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希腊悲剧与希腊哲学
2020-7-22 青野龙吟
古希腊典型的悲剧故事就是古希腊第三大悲剧家欧底庇德斯的著作,很著名的悲剧叫《美狄亚》,讲的是一位妇女,曾经倾尽全力帮助自己的心爱人(就是盗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后来自己的丈夫竟然背叛了自己,他曾经为了追随这个心爱的男人,这个美狄亚曾经抛弃了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结果最后丈夫背叛了自己,所以她一怒之下,当着当着丈夫的面,手刃了她和她丈夫生了几个孩子,最后乘着龙车,飞升而去,是讲了这么一个悲剧故事。
当然到了欧底庇德斯第三大悲剧家的时候,这个命运的色彩开始逐渐的淡化,越来越多的开始突出人力的作用人的力量,命运的色彩比较淡了。而我们在前面讲了两个悲剧家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命运的影响。首先希腊的悲剧基本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他的故事都是讲的希腊的神和英雄的故事。无论是《俄狄浦斯王》《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这些都是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的故事,就这一个特点来说,它和希腊的史诗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它改变了一下形式,既有讲述又有表演,用戏剧取代了史诗,就它的主题而言,它是突出命运的作用。

所以希腊悲剧烘托的是自由意志和命运之间的冲突,是悲剧主人公的自由和他背后潜藏的不出场的命运之间的冲突。 无论是俄狄浦斯王也好,无论是俄瑞斯特亚也好,他们的行为都是他们自己干出来的,他们是自由的但是殊不知,在他们自由的背后,有一个无形的绳索在牵扯着他们,那就是命运。特别是俄狄浦斯王是最典型的,命中注定俄狄浦斯王将会杀父娶母,尽管他父亲以及他本人,都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想避免这个结果,结果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他们离这个陷阱越来越近,他们等于是用自己的自由之手,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然后把自己埋进去。这个地方没有人陷害他,看不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邪恶道,谁是善良的?
这和近代的悲剧不一样,我们说近代悲剧,比较典型的莎士比亚悲剧,最典型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可能里面除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于一个机缘的原因,当然也是两个家族的仇恨,最后由于机缘,安眠药吃的时间长了,最后导致一个误会,导致了一个悲剧。除此之外,其他三大悲剧,都是道德悲剧,善良和邪恶之间的冲突,最典型的是《哈姆雷特》,他每次一出场,好人和坏人,善良和邪恶很清楚,把一个替父报仇的问题,变成一个哲学问题,生存还是死亡?但是他还是一个好人,他的母亲基本上也算是一个好人,虽然意志比较薄弱,像台词里面说的:软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但是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好人,而那个坏人就是他的叔父克劳狄斯,还有那个小人宰相波洛涅斯,这些人一出场都是坏人,所以整个《哈姆雷特》的剧情就是:他的叔叔处心积虑要害死哈姆雷特,曾经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夺了的王位霸占了哈姆雷特的母亲,而且还要加害哈姆雷特于死地,最后悲剧就是发生在善良与邪恶的力量之间,最后大家通同归于尽,悲剧发生了。

