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日期: 2018-08-09
浏览次数: 22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2018-08-09 青野龙吟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出版。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


《海边的卡夫卡》文本,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故事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海边的卡夫卡》的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展开,讲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杀人后,不但没有得到惩戒,犯了故意杀人罪、乱伦罪、强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中田也宁静地得到了解脱。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s)。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海边的卡夫卡》小说由奇数章和偶数章两个故事交替展开,平行推进。奇数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开始,他独自坐上了开往四国的巴士。出走的原因是为了寻找自己四岁时就抛弃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更是为了逃避“他将弑父娶母”的预言


卡夫卡4岁时,母亲带着比自己年长的姐姐离家出走,不知何故却抛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卡夫卡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当他在甲村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安顿下来时,仿佛是命运在冥冥之中引导,他产生了馆长佐伯是否就是当时离家出走的母亲的疑问。他每天都与少年时的佐伯的“幽灵”在梦中邂逅。终于在一天夜里,他和处于睡眠状态的佐伯发生了肉体关系。馆长佐伯女士是位50多岁气质高雅的美妇,有着波澜曲折的神秘身世。最终,在佐伯的劝说下,少年卡夫卡决定返回现实世界,开始新的生活。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偶数章以一位名叫中田的人为中心展开。他在二战期间读小学时,经历过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不仅丧失了记忆,而且失去了全部的读写能力,在东京依靠救济勉强生活着。凭借能与猫交谈的能力,他操起了寻找走失的猫的副业。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况下,与一位自称琼尼·沃克的奇异人物不期而遇。在他面前,琼尼·沃克用残酷的手段对猫进行连续杀戮,中田不得已将他刺死。


中田醒来后决定离开东京西下,在旅途中与长途卡车司机星野相识并结伴来到高松市。在高松市,中田突然产生了“寻找入口之石”的念头。星野在山德士上校的帮助下,找到了石头并将其带回旅馆。在中田的命令下,星野用尽全力打开了这块“入口之石”。接着,在再次寻找中田脑中“某个地方”的过程中,他们到达了甲村图书馆。中田对佐伯说“中田只有一半影子,和您同样”,他们都是分身一般的存在。佐伯将记载着自己人生之路的三册回忆录交给中田后,静静地死去。同星野在河滩上将回忆录烧掉后的中田,也在沉睡中停止了呼吸。死后的中田嘴里钻出一个滑溜溜的白色生物,星野拼尽全力杀死了它,并将“入口之石”关闭,完成了中田临终前的嘱托。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每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他人的影响。“父亲”是反面人物,他的冷漠、专制阻碍了少年的成长,卡夫卡的成长始于对父亲之家的抛弃。帮助“卡夫卡”走向成熟的引路人有很多,“大岛”、“中田”、“樱花”、“佐伯”是“卡夫卡”成长的良师益友。帮助“卡夫卡”成长的主要是“大岛”。从“大岛”与闯入图书馆的女权主义者的辩论, 以及他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评说中看出,“大岛”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卡夫卡”的精神导师角色。如果没有“大岛”,“卡夫卡”不可能游历“异界”,接触到神性的引路——“森林”。


“森林”对“卡夫卡”来说,是孕育着无数未知的一个世界。因此,进入“森林”必然是卡夫卡成长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卡夫卡”走进“森林”前的多番犹豫和踟躇,暗示了他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而又心怀忐忑。强烈的探索欲战胜了畏惧,“卡夫卡”在“士兵”的引导下走进了密林深处,弑父之后的“卡夫卡”一步步地透过精神成长让人的灵魂与尊严浮现、走向成熟。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中田”是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他也曾渴望成长,然而他的成长是不幸的。一方面,他成长的时期处于战争年代,社会环境是极端的;另一方面,他的成长没有正面引路人的帮助。通过乡村“女教师”的信得知,“中田”有着和“卡夫卡”类似的家庭环境:“与乡下孩子所受日常性暴力不同,因素更为复杂且更为内向的暴力,是孩子只能一个人藏在心里的那类暴力。”不同的是,“中田”没有离家出走,而是将希望寄托在了年轻的“女教师”身上,渴望在那儿寻找温暖。然而,由于战争,“女教师”本身就已经是“不健全者”了。她虽然意识到了“中田”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但是她却没有给予他保护,反而成了掐断“中田”成长之路的直施暴者。她那一巴掌使“中田”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苏醒。


“中田”的经历一方面与“卡夫卡”的成长构成了对比,更重要的是,“中田”帮助“卡夫卡”完成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中田”杀了琼尼·沃克实质上是帮助“卡夫卡”完成“弑父”这一成长的重要仪式。“中田”舍命打开了“入口石”,也是为了成全“卡夫卡”走进“森林”。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卡夫卡”的精神成长实际上也完成了“中田”成长的夙愿。“中田”自身的成长被扼杀在少年时期,他不能与人交流,但自此可以和猫说话。在小说里,“猫”实质上象征了自由的灵魂,如果说琼尼·沃克杀猫是为了禁锢他人的灵魂,那么“中田”的寻“猫”、救“猫”则是为了救取自由灵魂。他杀死琼尼·沃克对他自己而言就是对暴力的反抗,之后,他走向四国之旅就是他完成少年时未完成的成长之路,而在打开入口石那一刹那,他也走进了“森林”深处。


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成长是一个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如何应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如何摆脱孤独等等。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虽然“卡夫卡”所遭遇的切肤之痛不是生理的,却在本质上更具破坏力。“卡夫卡”没有亲手弑父却身染血污;“卡夫卡”自幼被生母抛弃,却注定要与精神上的“母亲”佐伯结合;“卡夫卡”深受青春期强烈性欲的苦恼,而不得不依靠“姐姐樱花”帮忙泄欲的经历使得“卡夫卡”反思自我,从无知走向有知。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描写了背负命运诅咒的少年田村卡夫卡一段远走异乡的神奇经历,小说的场景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反复切换。村上春树以其独创的逻辑语言,摧毁了梦与真实、现实与超现实、此世与彼世之间难以攀越的高墙,填平了横亘于人世与异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海边的卡夫卡》小说悬念设置奇特,情节的展开每每出人意料,凝缩紧凑,漫溢著诱使读者手不释卷地一气读完全篇的牵引力。梦在该小说中具有隐喻的意义,创立了一整套独自的逻辑话语。人物塑造也特点鲜明,不无神秘并充满现代性与象征性。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