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日期: 2019-10-12
浏览次数: 24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2019-10-12   青野龙吟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这是余秋雨先生为自己的音频节目《中国文化必修课》写下的导语。这个节目实际上是一档有关中国文化的博士课程,也因此注定了它的特质,既不能降低标准、缩小格局,也无法脱离文化的最高等级。


然而就是这么一档没有嵌入逗趣、惊悚也没有迎合潮流的文化课程却吸引了超过4000万的听众,这让余秋雨始料未及。


“这一奇迹证明,中国文化至今拥有充分的覆盖面和向心力,人们对它的追索劲头和话语兴趣,远未疲倦。”


如今,余秋雨先生首次公开了这档音频课程的“绝密教案”,将他在课程中讲解的内容汇编成了一本书 ——《中国文化课》。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也许我们都常常会用到“文化”这个词,但却鲜少有人思考过文化真正的含义。在查阅了两百多个定义后,余秋雨先生将“文化”概括为:


“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在《中国文化课》中,余秋雨先生分别从文化定义,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精神主干、利弊得失、记忆序列等几个角度进行讲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50余位文化英雄


20余部原典著作


放眼四大古文明


追索数千年文化史


……


在这本书中,余秋雨先生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反思中国文化利弊得失,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作家张贤亮曾这样介绍余秋雨:


“有的人成就太大,需要长篇文章来介绍;有的人成就也高,名声也高,只要几句话就可以;也有的人一句话都不介绍的,余秋雨就是第三种人。”


而余秋雨先生对自己的介绍则是:


“一个看了不少书、做了不少年研究的人。”


熟悉余秋雨的读者都知道,在90年代,他23次辞职远行,孤身在全国各地进行文化考察,写下风靡一时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文化苦旅》首次出版,20多年来畅销上千万册,深受读者喜爱。书中文字干净简洁,流畅漂亮,同时又体现了对中华文化情感的爱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文化韵味,并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读者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余秋雨由此成为在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


如今,余秋雨先生把这20几年来的所见所知所得汇聚成了一堂《中国文化课》,在远行归来后分享了给了大家。他曾以为在面对一道道巨大的文化峡谷时,还是会像当年独自苦旅、冒险中东一样,只与孤云荒漠为伴,没想到《中国文化课》让他发现,他的身后竟然跟着如此多的人。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多年以来,余秋雨先生也一直在进行着自己的“文化苦旅”。他相继出版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等书,其中《中国文化课》是首次出版的全新重磅作品,是余秋雨先生分享给普通读者的中国文化通识课。喜马拉雅超过4000万人次的品质认证,从声音到文字,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认识文化、感受历史。


“但书的好处,是可以拿拿放放,你们即使把它放在书架上长久不理,我也会安静地在那里等着。”余秋雨说。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余秋雨著《中国文化课》


2019年8月


中国青年出版社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的那样,“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而品读《中国文化课》也是一次文化之旅,读完这本书,走过这趟旅程,我们也就知道了自己的文化身世。(搜狐网)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封面新闻:久违的余秋雨新近创作的余秋雨总结性作品《中国文化课》,自8月上市以来,以其精品和充满哲学的视角,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和高度好评。作家白先勇的评价是:“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余秋雨总结性作品《中国文化课》上市近两个月来,在全国一片热销。久违的余秋雨新作,受到了读者的空前欢迎。许多读者赞扬说:“余秋雨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以导师漫谈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


作家贾平凹评价说:“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以导师漫谈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2019年8月,由磨铁图书策划的余秋雨重磅作品《中国文化课》正式与读者见面。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不断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一个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在就是这条延长线上的重要总结。


余秋雨在他的新书《中国文化课》的开头,是这样定义文化的:“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全世界最简短的文化定义,余秋雨从跨国婚姻里的“文化差异”谈起,一下把看似高深的问题放到了现实生活之中。一部志在全面科普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却从一个学术定义谈起,一方面暗示着这门通识课的高标准、大格局。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近年来,余秋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主持了一个博士生培养项目。余秋雨讲“中国文化课”,还有一个优势。他曾辞职,用自己的脚,走遍了世界各大主要的文明,“这个走有个好处,让我的课程里增加了好多感性的成分,一点点的比较、一点点的权衡,最后得出有关中国文化的结论。所以,视野比较开阔。大家跟着我读读这本书的话,同时也等于和我一起进行了一次长途的旅行考察。”


最后一个板块“储心•必要记忆”是全书的“地下宝库”,列出了需要读者长久记忆、诵读的文本,比如必记唐诗五十首、必记宋词三十五首等,都是余秋雨长期精心筛选的;除了开列记忆篇目之外,还提供了重要作品的今译,比如《离骚》《逍遥游》《前赤壁赋》《心经》等,余秋雨还首次翻译了五千多字的《老子》全文。


50余位文化英雄,20余部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就这样,余秋雨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为读者搭建起一条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


余秋雨说:“书可以拿拿放放,你们即使把它放在书架里长久不理,我也会安静地在那里等着。”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创造的文化奇迹



余秋雨著•《中国文化课》


如果你是家长,想给孩子讲讲诸子百家的故事,或者挑选唐诗宋词的背诵篇目;如果你是中学生,想要奠定的人文素养,提高作文成绩;如果你是大学生、上班族,想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却找不到入门读物;如果你希望自家书架上有一本便于阅读又分量足够的国学读本,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这本书就是答案。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