同样莎士比亚的另外一句悲剧《奥赛罗》,好人坏人,坏人一出场都很清楚,苔丝德蒙娜,奥赛罗的妻子,纯洁无瑕,是一个极其善良美丽纯洁的一位年轻妇女,最后由于流言,导致丈夫的轻信,奥赛罗最后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奥赛罗当然也算是个好人,虽然他比较轻信,因为他爱的太深由爱生忌,偏信了别人的谗言,而坏人大家知道,一出来就是意大利人伊阿古,一出场就是个坏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因为他是意大利人,所以他肯定是个坏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在英国人看来,意大利人没有好人,,北方民族对南方民族,共同的概念就是这样。而我们看俄狄浦斯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没好人,也没有坏人,俄狄浦斯的悲剧不是被人陷害,是他自己为自己挖了一个陷阱,这样一种悲剧的理解,有时候比近代的道德悲剧的理解还要深刻。因为我们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确实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很多悲剧,当然我不否认,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确实有些悲剧是别人陷害我们自己,但是有些东西不是别人的原因,也不是别人的主观原因,而是由于你自己导致的,由于性格方面的某种弱点,由于你认知方面的某种局限,由于你能力方面的某种欠缺,你以为你是万能的,你以为你是无所不知的,你以为你是无所不能的,结果你在现实面前碰了壁,导致了悲剧,这种悲剧更加普遍。
因此如果我们看了希腊悲剧,我们今天深刻的反省,我们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会知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而不是去怨天尤人,每当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太多的责怪别人,怨天尤人,而更多的是检讨自己,看看我们自身有没有某种缺点,是否有某种弱点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更快的成长起来。
希腊悲剧尽管是以朦胧的方式表现命运,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朦胧的表达,其实已经揭示了很深刻的道理。希腊人在希腊悲剧里面,看到了这个隐而不张的悲剧人物背后不出现不出场的悲催的命运结局,后来进一步发展到希腊哲学里面,就以概念的形式表现为事物背后决定事物的规律,再后来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自然科学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事物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是由社会规律,客观规律决定的。只不过古希腊人,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古希腊人只是觉得背后有个力量,这个力量很强大,他们在这种力量面前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但是古希腊人虽然觉得背后,这么一个强大的东西,他们仍然采取一种坦然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命运固然要发生的,要起作用的,希腊人仍然坦然处之。所以希腊人这种对命运有一种超脱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关于希腊的悲剧为什么在民众中间有这么大影响?一个方面是因为城邦在鼓励,另一方面在于悲剧本身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揭示了人生的奥秘,正是由于这一点来说,希腊悲剧当时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
后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这部著作中揭示悲剧影响力的时候,他认为悲剧主要是通过激起人内心的两种情绪:一种叫怜悯一种叫恐惧,其中恐惧与其把它翻译成恐惧,不如把它翻译为敬畏,这样就会使我们心灵中某些健康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在我们心中引起一种崇高的感受,这样人就会受到一种教化(今天叫励志),因为我们心中有健康的情感,看到悲剧式人物,无端的遭受巨大的苦难,我们当然不由悲从中来,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会有一种悲悯,一种怜悯。正如看到悲剧中跟我们一样的人,遭受到巨大的痛苦,当然会有一种怜悯之心,这是一种健康的情感。一个人如果没有怜悯,与禽兽有什么不同呢!孟子说:人不同于禽兽者几希?就那么一丁点儿,其中就包括恻隐之心与怜悯。如果我们见了我们同辈,见到我们的同伴,受苦受难我们无动于衷,说明我们已经天良丧尽。而悲剧可以调动起我们的怜悯,当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式,悲剧不仅调动起怜悯,还可以调动起一种敬畏或者叫恐惧,人总是得有恐惧的有敬畏的,孟子说:人有四端之心,就是说人不同于禽兽的一点东西,其中除了恻隐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恭敬或者叫辞让,就是我们对某种崇高,抱着一种敬畏之心。要是没有敬畏,那就比魔鬼还可怕,什么坏事都敢干。所以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无畏,狎大人辱圣人之言。
小人是无畏的,为什么无畏?因为他无知,无知就无畏,君子都是有敬畏的。同样我们看悲剧会产生一种敬畏,对高悬在英雄图上的那个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个命运会保持一种敬畏之心,我们会感受到某种神谕的东西,神圣的东西,某种崇高的东西,在我们头顶上,肃然起敬,那我们就会保持一种肃然的态度,积极的进取。他什么坏事都敢干,因为它无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敬畏之心非常重要,必须可以调动起这个东西,使我们体验到一种崇高,就是我们好像面对着高山大川,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敬意油然而生。我们会感到一种崇高,这种崇高感会我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悲剧可以起到励志作用,所以悲剧不仅是可以传授知识,让大家了解希腊的神话传说,而且可以在我们心中调动起净化升华我们的健康的情绪,在我们心中一种崇高感,这就是古希腊悲剧给我们的启迪和思考。

