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日期: 2020-12-02
浏览次数: 34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2020-12-2   青野龙吟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习近平强调,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考古中国系列将为大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21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长江流域古代文明遗址、国宝档案、国家级博物馆开始.......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2020-12-2 来源:腾讯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遗存的保护是考古学研究的前提,考古学研究是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学术基础;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对我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关深化文明认知、存续文化基因


中国考古学诞生近百年来,一直肩负着知我中华、振兴中华的学术使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宁夏水洞沟、浙江上山、辽宁牛河梁、浙江良渚、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等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就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重大课题交出“中国答卷”,阐明了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孕育出的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为构建中华民族历史、梳理中华文化基因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关坚定“四个自信”、振奋前行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印证中国是东方人类故乡、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及其文化呈现连续进化形态,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凿实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再到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150余处大遗址呈现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在考古实证面前,中华文化为什么“兴”、中国人民为什么“能”的答案呼之欲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彰显持久力量。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讲好讲精讲透考古成果,阐发好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从中汲取坚守正道的定力、攻坚克难的毅力和改革创新的活力。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关扩大国际影响、增进文明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既彰显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又蕴含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海纳百川、天下一家的思想传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东德返还我《永乐大典》,到改革开放文物外展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破冰,再到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中外联合考古和开展文物保护国际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收获,中国文物在国际舞台华彩流溢、润物无声,传播文明底蕴,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进民心相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需要发挥考古和历史研究作用,让世界了解真实全面的中国,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社会贡献力量。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齐鲁网评:开辟中国考古学新时代蓬勃发展之路


2020-12-2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杨晓明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文章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考古学取得的重要成果,续写着我国悠久文明历史和文化血脉。我国考古学研究产生于北宋,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前身。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我国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建立健全了考古工作体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河姆渡遗址等一系列考古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考古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考古学的重大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考古学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但在甲骨文发明以前,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因此,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认识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以及对世界文明格局变化所发挥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围绕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考古学新突破。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深刻理解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探寻悠久人类历史,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考古学担负着重要历史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关心爱护考古工作者,积极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考古事业、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创造良好条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许多考古工作者,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考古事业。老一代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沙漠,誓做敦煌的女儿,感动了中国!2020年,湖南留守女生钟芳蓉,力排众议,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收获了满满的赞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擘画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奋力开辟中国考古学新时代蓬勃发展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让世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