三。安东尼和恺撒派的将领对这个从外地闻讯赶来奔丧的青年人相当轻视,然而屋大维却非同凡响,胆略兼备。他知道恺撒的声望和财产已成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揽人才,扩充实力,拉拢民众,居然顶住安东尼的排挤打击而自立门户,西塞罗和元老院也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并利用他对抗安东尼。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强行当上执政官


公元前43年春,安东尼在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绝后,马上诉诸武力。他派兵抢印夺权,将原高卢总督围于穆提那城。元老院即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败退出北高卢,和恺撒派另一重要将领雷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受到元老院排挤,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皆遭拒绝,只好兵临罗马强行当上执政官。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终于在公元前43年秋结成“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由3人共治,东方处于杀害恺撒后逃亡的共和派布鲁图斯手中,归安东尼和屋大维处置。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在5年内有处理国务的全权,可见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后三头当权后立即对共和派展开大屠杀和清洗,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几乎被斩尽杀绝。


在腓力庇展开决战


公元前4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进军希腊,与布鲁图斯在腓力庇展开决战,布鲁图斯不敌自杀身亡,共和派从此永远退出了罗马政坛。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治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有近水楼台之利,逐渐和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取得妥协,又以公民领袖自居,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只为他保留大教长的虚衔,二头鼎立遂变成两雄对峙。安东尼继承了恺撒的弱点,在东方步恺撒后尘,正式与克列奥帕特拉结婚,迷恋姿色,宣称要把他治下的领土赐予克列奥帕特拉之子,这些丑闻为屋大维反对安东尼提供了最好的炮弹。公元前32年三头分治协议5年期满之时,遂变成屋大维和安东尼公开决裂的起点。屋大维以武力迫使亲安东尼的两位执政官和300名元老东逃,并让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向埃及女王宣战。罗马内战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始。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大战于希腊的阿克兴海角。此役双方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胜负难分,但督战的克列奥帕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时率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跟踪而去,全军遂告瓦解。


真正继承人


阿克兴的胜利奠定了屋大维主宰帝国全境的权势,成为恺撒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军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伏剑自刎,克列奥帕特拉被俘后仍想施展故技迷惑屋大维,但屋大维作为恺撒的继承人并未继承恺撒迷恋美色的弱点,克列奥帕特拉悲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只好自杀。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被并入罗马。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尊号,从此以罗马帝国的诞生结束了晚期罗马共和国的内战。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新的一页,使罗马奴隶制从共和发展到帝制的新阶段。这次内战对于推动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尤利乌斯•恺撒将罗马军事艺术推向巅蜂。恺撒是罗马最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善于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不同形势来指导战争,在解决重大的战略问题时具有远见卓识。他和他的继承者屋大维在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能从政治的全局高度把握军事问题,实现了政治目标同军事手段的完美结合。


  公元前29年,屋大维成为内战的最后胜利者。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一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历史。2世纪末,罗马帝国因长期征战,耗尽资财,在表面繁荣下孕育着深刻的危机。 3世纪,罗马社会动荡不安。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纷纷奋起反抗。同时帝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像浪潮一般地向罗马帝国席卷而来。正当内外交困之际,统治阶级内部又不断地政权夺利。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罗马帝国,这实际上就把罗马分开了两个部分,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帝国衰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


 

 西方文明史•罗马共和国的蜕变与帝国的兴衰



纵观其发展历程,古罗马通过侵略扩张、修筑道路促进对外扩张、透支未来和发展宗教四种主要方式,多方面、多维度地实现财富汇集和流转,满足人们的自我肯定需求。但这四种方式在罗马发展中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侵略扩张和修筑道路对于罗马的作用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事实上,侵略扩张和修筑道路,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侵略扩张带来的财富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不断扩大的疆域所带来的信息与物资传递问题也极大地促进了道路建设;另一方面,高度发达的道路网络也有力地推动了罗马的对外扩张。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到公元2世纪末,是古罗马扩张最频繁也最密集的时间,前后历时600余年,占整个发展历程的2/3,远超任何其他方式的实施时间。在此期间古罗马疆域扩大6000余倍,人口增长600余倍,并使罗马一跃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古罗马的兴盛缘于侵略扩张与自主创新如土地分配和道路发展的共同作用,在600余年间实现人口增加600余倍和国土增加6000余倍的剧变。而当扩张逐渐停止、道路系统达到饱和后,透支未来和宗教便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维持帝国的主流方式。但无论财富如何增长都会有极限,当财富供需失去平衡、宗教的力量无法凝聚民众时,各种社会矛盾便相继爆发,罗马便日渐式微,最终走向灭亡。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