古希腊的喜剧和悲剧一样,起源于酒神节,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公元前六世,西西里岛的居民们把酒神庆典游行的狂欢仪式,逐渐发展为简短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戏剧表演形式。古希腊喜剧就是一种滑稽搞笑的一种艺术形式,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比较搞笑调侃甚至叫恶搞的成分在里面。
古希腊喜剧是始终带有一种放纵,放荡的,淫荡的色彩在里面。因为希腊人对性的态度比较随便,而悲剧里面一般是不谈这个东西的,而喜剧里面就开始大肆宣扬。因此希腊的喜剧几乎都带有有很浓郁的,那种淫荡的,带有一点儿淫邪的色彩。所以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最初古希腊喜剧在很多程度上是被禁言的,但是随着希腊城邦制开始逐渐盛极而衰,由鼎盛开始走向衰落走向没落,人们对城邦的责任感也就荡然无存,所以人们就一头扎进,个人的醉生梦死之中。
这样古希腊喜剧就大行其道,因为它最初来自于狂欢,而且这种狂欢带有一种肉体的放纵两性关系的紊乱。在公元前六世纪,喜剧是被禁言的,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才开始才可以在雅典正式场合开始上演。这个时候的悲剧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所以悲剧和喜剧在希腊是接踵而至的是交替而生的。首先在悲剧的时代,喜剧是不能打大雅之堂的,但是当悲剧开始没落希腊人的城邦制度开始走向没落,人们对城邦的责任感逐渐消失以后,喜剧就开始大行道。乃至于到了希腊城邦晚期,戏剧就成为希腊乃至受希腊影响的东方亚洲土地上非常普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说在早期希腊城邦鼎盛时期,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欣赏悲剧就是一个野蛮人,到后期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欣赏喜剧,说明这个人是没有教养的。因此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文明人和野蛮人之间的分水岭。

那么喜剧主要是采取一种讥讽挖苦恶搞这样一种形式,希腊喜剧家写的很多喜剧都是很短的,跟悲剧是不一样的,悲剧主要取材于古代希腊的神话传说,而喜剧往往是就事论事,往往是讥讽现实。比如说,阿里斯多芬他的《阿尔奈人》,《黄蜂》 《蛙》都是讥讽现实,直接把矛头对准当时希腊伯里克利时代以后的一个叫克勒翁的领导者,或者把矛盾对准当时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阿里斯多芬本人不喜欢苏格拉底,他希望现在的希腊重新回到早期希腊。后来希腊哲学产生以后,出现了一个跟希腊老百姓,例如奥林匹亚竞技会,酒神节这样一种流行文化背道而驰的东西就是走向精英文化,哲学家走向唯心,这些东西都受到了当时喜剧家的批判。阿里斯多芬还有一些喜剧,比如说他有一个很著名的喜剧叫《鸟》:讲的是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在天地之间组成了一个王国,这个王国非常好,在这个王国里面人人讲究的是自由平等,像早年的希腊社会一样。于是很多人都主动要求放弃人的权利,请求加个鸟国成为鸟,由于这个鸟国隔着天地,所以天上的神没有东西吃感到饥饿,也不得不向鸟国表示臣服,实际上这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乌托邦的故事。因此喜剧更多的是针砭,直接把矛头对准现实中的政治家或者一些思想家,然后挖苦他们。这些喜剧家的一种理想或者他们的文化指向是:希望希腊重新回到已经逝去的那个已经过去的希腊城邦制时代。
希腊的喜剧家有一种理想就是希望希腊重新回到已经逝去的希腊城邦制时代,像阿里斯多芬这样一些喜剧家,他们都带有保守主义的倾向,他们都希望回到过去的时代,他们认为那个时代民风纯正,社会平等,各方面都很好。现在的社会生活每况愈下。因为自从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城邦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民主制,城邦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他们这些人就哀叹今不如昔,因此他们的剧作里面充满了讥讽挖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些喜剧,希腊喜剧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和怀旧情绪的价值取向。

希腊喜剧虽然表现出了一种保守取向表现了一种调侃,甚至轻浮放荡的特点,但是喜剧家都是一些极其聪明的人,他们看透了一切,当大家正沉浸在悲剧之中的时候,突然喜剧家就会告诉人们:你们看到的现象都是假的,没有什么命运,那是你自己,那是你扭曲的外形而已。正是由于这一种看破一切,就使得他们把一切崇高的东西加以解析,把一切神圣的东西加以调侃,这就导致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就是大家觉得没有什么是崇高的,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于是人们怎么快乐就怎么做,怎么舒服怎么活,随波逐流。这样就导致了希腊化时期的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于是这个城邦自然就土崩瓦解。人们都对神圣崇高的东西没有责任感了,每个人都觉得我怎么快活我就怎么干,这就是一个历史的悖论。所以我们说喜剧,恰恰是在城邦开始走向危机的时代到希腊化时期才应运而生的。
关于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希腊不仅是一个神话的民族,还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希腊哲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乃至于我们后来经常说希腊民族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希腊人是具有哲学天赋的,哲学这门科学固然我们说我们中国也有古代哲学,印度也有印度的哲学,阿拉伯人也有阿拉伯人自己的古代哲学,但是就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的那只有古希腊才有。我们古代的哲学智慧是散见于中国古代的其他学科之中,而没有一门独立的哲学,但是只有在希腊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实际上希腊哲学产生出来,绝不是一蹴而就,实际上在希腊哲学没有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于希腊神话,希腊的史诗,希腊的神谱,以及希腊的悲剧里面,早就已经初见端倪。
顺着希腊这样一条路线往前追溯,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前面的荷马的《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尤其是《神谱》具有两种重要的意义:其中一点就是它利用一种神话思维的方式,展现了宇宙的起源和自然演化的一种世界观。虽然这个世界观是某个神和某个神相结合生下魔神,但是由于每个神都代表某种自然现象,或者某种社会现象。希腊哲学是分两支,其中一个叫做自然哲学,通常的教科书里面一般把它叫做唯物主义,还有一个我们把它叫做形而上学,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唯心主义,这两派各走一途,实际上在古代的神话传说《神谱》就已经埋下了哲学的种子。

希腊的自然哲学,实际上就是用神话思维的方式表述着自然的演化过程,直接指向某种自然物质,它早就已经潜藏在背后的命运决定的一个过程,以及后来在希腊悲剧里面,直接称之为命运把它加以烘托,把它看作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无论是希腊的自然哲学,还是希腊的形而上学,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要寻找万物的本源,这个本源可以理解为开端,万物的本质,万物的形式。
希腊哲学分两支,其中一支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之父叫泰勒斯,他是一个小亚细亚人,他第一次提出万物都是从水里产生的,这是一个破天荒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第一次不再借用神,直接借用某种自然现象来说明万物的起源,他说万物都是由水里产生的。
然后又其他人相继提出,万物是由气中产生的,万物是由火中产生的,也有人说万物是由火气土水这四种元素按照不同的比例集合而成的,最后有人说万物是从一种共同的同质的微粒形成的,这个微粒就叫原子。这个原子的提出标志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从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五十几,到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者,最后提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就是最后的微粒。什么叫原子?就是分到最后的不能再分了。(当然今天我们今天实验室,已经把原子能继续分裂成质子,中子。。。那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古希腊所说的原子不是和实验室里的一个意思,它是哲学家思考的最后一个物质的单位。
而原子以不同的碰撞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以不同的方式结合成水火土气,再按照不同的比例构成万物,这就是自然哲学关于世界的解释。这个解释水平很高,因为今天的自然科学基本上走的也是这条路,莱布尼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连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找不到,而古希腊人在没有实验的情况下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简单。自然哲学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时期就达到了顶峰。形而上学就是通常说的唯心主义,是从南意大利(也就是希腊的殖民地),从南意大利克罗顿的一个哲学家叫毕达哥拉斯,他也是大数学家,从他这儿开始,毕达哥拉斯率先不同凡响,石破天惊的说了万物的本源是数去!
数学的数,树和水土气火最大的不同,根本的不同在于质的不同,因为数不是一个物质,水火土气是个物质,看得见摸得着,而数它不是个物质,虽然它不是物质,但它决定了一切是物质的东西,任何物质背后都有数,任何事物的生灭变化,都是有数决定的。例如:我们人也是一大堆数据数据组成的,我们的身高,体重,血压,到医院体检,医院给你开回来一大堆数据。 希腊哲学形而上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眼光深入到背后,去寻找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思想,思想是把握这一切的根本。再到柏拉图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思想发展到“理念”,任何事物首先有“理念”,因此布拉图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顺着毕达哥拉斯只是把眼光从表面东西,投入到背后深层次上来,而这个东西就叫形而上学。

后来又发展到另外一派: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亚里士多德后来自立门户,在批判柏拉图的基础上,兼并了希腊的这两派哲学体系,他把德谟克利特代表的“原子论”,和柏拉图代表的“理念论”汇聚于一炉,最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不仅构成了希腊哲学的最高峰,而且它也构成了希腊科学的最高峰,所以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是连在一起。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上,有很多创见,但另一方面,他有很多错误的观念,比如说:他提出“地心说”,后来被托勒密加以发展,被基督教加以弘扬,最后成为阻碍现在科学发展的障碍。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不同重量的事物的运动,速度不一样了。后来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说明重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在科学和哲学上都是一个集大成者,当然他也给自己留下很多遗憾,同时给后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误区和波折。(综合自百家号丫丫面对面、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